赤峰元寶山

赤峰元寶山

元寶山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赤峰市中心城區東南。是赤峰東南部的一顆璀璨明珠,東隔老哈河與敖漢旗和遼寧省建平縣相望,南接喀喇沁旗,西北與赤峰市紅山區、松山區交插相連。

元寶山區是位於塞外名城赤峰市東南部的一顆璀璨明珠,成立於1983年,全區總面積952.6平方公里,人口29萬.距錦州港238公里,是內蒙古自治區最近的出海通道。歷史悠久,境記憶體有著名的“紅山文化”、“夏家店文化”遺址。資源豐富,已探明煤炭儲量20億噸,玄武岩、金、銀、矽、鐵、石油等也有一定儲量,是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東部地區重要的煤電能源基地,全區年生產原煤1400萬噸,年發電量85億千瓦時。交通便利,國鐵葉赤線、沙通線穿境而過,省道205線(赤峰至遼寧省朝陽市)縱貫全境,是內蒙古聯繫遼瀋地區的重要通道。區政府所在地為平莊,以平莊煤業集團聞名。
2003年元寶山區總戶數96950戶,總人口29117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4801人。全區有漢、蒙古、回、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白、土家、哈尼、達斡爾、錫伯等16個民族組成,其中漢族245059人,蒙古族34326人,其他少數民族11791人。全區民族分布屬雜居類型。
概況
元寶山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赤峰市中心城區東南。東隔老哈河與敖漢旗和遼寧省建平縣相望,南接喀喇沁旗,西北與赤峰市紅山區、松山區交插相連。全區總面積887.14平方千米。
2002年全區總人口2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59.7%。由漢、蒙、滿、回、朝鮮、錫伯、壯、達斡爾、苗等16個民族組成,以漢族為主。區人民政府駐平莊鎮,郵編:024070。代碼:150403。區號:0476。拼音:YuanbaoshanQu。
名稱由來元寶山歷史悠久,有著發達的古代文明。這裡有著名的“紅山文化”、“夏家店文化”遺址。五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元寶山區春秋時為山戎地,戰國時屬東胡地,秦漢時屬匈奴地,三國時屬鮮卑地,唐朝為庫莫奚地,屬饒樂都督府,遼代高州治所設在元寶山風水溝鎮莊頭營子村。1138年金改遼中京為北京,本地屬北京路大定府三韓縣。1270年元改北京路為大寧路,下設州,本地屬大寧路高州。
1940年,偽滿州國實行旗縣合併,取消縣制,在赤峰建翁牛特右旗,在平莊建喀喇沁右旗,本區北部屬翁牛特右旗,南部屬喀喇沁右旗。1946年9月建立建中縣,建中縣駐地平莊。1961年,平莊區轄於赤峰縣。1979年7月1日,本區境域隨昭烏達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赤峰市元寶山區,政府所在地設在雲杉路,1993年11月駐地遷址至平莊。
氣候條件
元寶山區屬燕山山脈延伸部分,低山丘陵較多,西北間有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地勢西南高、東北低,一般海拔在600-1000米之間。境內最高山峰海拔1135.2米,最低海拔448米。本區地處中緯度,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7℃,元月份最冷,歷年平均氣溫-12℃左右,7月份最高歷年平均氣溫24℃左右,年極端最低溫度-31.2℃,最高氣溫為42℃。全年日照時數可達2700-3000小時,年降水量在340-400毫米。最多風向大部分鄉鎮為西北風,局部為東北風,年平均風速在2—3米/秒,大部分地區無霜期140—150天。
農牧業資源元寶山區有耕地面積30.12萬畝,其中水田4950畝,水澆地14526畝。耕地顯弱鹼性反應,缺少氮、磷,鉀素一般。作物品種主要有穀子、高粱、玉米、小麥、水稻、大豆、向日葵、芝麻、甜菜、菸草、西瓜、甜瓜等。本區蔬菜有7大類40多個品種,有蘿蔔、胡蘿蔔、大白菜、甘藍、菜花、黃瓜、角瓜、番茄、青椒、架豆、地豆、菠菜、芹菜、大蔥、圓蔥等。果樹品種有蘋果、梨、葡萄、核果、山楂、草莓等。果園主要有平莊前七家果園、山前興隆莊果園、古山鎮四家蘋果圓、平莊村葡萄圓等。農業新技術推廣主要有地膜覆蓋、玉米模式化栽培、機深翻等。本區畜禽主要有牛、馬、驢、騾、綿羊、山羊、豬、雞、鴨、鵝等12個品種。
2003年,元寶山區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2.33億元,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2.5%。圍繞龍頭企業和市場需求,確立了雞、牛、菜、飼草(料)四大產業基地,全面實施“五個一”工程。累計建設各類種養小區78個,小區總數達到103個。規劃建設了赤朝公路兩側“綠色養雞長廊”,肉雞飼養量達到1000萬隻,奶牛、肉牛飼養量分別達到5026頭和27319頭,成為自治區最大的肉雞生產基地和赤峰市最大的奶源基地。蔬菜保護地面積達到6800畝,林果面積達到21000畝,人工種草保存面積達到53000畝。
礦產資源
元寶山區已發現煤、金、銅、鐵礦產地14處,其中已探明儲量的中型礦床5處,小型礦床1處,礦點5處,礦化點3處。石油和天然氣有相當儲量。還有一定儲量的矽石、石灰石(包括大理岩)、粘土、風成沙及各種石材等。全區煤炭儲量約20億噸,煤種均為褐煤,發熱量在12—17兆焦耳。煤炭資源遍布全區8個鎮鄉,平煤公司駐在平莊,年產原煤近千萬噸,可供地方開採的煤炭有6000萬噸,2003年產原煤338萬噸。中型礦床5處,小型礦床1處,分布於元寶山和平莊兩個煤田盆地內,統稱平莊煤礦區。元寶山煤田位於天山口—八里罕新華夏系斷裂構造帶的赤峰—元寶山間斷陷盆地內。包括風水溝煤礦、紅廟子煤礦、元寶山煤礦;平莊煤田位於天山口—八里罕新華夏系斷裂構造帶的平莊煤盆地中段。包括西露天礦、古山礦、五家礦。已探明本區有鐵礦點1處、銅礦點2處、金礦點2處、礦化點3處,主要分布在小五家回族鄉境內。已探明本區還有玄武岩、石灰岩(含大理岩)、矽石、紅粘土、煤矸石、黃土、河沙諸礦。玄武岩廣布全區,儲量可觀。石灰岩(含大理岩)質量好,易采,五家鎮石灰岩已被利用。
旅遊資源
區內有藏龍山森林公園、雲杉路草原興發工業園區、元寶山園中園、礦區公園、平莊街心公園五處,其中藏龍山森林公園已列入國家建設計畫,成為綠化主體的興隆莊村,被國家綠化委員會授予造林綠化“千家村”稱號。牛頭山遊樂園區、大黑山森林公園、西旱河環城帶狀公園正在規劃設計和分步建設中。
境內名勝古蹟較多,全區有文物點73處,其中紅山文化遺址(前3500年),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前3000年—前1500年)41處,遼代文物點23處;戰國時期燕長城和塔子溝遼代白塔已確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區內五家鎮解放戰爭時期冀察熱遼中央分局黨政軍領導機關駐地遺址、著名的古山戰役紀念塔和平莊解放戰爭烈士陵園已成為人們遊覽和紀念聖地。
野生動植物資源
元寶山區生態地理類群具溫帶森林草原的特徵,屬華北類型區蒙新區系,兼有東北區系的代表品種。明代以前,曾是松林密布、水草豐美之所在。自清中期以後,移民放墾,毀林毀草,開荒種地,植被破壞嚴重,加之水土流失,環境污染,野生動植物損耗殆盡。野生植物主要有,木本的青楊、旱柳、沙柳、黃柳、山杏、酸棗、沙棘等;草本主要有蓿豆、紫花苜蓿、羊草、蘆葦、豬毛菜、香蒲等;藥用植物主要有甘草、麻黃、遠志、防風等。
野生動物主要有,獸類的狐、刺蝟、大耳蝠、黃鼬、艾虎、黃鼠、蒙古兔等;鳥類主要有金雕、鸛、啄木鳥、貓頭鷹、沙雞、野鴨、鵪鶉、燕等;魚類主要有鯽魚、野鯉、鯰魚、白漂子、泥鰍等;兩棲與爬蟲類主要有甲魚、蟾蜍、青蛙、麻蜥等。
特色經濟
建區20年來,元寶山區經濟長足發展,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路子。建區之初,根據工礦區的特殊區情,本著“服務工礦,富裕城鄉”的主導思想開基創業,實施了“思想行動一盤棋、城鄉經社會發展一體化、產業結構發展一條龍”的經濟社會發展“三一”戰略。迅速建立起以副食品生產為目的,以產供銷一條龍為骨幹的高效益農業體系;以煤電為龍頭,以鄉鎮企業為主翼的地方工業體系;以促進商品流通、保障供應服務生活為著眼點,以強化基礎設施為重心的流通服務體系;以強化小城鎮連線城鄉紐帶作用的城市輻射體系;以培育開發人才,提高人的素質為著眼點的經科教統籌的教育科技體系。
“九五”開始確定了經濟多元化、發展產業化、市場國際化、城鄉一體化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並在實踐中不斷予以發展完善,推動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增長。邁入新世紀,區委、區政府堅持以民營經濟為主體,實施工業強區、產業化富民兩大戰略,圍繞建設煤電能源及重化工基地、綠色食品示範區和區域性中等規模城市三大目標,大力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地企一體化“四化”進程,全面建設元寶山區小康社會。
從產業結構看,目前全區基本形成了四大產業鏈條:一是以草原興發公司為龍頭的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業;二是以平煤集團、元寶山發電廠、寶山能源集團、區煤炭集團總公司、鄉鎮煤礦為主體的煤炭採掘、運銷和發電業;三是以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為存在形式的建築建材、交通運輸、社區服務和商貿流通業;四是以小城鎮體系建設為重點的基礎產業。
農業基礎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初步成效。全區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達41.5萬畝;耕地面積30.12萬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生態防護林面積14238公頃。著力壯大了肉雞、奶牛、蔬菜、優質飼草(料)四大主導產業,實施了以“千萬隻肉雞、萬頭奶牛、萬頭肉牛、萬畝蔬菜保護地、萬畝林果”為目標的“五個一”工程。近年來陸續被國家評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示範區、造林綠化百佳縣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建設試點區,被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促進處確認為綠色產業示範區。
建了以食品加工、熱電聯產、高載能項目為主體的工業發展格局,2003年全區工業增加值實現80997萬元。鄉鎮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加快了機制轉換和提質改造步伐,綜合實力得到增強。1995年我區被列為全國首批50家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之一,又先後成為全國鄉鎮企業示範區、全國食品工業強區。
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全區現已建成萬人以上小城鎮8個,二級以上公路里數達到114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鄉鄉通二級油路目標。全區自來水普及率100%,日處理污水能力5萬噸;電視信號覆蓋率100%;已開通21000門程控電話,12個鎮鄉街全部實現了電話程控化。區政府駐地平莊中心城區建成面積由建區時的3.5平方公里擴展到10平方公里,東、西、南出口全面改造貫通,形成四通八達、聯結東北與華北部分地區的交通要塞。城區內已建成配套齊全的居民住宅小區8個,總建築面積120萬平方米,住宅小區平均綠化率為41%,其中向陽小區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全國城市物業管理優秀住宅小區,2000年我區被列為全國鄉村城市化試點,建昌營鎮被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2002年元寶山區小城鎮建設管理榮獲建設部“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