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伏

語出: 唐張說《上黨舊宮述聖頌》:“赤伏歸於漢光。”宋范成大《丙午東宮壽詩》:“黃離增煥炳,赤伏衍明昌。”清王士禛《定軍山諸葛公墓下作》詩:“火井方三炎,赤伏更典午。”

基本信息

詞目:
拼音:chì fú
解釋:“赤伏符”的簡稱。新莽 末年讖緯家所造符籙,謂 劉秀 上應天命,當繼 漢 統為帝。後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

典源

晉·袁宏《後漢紀》卷一
「五月,蕭王自漁陽過范陽,命收葬士卒死者。至中山,群臣上尊號曰:『大王初征昆陽則王莽敗亡,後伏邯鄲則北州平定,此豈人力哉!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據土,帶甲百萬。武功論之,無所與爭;文德論之,無所與讓。宜正號位,為社稷計。』王不聽。諸將固請,王曰:『寇賊未平,四面受敵,如遽欲正位號乎?諸將出。』耿純進曰:『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固望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志耳。今功業已定,天時人事已可知矣。而大王留時逆眾,不正位號,純恐士大夫望絕計窮,則有去歸之思,無從大王也。』王感其言,使馮異問以群臣之議。異至曰:『三王背叛,更始敗亡,天下無主,宗廟之憂,在於大王。宜從眾議,上以安社稷,下以濟百姓。』王曰:『我昨夢乘赤龍上天,覺悟,心中悸動,此何祥也?』異再拜賀曰:『此天帝命發於精神。心中悸動,大王重慎之至也。』會諸生彊華自長安奉赤伏符詣鄗,群臣復請曰:『受命之符,人應為大,今萬里合信,周之白魚,焉足比乎?符瑞昭晢,宜答天神,以光上帝。』」
《後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上》
“光武先在長安時同捨生彊華自關中奉赤伏符,曰‘ 劉秀 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鬭野,四七之際火為主’。羣臣因復奏曰:‘受命之符,人應為大,萬里合信,不議同情, 周 之白魚,曷足比焉?今上無天子,海內淆亂,符瑞之應,昭然著聞,宜答天神,以塞羣望。’”

釋義

新莽 末年讖緯家所造符籙,謂 劉秀 上應天命,當繼 漢 統為帝。後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

運用示例

張說 《上黨舊宮述聖頌》:“赤伏歸於漢光 。”
范成大 《丙午東宮壽詩》:“黃離增煥炳,赤伏衍明昌。”
王士禛 《定軍山諸葛公墓下作》詩:“火井方三炎,赤伏更典午。”
郭鈺《早春試筆》詩:“喜聞諸將黃金印,共捧中朝赤伏符。”
趙翼《秦望山》詩:“赤伏符終歸 漢 主,白駒場枉辟 周 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