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語區

贛語區

贛語區指使用贛語的地區,其範圍並不局限於江西省,還包括了湖南的東部和西南部、湖北的東南部、安徽的西南部、福建的西北部等地,此外,陝西、浙江等地有少許因江右人的遷入而形成的方言島。

贛語概況

贛語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也為中國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漢語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通行於江西大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是該些地區事實上的
贛語地勢圖贛語地勢圖
公用語。使用贛語的人口在6000萬左右,約占中國人口的6%左右。
贛語主要分布在華東、華中的五個省份。根據“覃談非見系分韻”和“端系字古合口今韻母今讀合口、撮口或者主要元音為圓唇元音”這兩條音韻特徵,可以“懷玉山”和“袁江”為界,將贛語劃分為“北區贛語”和“南區贛語”。“北區贛語”即通行於鄱陽湖平原及周邊區域,具有以上兩條音韻特徵,而“南區贛語”則沒有,但部分縣市亦有例外。

主要分布

江西

江西省內通行贛語的有60多個縣市。主要包括南昌、景德鎮、樂平、新建、安義、靖安、奉新、高安、宜豐、銅鼓、上高、萬載、萍鄉、宜春、分宜、新余、樟樹、豐城、進賢、東鄉、臨川、金溪、資溪、南城、黎川、崇仁、宜黃、樂安、廣昌、南豐、新乾、峽江、永豐、吉水、吉安、泰和、永新、蓮花、安福、寧岡、井岡山、遂川、萬安、鄱陽、餘干、萬年、鷹潭、貴溪、餘江、弋陽、橫峰、鉛山、樂平、永修、德安、星子、都昌、彭澤、武寧、修水,此外贛南的石城、寧都、興國、於都、瑞金、會昌等縣也有使用贛語的鄉鎮。

湖南

湖南贛語主要分布在湖南東部,包括岳陽市市區、臨湘市和岳陽縣、平江縣華容縣的部分,長沙市的瀏陽,株洲市的醴陵市、攸縣、炎陵縣和茶陵縣,衡陽市的耒陽市和常寧市,郴州市的永興縣、安仁縣和資興市,邵陽市的洞口縣以及綏寧和隆回的北部。

湖北

現今湖北的東南通城、赤壁、崇陽、通山、陽新、鹹寧、嘉魚、大冶、江夏區南部、梁子湖區10個縣市區是贛語的範圍。早在唐代,時人就已經察覺江漢平原中部以東地區並不通行楚言,誤稱之“吳語”。到了北宋時期,張耒就在《齊安行》寫道:“黃州楚國分三戶,葛蔓為城當樓櫓。…客檣朝集暮四散,夷言啁啪來湖湘。”這裡的“湖湘”是指黃州附近的長江西南岸,即湖北的東南一帶。這重要的影響因素應該是移民運動。作為文化的天然載體,移民對於語言的擴散無疑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據研究,在明清時期遷入鄂東北的移民中,江右人占到88%,遷入鄂東南的在80%左右或略多。但其後,鄂東北發展為江淮官話區,而鄂東南則成為了贛語的通行區了。

安徽

安徽贛語區主要是皖西大別山南麓和沿江兩岸的懷寧、岳西、潛山、太湖、望江、宿松、東至、石台、貴池西部及東南角等八個市縣。據當地人說,他們的祖先應該是在明初的時候從江西的“瓦西壩”成批遷徙至皖定居的。

福建

福建贛語主要分布在閩西北的邵武、光澤、建寧、泰寧四縣市。邵武、光澤、建寧、泰寧是福建省開發較早的地區,三國時期是建安郡所屬的昭武、綏安二縣,唐代改稱邵武、綏城,屬建州。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升為邵武軍,不久就轄有與今名相同的4縣。明以後一直是邵武府的轄地。這裡立軍以來已有1000年歷史,但由於山高水小,交通不便,長期未有發達的商品經濟,並未真正形成經濟、文化中心,這些便是方言複雜的社會原因。從西晉到隋代,這裡曾兩度劃歸江西的江州和撫州管轄200多年,因此他們歷來與江西交往較多。宋元以後,有大量江右人陸續前來定居。這裡的方言原屬閩北方言,後來逐漸贛語化。就贛化的程度說,建寧話最徹底,已極少閩語的成分,光澤話和資溪一帶的贛語也十分相近。邵武、泰寧則保存較多的閩語成分,但彼此的差異還不小。除邵武、光澤的方言較為接近外,三片之間還難以自由通話。由於長期作為府治,邵武話在區內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