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同意設立的一所專科層次普通高等院校,是一所以教師教育為主,涵蓋文、理、體、藝等專業學科的全日制普通專科院校,前身是整合了贛南數所有百年辦學歷史師範學校的贛南教育學院,學校坐落在千里贛江第一城--贛州市。學校規模規劃為在校生1萬人,占地1000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7億元。該項目於2008年12月12日舉行了開工典禮。2013年2月20日,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贛南教育學院改制為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將贛南師範學院專科部(贛南教育學院)、寧都師範學校以及贛南文藝學校的教育資源整合,在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校園區中擇址新建的學校,是一所面向全國培養專科學歷層次的國小及學前教育師資的師範專科學校。
新校區位於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校園區,學校依山傍水,錯落有致,高雅大氣,整體建築採用後現代歐式風格並融入了贛南客家方形圍屋的元素,校園按照萬人學生規模本科院校標準規劃設計,占地1034畝,建築面積22.6萬平方米。圖書館、教學樓、大學生活動中心等功能齊全的樓群坐落其中。館藏紙質圖書48萬多冊,電子圖書12萬冊,電子閱覽室2個(120座),訂閱中外期刊399種。微格教室、微機室、學前教育實訓室等為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提供了便利,校園網和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普遍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3300餘萬元。
學校以“篤學明志,弘文崇德”為校訓,堅持“職業道德優良、文化知識廣博、專業技能紮實、個人特長突出”的教師教育特色,強化學生說、寫、彈、唱、畫、操等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培養適應農村國小、幼稚園需要的合格師資,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該校學生在各種比賽中屢獲佳績。在2011年教育部舉辦的全國規範漢字書寫大賽中,獲5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在全國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2010年、2011年,在全省專科組音、體、美職業技能比賽中,獲團體一等獎4個,全能和單項一等獎8個。2012年,由該校畢業生主演、在校學生參演的大型贛南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該校曾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第九屆、第十屆“文明單位”。2008年,被江西省教育廳授予“規範管理年先進單位”。2010年,被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廳評為教育系統“‘創新發展年’先進單位”等等。

歷史沿革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贛南巡道劉心源和地方士紳劉景熙等人將濂溪書院改辦“虔南師範學堂”,後易名“吉南贛寧師範學堂”。
1907年,巡道俞明震革新之,改辦初級師範簡易科,學制兩年,後又改稱“南寧師範”。
1914年,南寧師範學校由江西省教育廳接管,併入新創辦“江西省立第二師範學校”。
1922年,創辦縣立女子師範班。
1924年秋,創辦“江西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贛縣縣立女子師範班併入其中。
1927年春,江西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贛縣縣立女子師範班與江西省立第四中學三所學校合併,改稱“江西省立贛縣中學”,內設男生部、女生部,贛縣中學改校長制為委員制;11月,贛縣中學女生部獨立改為江西省立第二女子中學,分設高中師範科;贛縣中學男生部改為江西省立第三中學,並取消委員制,分設師範科。
1933年秋,江西省教育廳利用停辦的江西省立第一農業學校校舍和設備創辦“江西省立贛縣鄉村師範學校”;同年,江西省立第二女子中學改名為“江西省立贛縣女子師範學校”。
1943年,贛縣縣立中學分設簡師科。
1946年,該校簡師科,改辦“贛縣縣立簡易師範學校”。
1949年8月,贛州解放後,江西省教育廳決定將原江西省立贛縣鄉村師範、江西省立贛縣女子師範和贛縣縣立簡易師範三所學校合併,成立“江西省贛州師範學校”(簡稱贛州師範),實行校務委員制。
1958年,在贛州師範的基礎上,創辦贛南師專,贛州師範成為贛南師專的中師部。
1959年冬,贛州師範(贛南師專中師部)遷至贛州市郊虎崗獨立辦學。
1969年3月,受命停辦。
1973年3月,贛州地委、行署決定恢復贛州師範學校,學校擇址在沙石鎮樓梯嶺建校。
1980年,學校被列為江西省第一批辦好的重點師範。
1983年,贛州地區教師進修學院創建。
1985年,贛南教育學院更名贛南教育學院。
1997年5月,學校順利通過國家教委檢查組驗收;6月,升格為正縣級事業單位。
2000年4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贛州師範學校的基礎上設立贛南師範學院師範專科部;同年,贛南師範學院(專科部)、贛州師範學校併入(合署)贛南教育學院。
2001年,贛南教育學院從興國遷入,與贛南師範學院師範專科部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路人馬”的管理體制;年底,該校開始招收五年制學前教育大學生。
2005年,贛南教育學院獲得招收、培養全日制普通師範專科生資格。
2008年,贛南文藝學校、贛南客家藝術學校併入贛南教育學院。
2011年,寧都師範學校併入,學校從沙石鎮樓梯嶺搬遷到贛州開發區高校園區辦學。
2013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同意,在原贛南教育學院的基礎上改制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據2017年10月陽光高考信息顯示,學院承擔了江西省社會科學院《中國小書法人才培養研究》課題研究任務。

學術資源

據2017年10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館藏紙質圖書51.7萬冊、電子圖書12.3萬冊,建有現代電子圖書系統和計算機網路服務體系。

文化傳統

校徽
徽志圖案為由內外兩個同心圓里“白色雙手+藍色大樹”;雙手上方大樹
中為“贛”字拼音聲母“G”變形圖案,象徵騰飛之意;藍色大樹背景狀似蘋果,意蘊百年辦學歷史,源遠流長,碩果纍纍;內外同心圓間,上下方分別是學校中英文名稱。
校旗
學校校旗為長方形旗幟,紅底黃字,中央印校名,左上角配以學校徽
志。校旗標準規格長寬比為3:2。
校歌
學校校歌為《青藍之歌》,集體作詞、作曲。
歌詞:
巍巍峰山,浩浩贛江,千載書院,濂溪首創,濂溪首創。三江八境,繪形勝,五湖四海聚英良,聚英良。博學篤志,為人師表,以陶以鑄桃李芳,博學篤志,為人師表,以陶以鑄桃李芳,行健不息,行健不息,青藍相繼當自強,青藍相繼當自強!行健不息,行健不息,青藍相繼當自強,青藍相繼當自強。
巍巍峰山,浩浩贛江,教師搖籃,聲赫名彰。江南宋城,毓靈秀,紅土赤子敢擔當,敢擔當,弘文尚德,修己樹人,如切如磋成棟樑,弘文尚德,修己樹人,如切如磋成棟樑,行健不息,行健不息,青藍相繼當自強,青藍相繼當自強!行健不息,行健不息,青藍相繼當自強,青藍相繼當自強!青藍相繼當自強。
校慶日
學校的校慶日為5月15日。

現任領導

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孔德然 黨委書記

姜在東 校長

凌發忠 黨委副書記

方 飛 副校長

曾 青 紀委書記

陳昱如 副校長

李喜和 副校長

溫寧花 副校長

陳和生 副校長

李方柏 工會主席

院系設定

普通專科

系、部名稱 專 業 名 稱 說 明
中文系 語文教育 師範類專業(面向全省招生)
數學系 數學教育 師範類專業(面向全省招生)
外語系 英語教育 師範類專業(面向全省招生)
計算機 及其套用系 計算機套用技術 (面向全省招生)
物理系 物理教育 師範類專業(面向全省招生)
音樂系 音樂教育 師範類專業(面向全省招生)
體育系 體育教育 師範類專業(面向全省招生)
美術系 美術教育 師範類專業(面向全省招生)
教育系 學前教育 招收國中畢業生,學制五年,專科文憑(師範類專業)
國小教育
生化系 生物教育 師範類專業(面向全省招生)
科學教育 師範類專業(面向全省招生)

成人專科

學生入學參加全國成人高考。每年專科計畫為400名,現有在校生900人,有漢語教育、數學教育、英語教育、學前教育 專專業,學習形式為脫產、業餘、函授三種。

學校機構

管理機構

[ 管理機構 ]

黨政辦公室

組織宣傳部

紀檢監察室

教務處

科研處

學工處

團委

成教部

計財處

後勤管理處(後勤產業發展公司)

現代教育技術處

保衛處(武裝部)

教學單位

德育教育部(公教部)

中文系

數學系

外語系

物理系

生化系

計算機系

學前教育系

教育系

音樂系

體育系

美術系

教輔及服務機構

[ 教輔及服務機構 ]

圖書館

工會

醫務所

心靈港灣

合併院校

原贛南教育學院

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贛南教育學院是一所為社會培養、培訓基礎教育師資為主要職能的師範專科學校,其前身是創辦於1903年的江西省贛州師範學校。2000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贛州師範學校的基礎上設立贛南師範學院師範專科部,並把贛南教育學院從興國遷入,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制,由贛州市人民政府領導管理,其辦學經費由贛州市人民政府負責解決,教學業務和教學質量接受贛南師範學院的指導和監督,教學資源與贛南師範學院相互共享。

學校校園網、計算機和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已普遍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和管理工作。裝備了先進的語言教室、微機教室、多媒體教室、演播廳、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心理實驗室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大學生計算機中心,專供學生使用私人電腦。圖書館現有藏書21萬餘冊,各種中外期刊378種,並有標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有標準田徑運動場、籃球場、體操館等一系列體育設施。漂亮的藝術樓,單人琴房105人,配有鋼琴40餘架,還有專門的電子琴教室、音樂教室、練功房等設施。

原寧都師範學校

創建於1914年,原名江西省立第九中學,首任校長為前清進士邱璧先生。1925年易名為省立第十一中學,1936年更名為省立寧都鄉村師範學校,1946年改名為省立寧都師範學校,1953年定名為江西省寧都師範學校。江西教育學院贛南分院是一所經江西省教育廳批准,在寧都師範學校基礎上成立的具有大學專科招生資格的公辦高等專科院校。分院以開設符合國小師資方向師範類專業為主,同時兼辦適應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非師範專業。經批准招收高中起點的學生實行三年學制,招收國中起點的學生實行五年學制。分院與寧都師範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辦學模式。位於贛南之東北寧都縣城,坐落在翠微峰之南,梅江河之濱,校園占地面積400餘畝,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教學樓、實驗樓、藝術樓、科技樓、圖書館、學生公寓、綜合樓、禮堂、膳廳等一應俱全。校園內碧草如茵,花團簇錦,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近幾年來,學校加大投入,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硬體建設。學校校園網、計算機和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普遍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和管理中。有先進的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理化生實驗室、標準的田徑場、籃球場;有計算機360多台,單人琴房130個,鋼琴30架,現有藏書15萬餘冊,各種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近1000萬元。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14人,專職教師130人,其中高級講師36人,講師63人,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36人,形成了一支年齡和專業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分院現有語文教育、數學教育、英語教育、現代化教育技術、學前教育等師範類專業,在校學生達4000多人。

學校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強化教育管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辦出自己的特色。近百年來,學校形成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校風與學風,以教學見長譽稱於省內外。省、市各級政府多次授予:“辦學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1989年至今連續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江西省文明單位”,十年的時間裡學校獲得國家、省、市級各種獎勵100多項。

原贛南文藝學校

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江西贛南文藝學校,又名贛南客家藝術學校,是全國唯—一所客家藝術學校,始建於1958年,先後開辦有採茶、音樂、美術、編導、祁劇等多個專業。

1962年因“三年困難時期”精減機構停辦,1977年恢復辦學,定名為“江西省文藝學校贛南採茶班”,1985年經省文化廳批准,更名為“江西省文藝學校贛南分校”,1993年經省政府批准,江西省文藝學校贛南分校改為單獨建制的文藝中專,正式定名為“贛南文藝學校”,縣處級建制,招生和分配列入國家計畫,隸屬贛州市文化局主管。1999年,經贛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贛南客家藝術學校”,與贛南文藝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目的旨在弘揚客家民族文化,培養更多的客家藝術人才,並設立了“贛南客家藝術教育基金”。

學校現已開設有戲曲表演、聲樂、舞蹈表演、器樂演奏、美術設計、商務禮儀、民眾文化藝術、少兒舞蹈及器樂、幼兒教育、計算機套用、普通高考藝術特長班(音樂專業、美術專業)等 10 多個專業,學制分三年制和五年制。三年制主要招收國中畢業生和高一、高二在校生,五年制主要招收國小應屆畢業生。

學校環境優美,交通方便,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校園占地面積16畝,校舍建築面積 13574平方米,其中多功能音樂廳1座,練功場10個,琴房20間,畫室 5 間,鋼琴 25 台,電鋼琴25台,電子琴25台,電腦40台,滿足了教學的需求。現有任教老師百餘號人,其中國家二級演員3人,高級講師8人,中級職稱28人,教師中有受聘於北京舞蹈學院的民間舞蹈教授,形成了結構合理的教學隊伍,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質量的教學,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生,據統計,從1986年至2003年的17年中,學校師生參加全國(國際級)級音樂、舞蹈、美術大賽中,有8人(次)獲一等獎,4人(次)獲二等獎,9人(次)獲三等獎,參加省級比賽中,有21人(次)獲一等獎,16人(次)獲二等獎,30人(次)獲三等獎,如獲 文化部第四屆文華大獎、十一屆梅花獎的龍紅,獲全國青少年書畫優秀作品展一等獎,作品送日本參展被日本美術館收藏的 國畫《報曉》的作者劉麗,獲硬筆書法國際青少年畫展金獎的作者黃昌軍,獲第九屆“步步高”杯青年歌手大賽銀屏獎的陳宏、曾昭優,獲第十屆“哈藥六”杯青年歌手大賽銀屏獎的周歡,獲全國“愛我中華”歌手大賽優秀獎的張紅英, 獲“黃金搭檔”杯全國服裝設計與模特大賽第十一名的楊菁, 均是我校畢業的優秀學生。自學校開辦以來,共向社會輸送合格畢業生2800餘人,每年的應屆畢業生均有10-20人考入北京舞蹈學院、中央音樂學院等高等藝術學府繼續深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