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縮轉化

贏縮轉化

贏縮轉化,是春秋末范蠡的軍事辯證法思想,即進退轉化。范蠡認為:“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說事物變化需要條件,在條件不具備或不成熟時,不能盲動。否則,“強索者不樣”,也就是說盲動就會失敗。人的主觀努力和自然客觀條件是互相為因的,必須互相配合好,也就是說天時和人事的條件都具備了,事情才能獲得成功。他說“夫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後乃可以成功”。 客觀條件也是在變化的,成熟可以變成不成熟,具備可以轉化為不具備,因此必須己是抓住條件成熟的時機。他說:“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因此,“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趨之,唯恐弗及。”不然,“天予不取,反為之災。贏縮轉化,後將悔之。”

基本解釋

詞目:贏縮轉化

拼音:Yíng suō zhuǎn huà

詞目出處

《國語·越語》:吳人聞之,出而挑戰,一日五反。王弗忍,欲許之。范蠡進諫曰:“夫謀之廊廟,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許也。臣聞之,‘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 贏縮轉化,後將悔之。天節固然,唯謀不遷。”王曰:“諾”。弗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