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足會

賽足會

賽足會,是古人的選美活動(比腳),又叫曬足會,晾足會,蓮足會。傳說始於明代正德年間以山西和直隸兩地最盛,或六月六,或元霄節,廟會、集市之上,士女雲集,或圍坐於空場,頭上蒙著蓋頭,或坐於車中,或在家裡坐在門首,總之,眾美女的臉可以不給人看,但都要把自己的尊足亮出來(當然穿著鞋襪),供遊人點品,評題,最後,由看夠了小腳的眾男人,民主商議,定出狀元、榜眼、探花,優勝者,從此名傳遐邇,如果未嫁,那么肯定身價百倍,媒婆盈門。

起源與發展

小腳相關 小腳相關

賽足會起源於明代,在每年的六月六,或元霄節,廟會、集市之上,士女雲集,或圍坐於空場,頭上蒙著蓋頭,或坐於車中,或在家裡坐在門首,眾美女的臉可以不給人看,但都要把自己的尊足亮出來,供遊人點品,評題,最後由看夠了小腳的眾男人經過民主商議,評出名次。

相傳山西大同“賽腳會”曾名噪一時。所謂“賽腳會”,就是女人經纏足,小腳美麗程度的比賽。

到了清朝,不僅有面向良家婦女的賽腳會,而且還有了針對妓女的“花國選舉”,不惟品足,而且評參賽者的才藝,當年看賽和參賽的,都一樣踴躍,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李伯元創辦《遊戲報》,他在《遊戲報·告白》中公開宣稱:“上自列邦政治,下逮風土人情……無義不包,有體皆備。”李伯元說到做到,首創在報紙上開花榜、捧妓女的風氣,使得《遊戲報》在上海各界廣受歡迎,銷量一路飆升,李伯元自己也得到了“小報鼻祖”、“騷壇盟主”、“花界提調”等等褒貶不一的聲名,名噪一時。

所謂評花榜,有的是用各類名花來品評比擬名妓,評選出“花魁”;有的則乾脆模仿科舉考試的功名頭銜來排列名妓等次,也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自然是“狀元”、“榜眼”、“探花”。“評花榜”造就了一批批名妓,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青樓、酒樓等行業的興盛。

賽足會-概述

參加“ 賽腳會”的,只能是女性了。參賽者站於台階之上,將小腳露出來,由小腳專家欣賞、評論,經多次選拔,決出前三名,分別稱“王”、“霸”、“後”。

昔日“ 賽腳會”有王、霸、後;今朝選美有冠、亞、季。雖是不同時代的稱謂,但以看客角度,相信美感是相同、相通的。若把參者、看客、時代換換位,那美感肯定就蕩然無存了。歷史上,對女人身體摧殘,最不人道的,均張揚著一面為了“美”的旗幟,其一是中國的纏足;第二是西方的束腰,被這旗幟所掩蓋的,恰是最殘酷、最醜陋的事實。

纏足延續千年,演變成了婦女出嫁的條件、婚姻成因之一。腳大小決定婚姻好壞,女人一生的意義就在這雙腳上。這為美的路其實很曲折,甚至很殘酷。以後人的眼光審視歷史上的纏足,其實是以“美”為出發點,在“美”的旗幟下,成就了歷史上最殘忍、時間最長、迫害人最多的“刑罰”。因此是變態的、扭曲的“美感”。

賽足會-影響

過去的賽腳會,每每使得當地的纏足之風愈演愈烈,越來越畸形。在街頭巷議的嘁嘁喳喳中,即便是鄉下農民,也越來越在乎女人的腳,寧可娶來媳婦乾不動活,也非小腳不可。天下父母,即使心痛女兒,也得逼女兒纏足,所謂痛女不痛腳,痛腳,意味著害了女兒一輩子。南方的婦女,不纏足者還有生存餘地,而在這些地方,只要是女孩,就都難以倖免,賽腳會的背景音,是千百萬女童纏足時的慘叫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