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少波

賴少波

賴少波,福建建甌人,大學本科學歷,福建省建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任、《建甌市志》主編,政協建甌市委員會第九、十、十一屆政協委員。主要學術成果:主編《建甌探源》、《建甌之最》、《建甌通地理卷》、《建甌通歷史卷》、《建甌通民俗專輯》、《建甌通姓氏專輯》等。

賴少波,1965年11月生,福建建甌人,大學本科學歷,福建省建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任、《建甌市志》主編,政協建甌市委員會第九、十、十一屆政協委員。
主要學術成果:主編《建甌探源》、《建甌之最》、《建甌通地理卷》、《建甌通歷史卷》、《建甌通民俗專輯》、《建甌通姓氏專輯》、《建甌地情百問》、《北苑茶文化》等書;參編 《風雅建甌》、《建州風情》、《建甌歷史文化概覽》、《建甌文史資料》等書;在《中國地方志》、《福建史志》、《廣西地方志》、《巴蜀史志》、《新疆地方志》、《安徽志苑》、《中國民俗》、《南京鄉土》、《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地理教育》《福建地理》、《福建教育》、《新加坡聯合晚報》、《神州旅訊》、《港台信息報》等國家級和省級報刊上發表文章上百篇。
18歲時,他迷上了地方志,十年間他翻閱上百種史志典籍,寫出21萬字的《建甌探源》;
32歲,憑著對地方志的熱愛,他手抄12冊20卷的《嘉靖建寧府志》; 近三年,他在《志苑》、《巴蜀史志》等多家權威史志刊物發表論文18篇,編印《建甌通》系列地情叢書6種。 少年志:十載青春譜新志 賴少波與地方志結緣於1984年。當時他還是建甌二中的地理教師,教學之中常涉獵鄉土風情,家鄉厚重的歷史底蘊讓他萌發了編著《建甌探源》,系統介紹建甌歷史的決心。 1984到1993年,近10年中賴少波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四處奔波。他多次到省市各級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收集到了四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建甌地方志——民國版的《建甌縣誌》、明嘉靖版的《建寧府志》、清康熙版的《建安縣誌》和《甌寧縣志》。這四本舊志讓他如獲至寶。 有了舊志做基礎,賴少波有了更多的信心,他花了6年時間縱覽史志典籍上百種,複印資料上千份,摘錄各種備忘卡片上萬張,終於完成了12萬字的《建甌探源》,由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賴少波沒有滿足,他不斷對《建甌探源》作進一步的補充修改。1999年,21萬字的《建甌探源》順利再版,新增了9萬字。這就是賴少波與地方志結下的第一段情緣。 提筆志:用心描畫歷史軌跡 《建甌探源》出版後,賴少波說,當時自己就好像走進了一幅絢麗的建甌古代歷史畫卷,那些動人的歷史風景讓他再也不願意走出來了。於是,他萌發了臨摹手抄一套《嘉靖建寧府志》的想法。 從1994到1997年,他與父親聯袂,完成了明嘉靖版《建寧府志》全本12冊20卷線裝本的手抄工程。為了能夠保持舊志的原汁原味,他們特意選用發黃的道林紙,特別印出了線裝舊書的底版,所有的文字、插圖全部用鋼筆手抄臨摹,封面和裝幀全部仿照原書的樣式,力求體現舊志的本真味道。 為了讓更多喜愛舊志的朋友也能像他一樣擁有自己的舊版志書,賴少波採用原書的版式翻印了這套舊志,翻印本問世後,100套很快被同仁們一“搶”而空。這是賴少波與地方志結下的第二段抄志情緣。 時代志:網路時代的新志向 2005年第二輪地方志編纂工程啟動了,這時賴少波被調到建甌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持工作,擔任《建甌市志》主編。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賴少波把地方志的編寫與套用從陳腐的“故紙堆”中擺脫了出來,搭上了網路時代的快車。 2006年,建甌市開通了“建甌地情資源網”,構建了一個開放的地情信息和數據平台。目前,網站點擊率已突破13萬人次。對此賴少波開心地說,這比起出版圖書的威力大多了。 同年9月,賴少波又啟動了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的新動作——設立數位化地情信息中心,在建甌市行政中心大樓三樓,設立了閩北第一個方誌陳列室。地情中心設有《建甌縣誌》手稿資料庫、《建甌市志》送審稿資料庫、建甌地情叢書資料庫、全國縣(市、區)地方志資料庫、建甌歷代志書資料庫和福建省志資料庫等文本資料外,還特設數字光碟庫和圖片影像庫,並把圖書目錄全部錄入電腦。目前,地情中心已擁有藏書上千種,存書超萬冊。此外,2006到2008年,還先後刻錄地情光碟23種,除入庫80餘片外,其餘均免費向社會各界贈送。 這就是一個“志迷”和地方志結下的三段不解之緣,這也是一個“有志”賴少波的三段人生速寫。從一名中學青年教師,到一名地方志專家,賴少波的成材經歷也說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這個人生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