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德

賦德,學術新辭彙,中社學者王澤生提出,具體指辭賦界作家、學者等辭賦群體修養、品德、公德。

賦德,學術新辭彙,中社學者王澤生提出,具體指辭賦界作家、學者等辭賦群體修養、品德、公德。中國以“禮儀之邦”著稱,賦德指賦人內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於人倫,則指人為賦的本性、品德。
碎葉浪人曰:“竊以為,德者,為利益之爭鬥,人心之蓋彰也。賦者,貝之流通,助武為凶,如是,天下焉能不亂,百姓怎么安寧?此乃一己之見,不足定論。由是觀之,文之利害,不可不察也,人心嵬嵬,不可不究也。”
1.儒家“德”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
2.道家“德”包括:天地萬物之自然為“道”,而各種事物所得之自然為“德”。對人而言,便是品德。
3.理家“德”包括:宋明理學家把“德”稱作是實行某種原則,有所得於心。
賦德,在本質上是一種文化的、文學的、道德的、公德的價值。“為賦有才便是德”的“德”之提法,實質上不能夠體現文化美學價值觀的。作為革新先驅,中社初步完成了其政治使命——辭賦革新運動,而“王蔣陳劉”不計個人得失、敢於作為、勇於創造、敢於論戰的作風,是當代辭賦學術寶貴的精神財富。
賦德,在目前辭賦領域突出體現為以下問題:
1.辭賦頑固派嚴重誣陷辭賦革新運動的合理性、正確性。
2.辭賦寡頭瘋狂盜竊他人辭賦學術成果。
3.辭賦界鼓吹、炒做跨越道德底線,瀕臨違法邊緣。例如,侮辱他人人格等。
4.為賦商業之心態,造成原創質量大滑坡。
5.辭賦界攀附權勢,排擠弱勢群體現象突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