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朴城

廣東徐聞縣賓朴城建於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歷代相延並屢有修葺,城牆被毀於民國十八年(1939年)。

歷史

古城址古稱賓朴村,現稱城內,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徐城鎮西北隅。因被拆不久,古城牆址約略可辯。從現民主街東門橋頭向北順城濠溝,過西門村,沿城內壙(聖殿壙)南經南門壙邊,復回東門頭。整個城廊恰似一橢圓形,牆基全長約2314米,與舊志記載的尺寸折算數基本相符,城址面積約4·25平方米。

遺蹟

由於破壞嚴重,城石、城垛磚大多數散佚。1986年修城牆路,發現大量牆石,多為條石,一端鑿燕尾榫,或兩端皆鑿燕尾榫,工藝粗糙,但構砌時相互勾連,頗為堅固。城垛磚多種,採集到完整者二件,一件呈青灰色,質地堅硬,火候高;一件呈淡紅色,質地較差。在各處牆基地段,均可發現大量石磨,石臼,如上諸物可斷為明代文物。

1983年,在西門出土古錢一罐,罐巳擊破,追回古錢十三斤。多為宋錢,間有漢五銖錢,唐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及南唐之唐國通寶,計有43個朝代、48種銅錢。漢五銖錢一枚,徑2·5厘米,穿寬0·9厘米,錢背上穿有廓,銖的“朱”字頭是圓折,屬漢宣帝、元帝時鑄造。

古城內尚存明、清代之建築,民居、石道、泉井不少。明代井口偏小,亦淺,多為提汲,井台皆用一全石鑿成圓環狀蓋頂,下以長方石疊砌。如孔廟西側有一明井,徑僅62厘米,蓋高36厘米,內徑46厘米,蓋面巳磨凹。井旁有石湖,粗陋笨重、古樸,皆無銘文。

古衙門遺址在現商業局、紡織公司倉庫,其地原存有石湖一件,徑1·8米。高1米,厚8厘米。抱鼓石一對,徑67厘米,高1·05厘米,厚20厘米,有座,長1·18米。鼓座浮雕雙獅玩球。現移往貴生書院。後院為觀音山,存觀音樓基遺址。該樓楹聯石柱為博物館收藏。現法院為清代考場遺址,前有碑石數具,1958年運回文化館。

1980年,在登雲塔附近曾發現明代東城門之石匾一具,上鐫“朝陽”二字,此匾巳擊斷,僅存“朝”字,現藏貴生書院。

據清宣統《徐聞縣誌》記,賓朴城在明代四門都有石匾,東門“寅賓”,西門“迎恩”,南門“太平”,北門“永定”。清鹹豐時改東門為“朝陽”、西門“若時”、南門“有成”、北門“拱極”,但這些石刻巳散失無存。2005年,在西門村發現清道光“文明門”石匾。“文明門”石匾是古城的月城(瓮城、子城)門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