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耽 (730~805)

並撰寫了說明該圖的《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四十卷。 他還編制了《貞元十道錄》四卷。 《貞元十道錄》四卷的手抄本曾在敦煌石窟中被發現。

賈耽 (730~805)

正文

中國唐代地理學家和地圖製圖學家,字敦詩,滄州南皮(今河北省南皮縣)人。生於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卒於唐順宗永貞元年。曾任鴻臚卿(職掌接待外國使臣的官員)、檢校司空(專管校勘書籍、糾正訛誤的宰相)等職。
賈耽一生喜好地理學,熟悉邊疆山川地形、水土俗習。從唐興元元年(784)至貞元十四年(798),歷時十五年,賈耽根據他調查的關於險要地勢、各族風土等地理資料,依據裴秀製圖六體原則編制了《關中隴右山南九州圖》,並撰寫了《關中隴右山南九州別錄》六卷和《吐蕃黃河錄》四卷,詳細記述了地圖上不能畫出的資料,如人口、里程、河流的發源地等。貞元十七年(801)他以《禹貢》和漢班固的《漢書》為資料,並結合調查,編製成《海內華夷圖》。圖幅寬三丈,高三丈三尺,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尺繪製。並撰寫了說明該圖的《古今郡國縣道四夷述》四十卷。該圖特點是注重外域,注重地理沿革的考證。原圖已經失傳。現在所能看到的西安碑林所藏的南宋紹興六年(1136)刻在石上的《華夷圖》,其上注“唐賈魏公圖所載,凡數百餘國,今取其著聞者載之”,說明南宋上石的《華夷圖》是唐代賈耽《海內華夷圖》的改編本。他還編制了《貞元十道錄》四卷。《貞元十道錄》四卷的手抄本曾在敦煌石窟中被發現。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