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的有機構成

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一方面帶來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工人失業,即機器擠占了工人的崗位,這要求工人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更多更先進的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處於不敗之地。資本的有機構成是一個很抽象的的概念:由技術構成構成決定並反映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就叫做資本有機構成。又如:某鋼鐵廠由於鐵礦石價格上漲,增加了預付資本,且保持原來的生產資料和和勞動力的比例不變,也就是資本的技術構成不變。

構成影響

資本的有機構成資本的有機構成
資本的有機構成及其影響

資本的有機構成是一個很抽象的的概念:由技術構成構成決定並反映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就叫做資本有機構成。如果僅僅從字面意思看這個概念,往往會弄得一頭霧水,要理解這個概念,必須首先了解兩個概念:技術構成和價值構成。

技術構成:從物質形式上看,資本是由一定數量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構成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這種由生產的技術水平所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技術構成。

價值構成:從價值形式上看,資本可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這兩部分資本價值之間的比例,叫做資本的價值構成。

資本的技術構成和資本的價值構成,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為了表達這種關係,我把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並且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由此可見,資本有機構成既不是單純地指資本的技術構成,也不是單純地指資本的價值構成,而是指兩者變化中的一種內在關係,即只有那種由技術構成決定,並且反映著技術構成變化的價值構成才能稱為資本的有機構成。因為在資本主義的現實經濟生產中,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並不總是與資本技術構成的變化相一致的。大體上存在著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技術構成變化了,但價值構成並不按同比例變化。第二種情況,資本技術構成變化了,資本價值構成也可以保持不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每個勞動力推動的生產資料數量發生了變化,但由於生產資料價值和勞動力價值變化情況不同,就會出現技術構成的上述兩種組合情況。第三種情況,價值構成變化了,而技術構成卻沒有變化。如果勞動生產率不變,但生產資料價格因供求關係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因此,並不是任何情況的價值構成變化都屬於資本有機構成的變化。只有以技術構成變化為基礎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價值構成變化,才屬於資本有機構成的變化。

例如:一個工廠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買了1台機器,價值人民幣10萬元,僱傭工人10人,工人每年工資1萬元,在這裡,一台機器(為了便於理解省略其他生產資料的因素)和10位工人的比,即是技術構成,機器價值10萬元和工人工資10萬元(1:1)即為價值構成。

隨著技術進步,工廠採用更為先進的機器一台,價值人民幣20萬元,而工人只需要5人即可操作,假設工人工資沒變,工人的一年工資總額為5萬元,這時候,技術構成為:1台機器:5位工人,價值構成為20萬元:5萬元=4:1,這樣,由於技術的進步,引起了資本價值構成從1:1到4:1的變化,這個變化的結果就是價值構成。與此同時,有機構成也從1:1變到了4:1。

又如:某鋼鐵廠由於鐵礦石價格上漲,增加了預付資本,且保持原來的生產資料和和勞動力的比例不變,也就是資本的技術構成不變。此時,由於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導致不變資本中作為勞動對象的鐵礦石的部分增值,又因為價格反映價值。所以價值構成中不變資本的比例相對上升,資本的價值構成發生改變。而根據假設,原來的生產資料和和勞動力的比例不變,也就是資本的技術構成不變。而資本的有機構成是由資本的技術構成決定的,所以資本的有機構成也不變。

可見有機構成是一個不斷隨著技術進步而變化的過程,也是一個結果。在這個過程中,隨著資本主義發展和生產技術不斷進步,資本有機構成有不斷提高的趨勢:生產企業通過資本積累和資本集中擴大生產規模,使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這是由價值規律和資本無限追逐剩餘價值的本性決定的,資本有機構成不斷提高造成的後果就是:可變資本相對量減少,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相對減少,結果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工人失業,形成相對人口過剩。相對人口過剩給工人家庭和社會都帶來很多問題。

資本的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一方面帶來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帶來了工人失業,即機器擠占了工人的崗位,這要求工人必須不斷學習,掌握更多更先進的技術才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處於不敗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