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姓

第一種說法

●關於資姓起源,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
在遠古的雲南,有一個小王國,國王姓“貝”,育有兩個王子,大王子強悍、粗暴、尚武,二王子知書達理,溫和處世,人緣頗好,故老國王年邁之時,下詔傳位於二王子,可大王子懷恨在心,與宮內掌有兵權人士相謀,發動兵變,二王子悉帶領妻兒、大臣、及貼心侍從,離宮向東出逃,無奈大王子“同室相煎”,步步追殺,二王子且躲且逃,為遮人耳目,決定改姓埋名:因父姓為“貝”,自己排行第二,“二”者“次”也,次貝合為“資”,隨著不斷東遷,遠至東海之濱的福建,也就是從雲南到福建這一地球緯度,都有“資”姓,而這一帶的南、北方向就比較少了。

第二種說法

 
較罕見姓氏。北京,河北獲鹿、景縣,山東東平,山西太原,青海天峻,湖南芷江、冷水江,雲南邱北、隴川、路南等地有分布。
《鄭通志•氏族略》注云:“黃帝之後,食采益州資中,因以為氏。”《姓纂》記載:“益州資中有資水。益,古資國封地。”《風俗通》(有)資成,陳留人。望出南陽、會稽。”上述史料說明:資姓是黃帝後裔。
明朝有資金,又有資頤,嘉靖舉人;清朝有資家禮,官宜興縣巡檢。
名人:資耀華(金融學家、銀行家),資中筠,資華筠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