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體育場

賀龍體育場

原址為“山塘沖”(又名“五馬奔槽”),1950年長沙市政府規劃這一區域為體育運動場所,1952年建成體育場的雛形,1959—1960年增建田徑場、足球場及看台,名為“湖南省勞動人民體育場”; 1985年10月在“長沙市體育場”基礎上進行擴建,1987年10月10日落成,更名為“賀龍體育場”,是中國大陸第一座以領袖(賀龍)名字命名的體育場。 1987年改造落成的賀龍體育場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看台面積2.1萬平方米,可容納觀眾5.5萬人,場地規模僅次於北京工人體育場,廣州天河體育場,武漢體育中心,居中國大陸第四位。2003年,賀龍體育場再次擴容。

​賀龍體育場

為“賀龍體育文化中心”主體建築。

原址

為“山塘沖”(又名“五馬奔槽”)。

基本內容

改建時間:1952年第一次;1960年第二次;1985年第三次;2003年第四次

場館性質:綜合性田徑場、足球場

曾命名:湖南勞動人民體育場;長沙市體育場

現命名:賀龍體育中心(賀龍體育場)

紀念人物:賀龍將軍(新中國第一任體育部長)

賀龍體育場內場賀龍體育場內場

內場面積:24000平方米,

草皮等級:天然草皮足球場,

球場面積:長105米、寬68米。

跑道數據:400米環形塑膠跑道8條。

場內地面平整度:水準差3毫米以下,達到國際比賽規定的標準。

具體地址: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勞動西路

周邊景點:嶽麓書院、橘子洲頭、湖南省博物館、白沙古井

接待過的比賽

賀龍體育場賀龍體育場

該場在建國以來,先後接待過全國足球甲級隊(90年代甲B湖南隊)聯賽,“賀龍杯”足球賽,以及

一些全國性田徑單項比賽;伊朗、蘇聯、日本等國的足球隊也曾在該場進行過訪問比賽。

2003年以後承辦比賽如下:

2003年: 第五屆全國城市運動會

2003—2004年:中國足球甲級聯賽湖南湘軍足球隊主場

2004—今:中國之隊國際足球邀請賽

2006年:足協杯總決賽

2007—2010:中國足球超級聯賽長沙金德足球隊主場

2008年:湖南衛視《足球小將》海選比賽場地

2009年:第十屆全國中學生運動會

2010年、2013年:中國足球甲級聯賽湖南湘濤足球隊主場

2013年:2015年澳大利亞亞洲杯足球賽預選賽 中國隊主場

場館介紹

長沙賀龍體育場長沙賀龍體育場

2003年10月8日,在原址上重建的長沙賀龍體育場正式落成。它恰似一朵芙蓉花盛開在市中央。

長沙賀龍體育場位於長沙新世紀體育文化中心西北部,主體工程為框架8層(局部9層),建築面積11.7586萬平方米,5層以上外牆為圓弧剪力牆,屋面標高最底為28.8米,最高為33米,呈階梯狀分布,整個框架由484根框架拄組成。整個外觀的主體部分用當今世界最流行的玻璃幕牆裝飾。

賀龍體育場可容納觀眾6萬人,鋼屋蓋工程建築面積為4.57萬平方米,用鋼量達3552噸。 賀龍體育場共有東西南北四扇門,四扇大門上端採用拉索點式玻璃幕牆,四個大門出口採用大板玻璃幕牆。貴賓通道的出入口採用框架式玻璃幕牆結構,用鋼骨架與複合鋁板支撐,確保各項性能達到設計使用要求。賀龍體育場的“世紀之花”設計方案,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巧妙地融為一體,主場的頂蓋象徵一朵綻放的芙蓉花,鮮花意指掌聲和榮譽,主場的南北立面展現出“白鶴亮翅”的造型,象徵著湖南長沙的體育事業像白鶴—樣展翅飛翔。

體育場造型新穎.雄偉.浪漫並富有象徵意義:頂蓋由12塊花瓣狀鍍鋁鋅板組成(12意指時光隧道,體現出對時間的珍惜和速度的追求)從南北向東.西層層疊起似朵朵白雲,體現出設計對“藍天白雲”意境美的理解和把握。東西看去有如正在徐徐開啟的帷幕,給人以群星燦爛.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翻舞的屋頂造型像波浪,又似歡欣鼓舞的人群掀起人浪,契合了團結蓬勃的主題,同時令瀟湘人產生對母親河湘江的聯想。每片段預告瓣狀的鋼架連線,並有意突出檐下的空間層感覺與形式的引導,注意了板塊過渡的輕微漸變關係,更進一步探索了以現代屋蓋表達古代建築中屋頂傳遞的空間曲線與輪廓。

地理位置

公交站信息:侯家塘或侯家塘西、侯家塘北、仰天湖均可下車

周邊標誌性建築:摩天輪、賀龍大火炬

場館科技

跑道:賀龍體育場在國內首次採用的一種高科技塑膠跑道,這種名為瑞奧特的塑膠跑道由保定長城合成橡膠有限公司與日本體育設施公司共同鋪設,由於採用在特殊的鋪設材料上直接壓紋的施工工藝,瑞奧特跑道中會產生微小的波浪結構,使該跑道比普通塑膠跑道更有彈性,更利於田徑運動員跑出好成績。當年世紀頭號飛人劉易斯在1991年日本東京第三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創造9秒86的100米跑世界紀錄時跑的就是這種跑道。

相關人物

賀龍將軍簡介

北伐期間賀龍戎裝北伐期間賀龍戎裝

賀龍(1896--1969),湖南省桑植人。

1910年起與人結伴出外運鹽,目睹種種社會不平,萌發反抗思想。1914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總指揮。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年底在湘鄂西建立革命武裝,開闢革命根據地,歷任紅二軍總指揮、前委書記等職。1935年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0師師長,創建晉綏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西北軍區司令員。在中共七大、八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第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等職。1955年被授元帥軍銜。1969年6月9日逝世。

賀龍與中國體育

賀龍出任體委主任以後,對提高足球、籃球和排球這“三大球”的水平一直十分關注,期望能儘快趕上世界先進水平。1954 年,國家體委派青年足球隊去匈牙利,向曾獲奧運會冠軍和世界錦標賽亞軍的匈牙利足球隊學習。出國前,賀龍委託國家體委副主任蔡廷鍇和榮高棠代表他去餞行。榮高棠對領隊柯輪說:“賀老總要我轉告你們:你們是新中國第一支出國學習的年青的足球隊,這是黨對你們的信任和培養。我國足球事業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你們一定要勤學苦練,把外國的先進技術學到手,結合自己的特點去發展,為提高我國的足球水平作貢獻。”

賀龍為第一屆全國運動會足球賽開球賀龍為第一屆全國運動會足球賽開球

賀龍任期,他對普及民眾足球運動做出了突出貢獻,1964年賀龍部長督促國家體委發出了《關於大力開展足球運動,迅速提高技術水平的決定》。確定北京等10 個城市和地區重點開展足球運動;要求足球從少年抓起,以中國小為開展民眾性足球活動的主要基地;針對中國足球隊“風格軟,體力不足,射門差”的問題,提出了不怕吃苦、不怕流汗、嚴格要求,進行大運動量訓練,在技術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狠抓以射門為中心的30 米以內硬功夫等等措施。同年6 月,賀龍責成國家體委機關會同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發出了《關於在男少年中開展小足球活動的通知》。這年年底,幾個主要城市已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中國小建立了足球隊。同時,國家體委恢復了甲、乙級聯賽的升降級制度。

賀龍名言:

——“三大球搞不上去,我死不瞑目”

——“東亞病夫的帽子一定要摘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