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立源

賀立源,男,1951年12月26生,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擔任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化學教研室”、“環境保護教研室”和“信息工程教研系”主任。主持建設了資源環境系(原土化系)“發酵實驗室”、“計算機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

賀立源 簡歷

賀立源,男,1951年12月26生,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全國高等農林院校現代教育技術與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1-2005)、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農林分會副主任委員(2006-2010)、湖北省省級政府採購技術專家(2004-)、湖北省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組組長(2006-)。
先後擔任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化學教研室”、“環境保護教研室”和“信息工程教研系”主任。主持建設了資源環境系(原土化系)“發酵實驗室”、“計算機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1996年主持創辦了“計算機套用專科”,2001年主持創辦全國農林院校第一個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2003年主持申報並自主設立“資源環境信息工程”博士點獲得批准,拓展了學科領域,實現了人才培養的系列化、規模化,適應了社會發展對行業提出的信息化要求。1982年赴紐西蘭進修學習,先後講授十多門農業資源利用和信息技術課程。已經完成的信息技術套用研究項目有,湖北省教委“作物營養診斷CAI課件研製”、國家“九五”重點科技項目中“農業綜合開發決策系統的建立”研究、科技部國家星火計畫湖北省農業信息化,山峽移民科技網建設、華中農業信息網建設、農業部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農業部全國耕地監測點信息管理系統。2001年主持創辦了“華中農業信息網”,並於2006年和2007年連續2年被評為“中國農業網站100強”稱號。
目前在教學上主持資源環境信息工程二級學科的碩士和博士點建設和培養工作,參加植物營養學科博士和碩士培養教學。在讀博士研究生7人,碩士21人。在研項目包括“十一·五國家支撐計畫,我國中部地區農業信息化示範,(2006BAD10A1304,)”,“湖北省星火富民工程專項,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與示範(2006~)”,“精準灌溉施肥技術示範(武漢市科技局、200720422147)”,承擔湖北省測土施肥項目中基於GIS的耕地地力調查與評價、主要農作物測土施肥分區等與土壤肥料信息系統(2003~)。
自1996年以來,主持植物營養方向和農業信息方向科學研究項目10項,發表相關研究論文23篇。

一. 科研情況

1 田力寶特性與效果研究 橫向 1995~1997 1.2 主持
2 南方紅黃壤地區中低產治理與開發 國家重點 1996~1998 1.5 子項主持
3 南方紅壤耐酸玉米種質引進與推廣套用項目種質資源鑑定與篩選 農業部“948” 1997~2000 24.0 子項主持人
4 深圳市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估算 橫向 1998~1999 5.0 主持人
5 國家"973"項目,核心種質發掘與利用項目“水稻抗非生物逆境研究” 國家重點 1999~2003 40.00 子項主持
6 水稻、玉米根系有機酸分泌物研究 訪問學者基金 2000-2002 5.0 主持
7 華中農業信息網建設與產業化開發 科技部專項 2000-2002 8.0 主持
8 948引進分子育種 948 2001-2002 5.0 子項主持
9 作物營養診斷CAI課件研製 湖北省教委 0.5 主持
10 華中農業大學視頻素材庫建設 本校 2000-2002 1.5 主持

二. 自96年以來發表的文章

1. 賀立源,李孝良.幾種有效矽測定方法對不同母質水稻土的適宜性研究.熱帶亞熱帶土壤科學.1996,5(1):37-41
2. 賀立源,陳建軍,李章波.城市垃圾堆肥的質量及其套用效果評價,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6第15卷(6):P151~155
3. 賀立源,沈家定,田力寶微生物肥料的肥效評價,湖北農業科學,1996(6):P29~33
4. He Liyuan and Li Xiaoliang. Distribution of Si-deficiency rice soil in Hubei Province.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6 Vol4(4):6~7
5. 賀立源,沈佳定·田力寶微生物肥料主要特性研究,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7第16卷(2):P151~155
6. 水稻田力寶盆栽實驗報告,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7第16卷(4):357~360,
7. 賀立源,謝俊國. 鄂中丘陵地區水稻矽營養狀況與矽鈣肥效應研究,農資科技. 1997(5、6):3
8. 賀立源,張德才. 混合肥最佳化配料計量系統的建立和套用,計算機與農業. 1997(4):P13-16
9. 江漢平原石灰性水稻土矽營養狀況研究, 土壤肥料,1998(3),P22~25
10. 計算機技術在土壤肥料工作中的套用,計算機與農業,1998(2),15~18,第一作者。
11. 棉花田力寶盆栽試驗報告 熱帶亞熱帶土壤科學,1998,7(3):第一作者。
12. 土壤機械組成和pH與有效矽的關係研究, 土壤. 1998,30(5):P243-246,第一作者。
13. 向國外無漢字內碼的計算機發中文電子郵件,計算機與農業. 1998(3):P33-34,第一作者。
14. 復混肥最佳化配料專家系統研究,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1999.V12(增刊),P242-244第一作者
15. 小麥施用矽鈣肥效應的研究,土壤肥料,1999(3),P8-P11,第一作者
16.鄂南紅壤丘陵區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探討,華中農業大學,1999.32(2):P21-24,第三作者
17.農業環境中土壤取樣研究,套用生態學報,1999.10(3),P353-356,第一作者
18. 耐酸玉米幼苗的生物學特性研究,湖北省土壤肥料研究與套用論文集,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9(28):P283-286. 第一作者
19. 湖北省土壤肥料信息管理系統研究,湖北省土壤肥料研究與套用論文集,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9(28):P258-262. 第一作者
20. 玉米自交系苗期耐酸的生物學和營養學特性,作物學報,2000.26(2):P205~209
21. 賀勝橋鎮生態農業綜合評價,科技進步與對策,黃魏、賀立源等,2000(12):188-190
22. 賀勝橋鎮土壤肥料信息系統的研製,黃魏、賀立源等,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0.19(5):450~455
23. 土壤中非生物逆境脅迫與根系有機酸分泌,李德華、賀立源等,武漢植物學研究,2001,19(6):497-507

三、主要研究方向

作物耐非生物逆境生理研究、農業信息技術及其套用研究

四、國內外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情況

每年參加“教育部農林院校現代教育技術與計算機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1到2次,每年參加“948”項目、“973”項目學術會議1到2次。校內外“計算機技術與網路”學術交流和“多媒體課件研製”相關會議2到4次。

五、研究成果

1997年參加研究的“板栗綜合高產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獲得湖北省星火二等獎,第6名。
2000年主持研製的“作物營養診斷CAI課件”獲湖北省電化教學二等獎。第1名。
2002年4月主持研製的“鄉鎮級農業綜合開發決策支持系統”,通過湖北省科技廳主持的成果鑑定,鑑定意見如下:
1. 該研究將計算機技術套用於農業資源利用與管理領域,以典型農業鄉鎮為訓練區,推出的“鄉(鎮)級農業綜合開發決策系統”,在功能設計、參數選定、標準採用、實用性等方面具有特色,適宜於鄉(鎮)級的農業管理人員和農村基層科技人員使用。
2. 研究根據區域自然環境條件,採用線性規劃方法建立數學模型,在國內首創了計算機農業生產經營子系統。獲得的最佳化計算結果,能結合生產實際,兼顧生態系統營養元素的供需平衡,制訂生產經營規劃。
3. 系統由土壤肥料信息子系統、農業生產經營子系統和農業生產管理子系統構成,是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等高新技術在農業上的具體套用,目前國內尚無報導。該系統可以促進農技推廣隊伍的多元化和高科技化,提高農技推廣服務質量,為“智慧型農業套用示範”提供了理論體系和實踐範例。
4. 系統基於農業部頒發的2個標準(NY/T 309-1996和NY/T 310-1996),採用“屬性標識”和“模糊匹配”算法,使地力評價結果能忠實於行業標準,有利於農田土壤質量分等定級和中、低產田的土壤改良利用。
5. 系統於1996年-2001年在鹹寧市16個鄉(鎮)推廣套用,共新增產值3750萬元,新增利稅890萬元,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並為系統的推廣套用提供了實例。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總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農業生產經營子系統、農業綜合開發決策系統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系統對計算機硬體的要求不高,使用方便,套用前景良好,並具有推廣套用價值。建議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使其在農業信息化建設、農業產業化和應對加入WTO挑戰中發揮更大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