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成久

1931年底,東北絕大部分城市和交通線被日軍占領。 1932年9月1日,日本在國內發出招募農業移民通知。 3月19日,日軍大隊人馬再次向土龍山進攻,企圖一舉消滅“民眾救國軍”。

人物簡介

賀成久,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第一師政治委員,1938年5月在黑龍江省勃力縣作戰犧牲。

所在部隊

東北抗日聯軍抗聯第八軍前身是樺南縣(原依蘭)土龍山農民反日寇沒收土地大暴動中產生的抗日隊伍。在這次大暴動中打死了日本指揮官飯冢大佐。後因暴動的人數較少,在抗聯第三軍、第五軍的幫助下,成立了抗聯第八軍,謝文東為軍長。1939年,謝文東動搖投敵,使第八軍瓦解。
1934年3月,在中國東北北部一個叫做土龍山的地方,成千上萬的農民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移民侵略,保衛家園,毅然拿起武器,同敵人展開了長達六年的艱苦鬥爭,在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悲壯的一頁。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土龍山農民反日大暴動”。
日本計畫向中國東北大量移民,依蘭為首批移民定居點
1931年底,東北絕大部分城市和交通線被日軍占領。為消化其侵略成果,建立和鞏固在東北的統治地位,同時也為了減輕日本國內的經濟危機,日本關東軍首腦機構於1932年1月召開“滿蒙法制及經濟政策諮詢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以加藤完治為代表的政客、學者系統地提出了向東北移民的主張:日本向滿洲移民是大和民族的“民族膨脹運動”,其中心是必須實行農業移民,這是決定日本能否成為東洋強國的關鍵;日本農業移民必須採取自耕農政策,只有這樣才能使大量日本人遷往滿洲定居;農業移民的重點應安置處於“土地飢餓”狀態下的農民的次子、三子,特別應從滿洲駐軍的退伍兵中優先選拔;對移民要事先進行培訓,使他們具有“忠君愛國”精神;設立移民機構,日本政府對該機構給予資金支持。他們的主張基本上為關東軍所採用。1932年2月,日本關東軍制定出《移民方策案》、《日本移民案要綱》和《屯田兵制移民案要綱》三個檔案。 
為了使移民政策得以順利實施,加藤等人向日本政府主管移民的機構拓務省提交了“滿蒙殖民事業計畫書”。“計畫書”的開頭寫道:“現在是滿蒙殖民千載難遇的絕好機會,我們確信無論如何要儘快地,而且儘可能多地向那裡移民,這對我國現狀而言,乃是最重要的事項之一。”“50年後,在滿蒙居住的日本人最低限度要達到500萬人,要以此為目標。” 
1932年3月和6月,日本拓務省兩次向內閣臨時會議提出“移民案”,均因有人反對而未獲通過。經過加藤等人的廣泛遊說之後,《一千戶移民案》終於在1932年8月召開的內閣臨時會議上獲得通過。該案提出,1932 年秋向吉林省依蘭地區輸送500戶,1933年春輸送500戶,移民從退伍軍人中選定。 
1932年9月1日,日本在國內發出招募農業移民通知。經過選拔和短暫培訓,423名移民於10月3日從東京出發,途經大連,15日到達佳木斯。此為“第一次試驗移民”。1933年春,“第二次試驗移民”也到達這裡。與此同時,拓務省提出了15年內向滿洲移民11萬戶的“長期計畫”。 
面對日本的移民侵略,土龍山農民誓死保衛家園
依蘭縣地處牡丹江與松花江匯合處,水路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東北著名的產糧地,屬吉林省管轄。九一八之前由東北軍將領李杜擔任鎮守使。土龍山是依蘭縣所轄的行政區,區中心為太平鎮,因一座突隆而起的山頭而得名。九一八以後,李杜組織起吉林自衛軍奮起抗日。不久,自衛軍失敗解散,但依蘭人民抗日的決心並沒有動搖,零星的抗日活動持續不斷。 
正是由於依蘭縣一帶具有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軍事價值,日本移民當局便將首批移民的地點選擇在這裡。第一批移民被安置在依蘭縣東北的孟家崗,第二批移民被安置在依蘭縣東面的土龍山湖南營。 
按照日本人的計畫,要解決移民的生計問題,首先必須使他們獲得土地,成為自耕農。為此,當地日軍要求偽依蘭縣公署以每畝地1到2日元的極低價格“收買民地”,並強行收繳了孟家崗和湖南營部分土地所有者的地契。在此之前,日偽當局開始實行槍枝登記,準備收繳民間槍枝,以保證日本移民的“安全”。 
日偽當局的所做所為在當地農民中引起極大的震動。沒有土地,只能餓死;沒有槍枝,只能坐以待斃。一時間群情激奮:沒有活路了!跟日本鬼子拼了吧。經過抗日積極分子的鼓動和聯絡,土龍山地區的兩千多農民在各自保長、甲長的帶領下聚集起來,大家推舉曾經擔任過吉林自衛軍團長的第五保保董謝文東和甲長景振卿為首領,準備發動武裝暴動。 
土龍山農民的舉動,引起了日偽當局的警覺。1934年3月8日,一名偽軍營長率一連騎兵來到土龍山向農民示威,宣稱,偽依蘭縣縣長將於明天來此召集各保保董會議,要求鄉民配合當局,交出地契和槍枝。
事不宜遲,暴動農民決定:先下手為強。
飯冢大佐陣前喪命,日軍血洗土龍山
3月9日下午,暴動農民分頭來到太平鎮,一支隊伍首先由南門衝進街里,將鎮警察署團團包圍。二十餘名警察被繳械,十餘名試圖反抗的警察被當場擊斃。另一支隊伍在東門,遇到一輛日軍的汽車,他們試圖將車截獲,未成。接著,暴動農民在土龍山周圍通往依蘭和佳木斯的路口上設定路障,部署兵力。
在依蘭負責移民的日本關東軍63聯隊長飯冢朝吾大佐得知土龍山農民暴動訊息後,立即召開有偽軍警頭目參加的會議,商討對策。飯冢一貫狂妄驕橫,在戰場上從來看不起中國軍隊,更不用說由農民組成的烏合之眾了。他不聽勸阻,決定親自帶兵“討伐”。
10日晨,飯冢率日偽軍和警察乘汽車向土龍山進發。當行至土龍山街西時,遇到路障阻擋,隊伍停止前進。埋伏在路邊的起義農民猛烈開火,他們憑藉打獵時練就的精準槍法,只用十幾分鐘就輕而易舉地將敵人全部殲滅。等到其他起義軍隊伍趕來增援時,戰鬥已經結束了。
農民軍首戰告捷。此戰共擊斃日偽軍17人,俘虜偽軍26人。日軍長官飯冢朝吾大佐、鈴木少尉和偽依蘭縣警察大隊大隊長蓋文義被當場擊斃;繳獲機關槍5挺、步槍十餘支、子彈數千發。
11日,日軍從依蘭和佳木斯派出兩支隊伍,由東面和北面向土龍山前進。他們用山炮將沿途的民房全部摧毀,然後進村屠殺村民。北半截河子村總共只有七八戶居民,全村男女老少在甲長韓文廣的帶領下,以木棒、斧頭、菜刀等做武器,以廢墟、地窖為掩體,同敵人拼殺了兩個小時,打死打傷日軍28人。最後,日軍用密集炮火向村莊射擊,把小小的村莊炸成了一片焦土。由依蘭出發的日軍將飯冢等日軍屍體運了回去。
自3月9日打響武裝暴動第一槍後,土龍山農民已無退路。幾個頭領商議決定成立“民眾救國軍”,謝文東任總司令,景振卿為前敵總指揮。全軍以“保”為單位編成六個大隊,附近其他抗日武裝也加入其中。
3月19日,日軍大隊人馬再次向土龍山進攻,企圖一舉消滅“民眾救國軍”。以景龍潭為中隊長的民眾救國軍五大隊二中隊約100人在敵軍經過的九里六村同村民共同擔任阻擊任務。 
日軍占領兩處高地作為炮兵陣地,用炮火向村中射擊,然後由步兵發起衝鋒。二中隊隊員和村裡的自衛隊員各個都是神槍手,他們選好位置,沉著應戰。指揮者一聲令下,排槍齊發,前面的日軍成排倒下。緊接著第二排、第三排也倒在陣前。日軍受挫,只好停止進攻。見敵人退去,一些救國軍隊員跑出掩體去收繳敵人遺棄的槍枝彈藥,因為他們本來就不多的子彈已經快用盡了。突然一排炮彈落下,救國軍隊員被掀到空中,又重重的落下,血肉模糊,肢體分離,為保衛家園流盡了最後一滴血。敵人又開始了新一輪衝鋒,救國軍繼續以排槍阻擊。戰鬥從中午持續到天黑,救國軍彈藥已盡,不得不撤退轉移。日軍進到村里,將來不及轉移的六百多村民,包括老人、婦女、兒童全部殺害,燒毀房屋七百餘間、糧食二十多萬斤。
在九里六村戰鬥中,東北民眾救國軍及村民共擊斃日軍北川大尉以下74人,擊傷日軍北條大尉、小泉大尉、吉田中尉以下二十餘人,擊毀日軍汽車17輛。救國軍方面傷亡五十餘人,其中中隊長景龍潭負傷。 
救國軍襲擊日本移民營,景振卿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日軍的暴行激起救國軍將士的無比憤慨,他們決定攻打日本移民營,向敵人討還血債。4月初,救國軍兩個大隊發起對孟家崗日本武裝移民的進攻。孟家崗是第一期日本移民定居點,共有移民400人左右,他們擁有槍枝,並修建了簡單的防禦工事,為保證安全,日本軍隊還派出幾十名士兵駐在其中。救國軍剛剛接近移民點,就被日軍哨兵發現,一部分日軍和移民迅速進入工事實行正面抵抗,同時派出兩支分隊從側面包圍救國軍。救國軍陷於被動,有三四十名隊員犧牲,最後不得不撤出戰鬥。 
5月1日,救國軍在前敵總指揮景振卿率領下向另一個日本移民點湖南營發起進攻。湖南營是第二期日本移民定居點,日本人稱其為千振屯墾團。為了防止受到抗日武裝的攻擊,日本移民都集中起來在中心街區居住,並在四周築起碉堡。救國軍與湖南營內的自衛團(偽滿當局控制的民間武裝團體)達成諒解,請他們做為內應。救國軍一部在自衛團的協助下從西門衝進街里,但很快又被擊退;景振卿率另一部分隊員攻打南門,也被強大的火力壓制在土城牆外,他們連續發起兩次衝鋒都沒有成功。在第二次衝鋒中,景振卿身中數彈,血流如注,臨終前仍高呼口號,激勵部下。一些隊員奮勇衝進城內,但都被敵人密集的子彈射中而犧牲。兩次作戰失敗的原因在於缺乏打攻堅仗的經驗和對敵情的不了解。
景振卿是暴動的主要領導者和東北民眾救國軍的創立者之一。他同中國共產黨人有著良好的關係,擁護中共的抗日主張。他的犧牲,對民眾救國軍的未來前途產生了重大影響,是救國軍的重大損失。 
敵人剿撫並用瓦解救國軍,謝文東率部打游擊
土龍山農民反日暴動的訊息很快在國內外傳播開來,關內各報刊和巴黎《救國時報》都給予了大量報導,向全世界各國揭露了日本強占中國土地的暴行,沉重地打擊了日本的移民政策。為了減輕輿論壓力,日本當局在堅持實行移民的前提下,不得不對移民政策加以修改。1934年8月和11月,日本關東軍先後兩次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新的《滿洲農業移民根本方案》。同以前的方案比,該方案的最大變化就是由過去的日本關東軍直接安排移民改為由偽“滿洲國”政府在關東軍的指導下安排移民,即將偽“滿洲國”政府推上前台面對農民,以達到緩和民族矛盾的目的。此外,該方案提出了日本政府應加大對“移民事業”投入的建議。 
1934年5月,偽滿政府派出大批偽軍來到土龍山各村,這次他們的任務不是“討伐”而是“宣撫”。他們向村民宣稱,只要交出武器就可以既往不咎。偽軍還通過各種關係,向謝文東等救國軍首領發出招降信息。在敵人的利誘面前,一部分救國軍領導人動搖了,二大隊一部在王富帶領下首先放下武器;不久,一、三、四大隊也表示願意“歸順”。對於不想投降的謝文東等,偽軍則採取驅逐的辦法,他們發出警告:如果不離開土龍山,老百姓還會遭殃。謝文東只好帶領五、六兩個大隊千餘人離開,在附近地區開展游擊活動。 
離開了土龍山,離開了農民民眾,救國軍陷入了無根據地、無後方支援的困境。面對日偽軍的“討伐”,他們整日東躲西藏,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軍心動搖,士氣低落,開小差逃跑的人也多了起來。整個夏秋兩季,救國軍並沒有什麼戰績。10月中旬,救國軍在樺木崗附近遭到日軍的包圍,他們奮力突圍,傷亡慘重;隨後,又遭日軍追擊,隊伍潰散。謝文東與幾十名隊員逃進了依蘭縣吉興河一帶的密林之中。 
共產黨軍隊與民眾救國軍聯合抗日,《八一宣言》高度評價東北抗日戰爭
在土龍山周圍地區一直活躍著十餘支抗日武裝,其中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有原東北軍殘部組成的各路義勇軍,還有由民眾自發成立的打著各種旗號的山林隊等。但是這些抗日武裝基本上處於“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為戰的分散狀態,缺乏統一的領導和組織。受中共臨時中央“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東北地區黨組織在九一八之後的兩三年時間內,在領導遊擊隊進行抗日鬥爭的同時,仍然在其控制的地區開展土地革命和蘇維埃運動,沒有能夠有效地組織起以抗日為中心的、廣泛的統一戰線。這種狀況到1934年10月,也就是恰逢救國軍被打散的時候才有了根本轉變。 
1934年9月,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派遣其成員楊松(化名吳平),由蘇聯遠東邊境進入東北。楊松此行的任務就是推動東北黨組織建立和擴大抗日統一戰線。他以共產國際巡視員的名義考察了密山、穆稜、勃利、安寧等縣黨的工作,並籌建了吉東特委。10月10日,楊松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中共吉東局的名義發出指示信,明確指出:目前刻不容緩的迫切任務,就是動員黨和民眾組織的一切力量,聯合一切反日隊伍,鞏固和擴大反日統一戰線,以擊潰日偽軍的“討伐”。信中批評了不會和不願同一切反日隊伍建立統一戰線的“關門主義”錯誤。 
1935年3月初,根據黨組織的指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趙尚志在方正縣境內某處與處於困境中的謝文東進行了會晤,並同時會晤了另一支抗日武裝領導人李華堂。三方經協商一致同意在“不投降、不賣國、反日到底;沒收敵偽財產充當抗日經費;保護民眾利益,武裝民眾共同抗日,允許民眾自由”三個條件下,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總指揮部,趙尚志為總指揮,李華堂為副總指揮,謝文東為軍事委員長。 
反日聯合軍剛剛組建就打了一場漂亮仗。3月9日,由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自衛隊支隊、民眾救國軍、義勇軍明山隊共四百五十餘人組成的聯軍攻克了方正縣城,擊斃縣警察署警察6人,俘虜1人,繳獲槍械15支,並焚燒了日本參事官住宅。從此,以謝文東為首的民眾救國軍在共產黨倡導的抗日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重新發展起來。
1935年8月1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宣言呼籲:為反對日本滅亡中國,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各軍隊,應本著“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的精神,“為抗日救國的神聖事業而奮鬥”。宣言提出,由紅軍、東北人民革命軍和各種抗日義勇軍共同組成抗日聯軍。“八一宣言”對東北抗日戰爭給予了高度評價,指出:“我東北數十萬武裝反日戰士在楊靖宇、趙尚志、王德泰、李延祿、周保中、謝文東、吳義成、李華堂等民族英雄領導之下,前赴後繼的英勇作戰,在在都表現我民族救亡圖存的偉大精神,在在都證明我民族抗日救國的必然勝利。”10月,“八一宣言”通過秘密渠道傳達到東北各級黨組織。 
根據“八一宣言”的精神,11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提議將東北反日聯合軍總指揮部改稱為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部並獲準實行。次年2月由楊靖宇、王德泰、趙尚志、李延祿、周保中、謝文東等署名發表了《東北抗日聯軍統一建制宣言》,將東北各抗日軍隊、抗日武裝改建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至第六軍以及抗日聯軍游擊隊。謝文東率領的東北反日民眾救國軍改編為抗日聯軍第六軍,謝文東任軍長。9月,第六軍改稱第八軍,軍長謝文東、副軍長滕松柏、參謀長於世光,中共第五軍黨委派劉曙華任第八軍政治部主任。 
抗聯第八軍成立後,中共黨組織派出政治工作人員在軍中建立政治工作機構,並分別擔任軍、師政治部主任和團政治委員。政治工作者在部隊建立中共黨組織,發展新黨員。同時,成立教導隊,為部隊培訓基層軍事政治骨幹。到1937年6月,全軍共有六個師,一千餘人,活動在依蘭、方正、延壽、勃利、樺川、富錦等縣。
1937年9月,根據上級指示,抗聯第四、五、七、八、十軍以及另兩支抗日武裝組成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周保中任總指揮。
二路軍組建後,中共黨組織對其直接領導的四、五、七軍進行了整頓,隊伍得到鞏固和發展。鑒於剛加入第八軍的譁變偽軍二十九團在師長赫奎武帶領下叛逃投敵的嚴重情況,周保中向謝文東提出“切實整頓內部”的要求。但是,謝文東並未執行。
第八軍內部生變故,謝文東賣國求榮當漢奸 
1938年春,日偽軍加緊了對抗日聯軍的“討伐”,同時不斷派遣特務對抗日部隊進行誘降;敵人還採取種種措施將抗日聯軍同廣大民眾分割開來,斷絕抗日部隊的供給來源,抗聯的處境愈發艱難。同年5月,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部開始組織部隊向西遠征,總指揮周保中親自給謝文東寫信,令第八軍和四、五軍共同遠征。由於謝文東拒絕執行命令,八軍主力未能成行。為躲避敵人的“討伐”,謝文東帶領人馬潛入深山密林。這時部隊思想極度混亂,部分官兵悲觀動搖;加上隊伍成員複雜,沒有經過整頓和改造,終於導致一連串變故的發生。
就在謝文東率部單獨行動不久,第四師發生部分官兵叛變,叛軍首先將師政治部主任柴蔭軒殺害,然後引領日軍進攻抗聯後方基地,第四師全部瓦解。一師師長秦秀全在日軍特務的策動下投降,第二師師長關文吉也隨後投降,第三師師長王自孚殺害了軍政治部主任劉曙華後叛變投敵。1939年3月19日,軍長謝文東率軍部二三十名人員在依蘭土城子向日軍投降,副軍長滕松柏也隨後投降。至此,這支由土龍山暴動而起家的抗日聯軍第八軍全部瓦解。
謝文東投降後,在勃利縣擔任“協和會”會長。抗戰勝利後,他乘機拉起一股隊伍,被國民黨當局委任為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授上將軍銜,與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相對抗。1946年11月20日,謝文東被東北民主聯軍俘獲,12月3日在勃利縣經過公審後被處決。

相關資料

東北抗日聯軍第八軍序列沿革
1. 民眾救國軍,1934年3月12日成立,全軍2000餘人
總司令:謝文東、總指揮:景振卿
下轄:6個大隊
2. 民眾救國軍,1934年4月成立,全軍4000多人
總司令:謝文東、總指揮:景振卿(後任:周雅山)、參謀長:錢子久
下轄:2個旅、7個直屬團
3. 民眾救國軍,1936年6月整編,全軍:300餘人
總司令:謝文東
下轄:4個團:
第1團團長:段連升,第2團團長:關文吉,第3團團長:徐德民,第4團團長:趙慶祥
4. 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1936年9月18日成立,全軍300餘人
軍長:謝文東、副軍長:滕松柏、政治部主任:劉曙華、參謀長:於光世
下轄:2個師、1個教導隊
第1師師長:秦秀權、政委:金根(後任:賀九成),下轄:2個團
第2師師長:關文吉 下轄:2個團
教導隊隊長:王自孚、政治部主任:金根
5. 東北抗日聯軍第8軍,1937年6月擴編,全軍1000餘人
軍長:謝文東、副軍長:滕松柏(後任:赫奎武)、政治部主任:劉曙華、參謀長:於光世
下轄:7個師、1個教導隊
第1師師長:秦秀權、政委:賀九成
下轄:4個團
第1團團長:徐德明、政委:李浩,第2團團長:×××,第3團團長:劉長山,第4團團長:李成達
第2師師長:關文吉
下轄:4個團
第5團團長:滕躍卿、政委:姜東淳,第6團團長:段連升、指導員:金東哲第7團團長:李鳳舞(又名:李荒子)、政委:汪清華,第8團團長:崔鳳、副團長:袁升武
第3師師長:王自孚、副師長:吳雅範、政治部主任:金根
下轄:3個團
第8團團長:王殿文 第9團團長:吳雅範(後任副師長)第10團團長:××× 政治部主任:金根
第4師師長:尤連生(後任:齊紅林)、副師長:李延會、政治部主任:柴蔭軒
下轄:3個團
第11團團長:馮××(後任:許政),第12團團長:齊紅林,第13團團長:田剛、政治部主任:柴蔭軒
第5師師長:董憲章
第6師師長:趙慶祥 趙慶珍 參謀長:劉廉
第7師師長:赫奎武
教導大隊大隊長:劉曙華(後任:於光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