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職業學院電子機械系

120 120 218

歷史沿革

貴港職業學院電子機械系是在原貴港市師範學校的物理、電化教育兩個教研室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2003年8月招收第一批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學生至今,已有了8年的辦學經驗。

開設專業

本系目前開設有計算機套用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套用電子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等5個專業。各專業均聘請行業、企業專家組成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於2007年7月被學院確定為院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和重點建設專業。

招生情況

按照學院形成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職特色突出的專業群的辦學定位,開設的專業以市場發展需求為目標,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因此,招生人數逐年增加。從2003年起至今已累計招收3+2、高職共9屆56個班級共2324人,畢業36個班級總計1685人。具體情況詳見表1:
1 電子機械系歷年高職學生情況一覽表(含3+2) (2011年12月統計)

年度

計算機

汽修

套用電子

汽營

機械

班數

人數

畢業

班數

人數

畢業

班數

人數

畢業

班數

人數

畢業

班數

人數

畢業

2003

2

120














2004

4

204














2005

2

93


1

46


1

25








2006

4

204

120

2

106


1

54








2007

4

172

204

3

138


1

39








2008

3

160

183

3

156

46

2

83

25

2

74





2009

3

88

240

3

133

106

1

37

54

1

30





2010

1

28

84

2

84

138

1

16

39

1

7





2011

3

113

133

2

67

156

1

14

83

1

8

74

1

25


合計

26

1182

964

16

730

446

8

268

201

5

119

74

1

25


在校

6

218


7

284


3

67


3

45


1

25


累計招生人數:2324 人 在校生人數:639 人
累計畢業人數:1685 人 在校班級數:20個
累計畢班級數:36個

師資力量

我系現設有計算機套用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套用電子技術及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5個教研室和一個專業(類)委員會,擁有滿足教學的師資力量和老中青結合較合理、穩定的師資隊伍(詳見表2、表3)。
專業教師中,有專業帶頭(或專業建設負責人)4人、骨幹教師4人。
表2 電子機械系師資情況一覽表

項目

全系教工
(含雙肩挑)

專任
教師

實驗員

教學學生
管理人員

兼職
教師

人數

37

29

4

7

2

表3 電子機械系專任教師結構情況一覽表

項目

專任
教師

研究生
以上學歷

本科
學歷

高級
職稱

中級
職稱

初級
職稱

雙素質
教師

國家職業考評員

專業帶頭人

骨幹
教師

人數

29

4

25

4

13

12

11

2

4

4

比例(%)

100%

13.8%

86.2%

13.8%

44.8%

37.9%

37.9%

6.9%

13.8%

13.8%

本系師資隊伍結構基本合理,教師業務水平過硬,不僅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豐富的教學經驗,還有較高的實踐操作技能水平。

設施設備

電子機械系建立的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功能完善、設備先進、數量基本能滿足本系所有專業的校內校外實訓要求。

實驗(訓)室

本系擁有多媒體教室6個,496平方米,價值為10.24萬元,能滿各專業的多媒體教學教學的要求。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汽車技術服務與行銷專業實訓基地有設備318台(套),大型設備3台(套),總價值261.363萬元,基地面積2356.31平方米,能滿足汽車發動機、汽車整車、鉗工、電工電子、汽車電氣等實訓教學的要求。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實訓基地有378台(套),大型設備1套,面積為975.04平方米,總價值225.5045萬元,能滿足計算機軟體設計、網路、綜合布線、圖形圖像設計、計算機硬體等實訓教學的要求。套用電子技術專業實訓基地有設備411台(套),1254.26平方米,136.205萬元,可完成電子製作、電工、基礎電路和計算機系統技術等實訓教學的要求。

校內外實訓基地

擁有學院教學實驗汽車檢測與維修綜合實訓室、套用電子技術及計算機套用等12校內實訓基地和貴港西江電子有限公司、環眾軟體(上海)有限公司、貴港市新星電腦公司、貴港市對外加工裝配服務公司、貴港市德隆軟體有限公司、貴港市東南計算機網路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貴港服務站、中國重汽集團濟寧商用車有限公司、順德區信昌機器工程有限公司、廣西第六地質隊貴港市環宇汽車大修廠、貴港市弘港汽車貿易有限公司、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貴港環宇特約服務站、廣西岑溪市裕立電子廠等13個校外實訓基地。並與廣東順德美的洗滌電器有限公司、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市興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建立頂崗實習實訓基地建立了初步合作意向。

科研情況

本系教師積極參加教育科研工作,不斷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5年以來,我系教師參與《地方高職院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貴港市人才需求與專業設定的研究》等省級課題的研究與實踐,主持《考試管理系統的開發與實踐》、《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2+1”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實施任務驅動提高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等校級課題的研究。
該系教師主編教材《汽車發動機構造及修理》、《汽車配件及行銷》、《汽車配件及行銷》、《金工實習》、《Visual FoxPro 程式設計》《Visual FoxPro 程式設計上機實訓與習題集》。參編教材《高頻電子線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基礎》。
該系教師近三年公開發表論文23編:其中2009年度有《計算機套用基礎課程》教學探討、《交流激勵電容層析成像(ECT)C/V轉換電路的分析》、《基於MITK的體繪製算法研究與實現》、《基於CPLD的數字數據機設計與仿真分析》、《淺談區域網路課程教學》、《基於CPLD的數字數據機的設計與仿真分析》、《基於MITK的體繪製算法研究與實現》、《基於A類可變長掩碼策略的子網規劃》、《序列切片圖像的三維重建算法研究》、《別克商務車發動機“缺火”故障排除》、《五菱龍威型車冷起動困難》、《我國刨花板發展狀況及市場分析》、《定向結構人造板(OSB)的發展趨勢及市場分析》、《人造板行業環保型纖維/刨花板的開發》;2010年度有《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探索》、《以故障實例切入教學提高汽修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實踐與探索》、《人造板企業信息化系統的現狀及需求分析》、《中密度纖維板生產線木片水洗系統的開發設計》、《人造板企業資源計畫系統設計》、《高職物理教學中德育的參透》、《基於有趣、有用、有為和有得的教學探討》、《關於高職物理教學改革的思考》、《高職(數字電子技術)教學實效性的研究與實踐》、《小議電教媒體在高職教學中的三利》;2011年有:《一種新型滾子鏈傳動方式的探討》、《進口熱磨機蒸煮缸排料螺旋的改造維修》、《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2+1”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高職汽車電工電子課程項目實踐教學的研究》、《汽修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高職學院專業設定及辦學特色的探索》、《基於PPP和EIGRP的B類地址可變長子網設計》、《高職高專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探究》、《CMOS或非門的電壓傳輸特性的分析》。
該系教師開發了Windows版貴港市中考報名系統、貴港市中考會考成績錄入系統、高中招生投檔系統、中學收費開票系統、煤炭熱值分析系統、萬人評議機關表格數據採集系統、房產管理——他項權證管理系統。為我市貴港市招生辦、貴港市教育局及部分中學、貴港市東華礦產分析檢測站、港口煤炭檢驗有限責任公司、廣西貴港市金達礦產檢驗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貴港市效能辦、貴港市房管局等企事業解決了實際問題,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
正在開發的校級精品課程有《資料庫管理—Visual FoxPro》、《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單片機原理與套用》。

教學改革

電子機械系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突出高職教育特色,以培養學生技術和職業素養為切入點,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好成效。

教學模式及課程方案改革

重點在於加強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探索工學交替、頂崗實習,針對職業崗位對就業人員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變化的要求,不斷最佳化課程方案。
在實踐中形成了特色鮮明,具體實用,富有成效的三種模式:“2+1”、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三種人才培養模式。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

以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為重點重構課程體系,以實踐能力的培養為目的整合教學內容,開發以工作過程為中心的實務性課程。重視基礎理論教學,專業課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強化實踐性,技能訓練貫穿其中。構建“職業能力本位”技術套用型課程體系。
從職業崗位所需知識和能力、新技術發展現狀出發,及時刪除陳舊的內容並不斷補充新知識,形成了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徹底打破了三段式教育模式,對課程進行了大幅度的整合。

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

採用現場教學和案例教學,改革教學方法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儘可能運用對媒體教學;強化學生技能,改革課程學習成果評價體系;聘請行業專家講學,並擔任一些課程的任課老師;將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實行模組教學;體改實訓比例,注重實訓的真實性企業性,重視學生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採用了筆試,開卷、閉卷,現場操作和現場測試等多種考試形式。認真建立試題庫,逐步實行教考分離。

充分發揮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性作用,

不定期地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會議,根據行業專家掌握的最新汽車後市場、電子的信息,討論教學改革,結合我系的調研與實際進行一系列教學改革。

就業工作

由於 該系開設的專業以市場為導向,辦學目標定位正確、教學計畫設計合理。所以我系畢業生首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超過80%。本系畢業生要求有三證(畢業證、職業資格證、計算機一級和英語套用能力B級證)。畢業生專業技術技能過硬、能吃苦,贏得廣西及周邊省份行業的廣泛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