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交行》

《貧交行》是由唐代詩人杜甫寫的一首古體詩。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貧交行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杜甫
作品體裁:古體詩

作品原文

貧交行①
翻手作雲覆手雨②,
紛紛輕薄何須數。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③,
此道今人棄如土④。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①貧交行:描寫貧賤之交的詩歌。貧交,古歌所說:“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貧賤方能見真交,而富貴時的交遊則未必可靠。
②覆:顛倒。
③管鮑:指管仲和鮑叔牙。管仲早年與鮑叔牙相處很好,管仲貧困,也欺負過鮑叔牙,但鮑叔牙始終善待管仲。現在人們常用“管鮑”來比喻情誼深厚的朋友。
④棄:拋棄。

作品譯文

有些人交友,翻手覆手之間,一會兒像雲的趨合,一會兒像雨的紛散,變化多端,這種賄賂之交、勢利之交、酒肉之交是多么地讓人輕蔑憤慨、不屑一顧!可是你看,古人管仲和鮑叔牙貧富不移的君子之交,卻被今人棄之如糞土。

作品賞析

此詩大約作於742年——756年期間(唐玄宗天寶年間),杜甫在京城獻賦之後。由於困守京華,“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詩人飽諳世態炎涼、人情反覆的滋味,所以憤而寫下此詩。
詩的開篇“翻手為雲覆手雨”,就給人一種勢利之交“誠可畏也”的感覺。得意時的趨合、失意時的紛散,翻手覆手之間,忽雲忽雨,其變化迅速無常。“只起一語,盡千古世態。”(浦起龍《讀杜心解》)“翻雲覆雨”的成語,就出在這裡。所以首句不但凝鍊、生動,統攝全篇,而且在語言上是極富創造性的。
雖然世風澆薄如此,但人們普遍對交友之道毫不在意,“皆願摩頂至踵隳膽抽腸;約同要離焚妻子,誓殉荊軻湛(沉)七族”,“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劉峻《廣絕交論》),說穿了,不過是“賄交”、“勢交”而已。第二句斥之為“紛紛輕薄”,詩人說“何須數”,輕蔑之極,憤慨之極。寥寥幾個字,強有力地表現出詩人對假、惡、醜的東西極度憎惡的態度。
這黑暗冷酷的現實使人絕望,於是詩人記起一樁古人的交誼。《史記》載,鮑叔牙早年與管仲交遊,知道管仲的賢能。管仲貧困,曾欺負鮑叔牙,而鮑叔牙卻始終善待他。後來鮑叔牙輔佐齊國的公子小白(即後來齊桓公),又向公子小白薦舉管仲。管仲終於輔佐齊桓公成就了霸業,他感喟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鮑叔牙對待管仲的這種貧富不移的交道是感人肺腑的。“君不見管鮑貧時交”,當頭一喝,將古道與現實作一對比,給這首抨擊黑暗的詩篇添了一點理想光輝。但其主要目的,還在於鞭撻現實。古人以友情為重,重於磐石,相形之下,“今人”的“輕薄”越發顯得突出。“此道今人棄如土”,末尾三字極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像土塊一樣拋棄了,拋棄得十分徹底。這話略帶誇張意味。尤其是將“今人”一概而論,範圍過大。但只有這樣,才能把世上真交絕少這個意思表達得更加充分。
這首詩“作‘行’,止此四句,語短而恨長,亦唐人所絕少者”(見《杜詩鏡銓》)。其所以能做到“語短恨長”,是由於它發唱驚挺,造形生動,通過正反對比手法和過情誇張語氣的運用,反覆詠嘆,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韻,吐露出詩人心中鬱結的憤懣與悲辛。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出生於鞏縣(今屬河南)。早年南遊吳越,北游齊趙,因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後入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終於當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為叛軍所俘,脫險後赴靈武見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來棄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嚴武任成都府尹時,授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職。一年後嚴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後來出三峽,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死於舟中。杜甫歷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