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米碑

貢米碑

"在貴州省湄江湖下游7公里處的茅壩村.有一片方圓面畝的良田.由於河水長期衝擊沉澱而形成油沙地

貢米碑來歷

在貴州省湄江湖下游7公里處的茅壩村.有一片方圓面畝的良田.由於河水長期衝擊沉澱而形成油沙地,油沙地土壤富含硒、鋅、鐵、鈣、等多種微量元素,故這裡產出的大米非常可口.


清朝喜慶年間,時先後任山東蒲台、肥城、霑化等知縣的永興場外水井灣(今貴州省湄潭永興鎮朝陽村)人朱龍鼎回鄉探親.發現茅壩所產之米色澤光亮、晶瑩飽滿、如珠似玉.煮食漿汁如乳,米飯油亮黏潤,天然清香,入口鬆軟有彈性,回味香甜悠長.遂帶米入朝進貢,嘉慶皇帝吃了這米,讚不絕口,下旨將茅壩米作為貢米,每年送進皇城.
20世紀80年代初,茅壩人同感激懷念朱龍鼎,感激天造地設的這塊風水寶地,,特在茅壩岩號立"貢米碑".碑為六角,高9米,站立永興至楊家坪的公路上,一眼便可望見.
茅壩貢米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現已發展成為"茅貢米集團".公司生產基地有40萬畝,產品遠銷省內外,連續5年獲國家大米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