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故事---一個女人的美國創業神奇

這個財富故事發生在一個溫柔的中國女孩身上。
北國的嚴冬已經完全降臨,寒風掠過長安街頭,將路兩旁的銀杏樹剝脫得乾乾淨淨,光禿禿的軀幹上已經找不到一片葉子。但此刻坐落在中國最繁華的商業街——王府井大街上的東方廣場大廈里,卻溫暖如春。財富故事裡的主人公張若玫的辦公室就在E座的16層,站在辦公室的窗前,就可以俯瞰整個長安街繁華如織的車流與人流。那是一個晴朗的下午,冬日的陽光就如一張溫暖的絲棉被,將室內的主人裹在一片溫馨的世界裡。使得這財富故事更加耐人尋味!

“我是一個有中國情結的人。”說話的時候,她帶著一種很自然的笑意,這種表情好像不是在接受採訪,而是在作一次傾心交談。

財富故事裡這位祖籍浙江紹興的女子,自小台灣長大。在台灣交大畢業後,隻身來到美利堅合眾國,開始了一個中國女性在美利堅的創業傳奇。

財富故事裡的幸運女孩

“其實,我是一個幸運的人。”張若玫說。她一再把自己創造的傳奇經歷當作一種人生幸運。從公開的資料中了解到:當她在普渡大學寒窗苦讀時,她很幸運的得到了校方150美元的獎學金,正是這150美元使得這個來自中國台灣的女孩不用像其它留學生一樣去兼職。或許張的血液里流動著祖先遺傳下來的某種勤奮基因,這種良好的習慣使得張很快在普渡大學脫穎而出,而且她的努力再一次得到了校方的肯定,僅僅6個月之後,校方決定將張的獎學金由150美元上漲到250美元,靠這筆獎學金張若玫讀完了博士,直至畢業。傳奇的財富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走出普渡大學的校門,幸運之神再次光顧了這位來自中國台灣的女孩。

因為成績優秀,畢業後不久她就接到了貝爾實驗室的邀請。作為全球頂尖的實驗室之一,張深知“貝爾”的份量,在這裡她得到了將理論套用於實踐的機會。也許是天生聰穎、也許是天道酬勤,總之,張在這裡是如魚得水,並將這種套用發揮到了極致。一個女性發明家很自然地在這個男性主宰的機構里成為風雲人物。

據說,張是走進該實驗室的第一位女性電腦研究員。

憑著出色的聰穎與勤奮,張開發出了高穩定度多工傳輸協定,這項技術對當時的數據傳輸帶來了突破性的革命——它能同時給多個用戶傳輸數據,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

憑此,張獲得了專利權,夢想的大門終於朝她打開了。

冒險

張若玫是一個具有典型東方特質的女人,嬌小的身材,圓潤而極富表情的臉,目光機警而敏銳,有一種洞察秋毫的犀利,判斷準確而行動堅決。在她講話的時候,偶爾也會微笑一次,但是當她的微笑將整個融洽的氣氛帶向高潮時,她又立馬恢復了嚴肅。一種領導者的威嚴再一次呈現在你的面前,這種迅速而快捷的角色轉換有時會讓沒有心理準備的人猝不及防。

“人有時要敢於冒險。”張若玫指的是當年她從貝爾實驗室里走出來,作為一個取得了多項技術發明的科學家,放棄在這個領域裡所取得的成就與地位,從一個純粹的科研機構走向市場化公司,這需要極大的勇氣,至少在當時是一個冒險。“我的朋友都認為我在玩遊戲,但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張若玫來到的是當時在矽谷並不太出名的SUN公司,至於為什麼選擇SUN公司,張若玫沒有說明原因。但是,事實證明張若玫的選擇是正確的。她在SUN的同事中有一位後來被稱之為Java之父James Gosling,正是由於有這樣一大批優秀人才的加盟,SUN很快在矽谷里有如它的名字——太陽(SUN)一樣蒸蒸日上。在這裡,張看到了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市場需求後的巨大前景,這種前景讓張若玫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和價值所在。

張若玫加入SUN兩年後的1986年3月,Sun公司成功地在納斯達克上市,一夜暴富是很多人的夢想,但矽谷卻每一天每一刻都在上演現代版的芝麻開門的故事。作為一個未來行業的領軍人物,張若玫在這裡得到了她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化的第一次洗禮。張認為這是上蒼對她勤奮耕耘的一種饋贈,而且是一種無價的饋贈。[Page]

現在的任務是:離開SUN,搭建一個更大的舞台,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

如果說從台灣新竹交通大學畢業來到美利堅,張若玫的選擇是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想。那放棄貝爾實驗室的工作來到SUN則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冒險了。現在,張若玫又要開始新的賭注,一次更大的賭注。

挫折

在還有一半股權沒有拿到手的情況下,這個冒險女人再一次匆忙地踏上了未知的旅途。“有時,人不能把什麼都設計好了才上路。”

的確如此,如果開創一種沒有任何風險的事業,那么,這種事業一定毫無價值。人生如此,事業亦如此。

時光流轉到了1986年,張若玫來到了Teknekron公司——這是她的丈夫以及另外兩個朋友在華爾街開創的一家軟體公司。公司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為華爾街的金融公司提供技術諮詢。一直以技術研究見長的張若玫,此刻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她必須獨自面向客戶,這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

張在Teknekron公司得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幫助華爾街的目標客戶解決信息傳遞方面的工作。

當時的華爾街大亨們採用的是路透社接入系統,採用的是硬體接入,這就需要人工在信息顯示屏前不斷地切換各種頻道——一種既勞時又費工的工作,這在今天看來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原始工作方式。但是,就是這種“原始方式”卻操控著全球最重要的金融與貿易。

張若玫決心用自己的智慧解決這一問題。

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系統軟體的方式來替代人工切換。其實,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想法,這樣做不僅降低了運行成本,更重要的是節省了時間。

當張若玫把這個想法告訴高盛公司時,高盛認為可行,並鼓勵張繼續進行下去。但最後高盛公司不知何故拒絕了與張合作,至今張也未能明白為何高盛在最後關頭拒絕了張若玫的新構想,第一次合作失利對張的打擊非常大。“有一種很無助的感覺。”

但是,張很快就從失利的陰影中恢復過來。張的這種既拿得起、又放得下的超然心態成為了日後她攻城掠地、所向披靡的秘密武器。在與丈夫經過一個無眠之夜後,夫妻二人決定重振旗鼓,共同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第一桶金

“他是一個合格的丈夫,也是一個很好的合作者,他既是朋友,也是愛人。”一個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女性,一個美利堅民族的後代,這樣一對異國情侶,共同的創新精神以及對成功的渴望決定了他們不輕言放棄。

出擊,此刻成了唯一的出路。

就在張一籌莫展的時候,處在困境中的她認識了富達基金公司(FidelITy Mutual Fund)的代表。這是一家正處在上升時期的高成長公司,在資金充裕的時候,富達基金手裡運作的資金近千億美元,此刻的富達基金也在為自己的系統交易平台不能適應大規模的資金運作而大傷腦筋。

共同的需求決定了雙方歷史性的握手。

人生往往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的渡口,最困難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取得突破的關鍵時刻。如果不是當初高盛拒絕了張,也許今天最多也就是華爾街多了一套很流暢的軟體交易平台。而不會有一個美國頂尖的企業家的崛起。

儘管,富達的管理層很認同張若玫的想法,但要真正的採購張的軟體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對於張若玫來說,這是她的第一個客戶,也是她邁向成功的第一塊基石;對於富達基金來說,它將要用一套前人從未用過的軟體來改善自己的工作狀況,這對於富達基金來說多少有了一點冒險的成份。但是,美利堅民族就是一個冒險的民族,與張若玫的大膽創新簡直一拍即合,大有惺惺相惜、相見恨晚之勢。[Page]

大約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張若玫將人生中的第一個目標客戶——富達基金拿下。

這六個月對於張若玫日後的職業生涯產生了何種影響或許連她自已當時都沒有意識到。儘管第一單所賺得的錢只有50萬美元,與日後張若玫所擁有的巨大財富無法相比,但是,這畢竟是張若玫在“投資交易工作站(trader Workstation)”掘得的第一桶金。

下一步

有了開始,接下來的路就好走多了。

這也許就是成功人士與非成功人士的區別吧。大多數成功者都在最困難的時候頂住了壓力,突破了瓶頸,最關鍵幾步沒有走錯,跨過去了就是成功。否則,就會敗得一塌糊塗。

很快,“投資交易工作站(Trader Workstation)”成了業界新標準,不僅華爾街大量採用,此後歐洲金融界、工商企業界也趨之若鶩,隨後,日本的著名企業也加入了張若玫的客戶名單之中。

令張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成功卻影響到了另一個機構在這一領域的市場份額,那就是路透社。在“投資交易工作站(Trader Workstation)”問世後的8年之內,許多新生力量開始堀起,“投資交易工作站(Trader Workstation)”的大量套用直接影響到了路透社的業績,一度從80%下降到20%。

路透社終於看到了“投資交易工作站”的高效與前景,在幾經磋商後,最後決定買下Tekneron,並最終以1.25億美元成交。

這一年,張若玫不到40歲。

如果張若玫此刻退休,坐擁千萬,後半生也會過得有滋有味,但是,她沒有這樣做。

將Tekneron轉讓給路透社不久,張若玫與丈夫就決定再開一家新公司了。只是,令張若玫沒有想到是,這一次竟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將一個普通女性推到行業領袖的位置上。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世界的軟體業進入了後“DOS”時代,為商業套用而開發的企業套用軟體大行其道,成為一支新的產業力量,並最終推動了商業、金融業的互動發展。EAI等的成功印證了這一點,並成為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科學技術是沒有止境的,軟體業尤其如此。

在一個個信息孤島形成之後,如何將這些信息孤島聯接起來,在各個孤島之間架起一座座高速公路,實現無障礙地在各個孤島之間快速賓士,這種軟體必定大受歡迎!

目標已定,下一步就是行動。

未來在中國

正是基於這種富有遠見的目標,Vitria(遠創科技)應運而出

在所有IT精英們忙著上市、融資、擴大規模、占領市場時,張若玫卻意外地消失了!

“成功往往是在做哪些在別人看起來很不聰明的事情。”張若玫再次退入幕後,埋頭苦幹了四年,拿出了第一個系統集成產品,這個系統的問世,開創企業套用集成系統的新時代。這一次,敢於吃“螃蟹”的是大名鼎鼎的聯邦快遞。

“我們挑選客戶的原則是求精不求多。”這一規則沿用至今。

聯邦快遞就是聯邦快遞,有如它的名字,一夜之間,Vitria公司所開發的系統平台由於聯邦快遞的成功套用,在業內聲名鵲起。很快,AT&T、SPRINT、BP、德意志銀行等著名公司也加入了張若玫的客戶名單之中,業界為之轟動。

1999年,Vitria公司成功上市,成為當年最著名的IPO公司之一。這一年,張若玫得到了她的榮譽,與思科、亞馬遜公司的總裁一起被Fortune雜誌授予“著名eCEO”。2000年,張若玫成為Forbes全美400富豪首位入榜的華裔女性;2001年,張若玫被《商業周刊》評為“年度優秀企業家”。 [Page]

今天,Virtria在全球已經擁有了30多個辦公室,公司研發的套用集成產品已成為一流企業的首選目標,在世界範圍內有超過500家大企業採用了Virtria的集成平台。

也許是“冒險的血液”與生俱來,也許還有其它原因,張若玫的解釋是:一種中國情結。正是這種情結,使得張若玫踏上了返回故鄉——中國的旅途。

在大洋彼岸功成名就的張若玫,2003年2月走上了上海交大的講台,這是張若玫第一次回到內地。一個月後,她再次來到中國。

2004年,一個名稱極富民族特色的麒麟遠創軟體(中國)公司在京成立。“麒麟是中國古代的一隻神靈之物,我要藉助它將最先進的軟體帶回中國。”

記者問張若玫:“這次回到中國開創事業,在‘賺更多的錢’與‘中國情結’之間,是哪一項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張若玫答:“後者。”

訪談

《中國商界》:為什麼給自己的公司冠名為“麒麟遠創”?

張若玫:麒麟是古代中國的一隻神靈,代表吉祥,也是中國特有的神獸。而且麒麟的中文與英文是同一個發音,是一個完全中國化的名字。我希望“麒麟遠創”這個公司名字不但代表中國資訊時代的開始,還使人們對中國的認識從“made in China”變成“invent in China”。從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未來是中國的,我相信全球軟體創新的革命性工作將由未來的中國來完成。

《中國商界》:未來屬於中國,也屬於“麒麟遠創”,那“麒麟遠創”準備在未來發揮哪些方面的優勢呢?

張若玫:在麒麟成立的初期,還沒有一個銷售人員的時候,我們就先建立了一個大型軟體工程師的團隊。現在,麒麟遠創的研發人員已經超過100人。中國有最好的人才,關鍵是要對這些人才有系統地加以培養。

我們把最核心的平台及原始碼帶進國內,用最先進的技術作為基礎,然後由這些國內訓練的工程師來做對客戶、合作夥伴的培訓、支持與諮詢的工作。這使我們可以在很短期間很快地訓練出一個國內最大的集成產品團隊。軟體科技的創新工作將會在中國得到極大的發展。

《中國商界》:你在美國可以說是功成名就,集財富與榮耀於一身,為何還要在“知天命”的時候來中國闖蕩,僅僅是為了事業嗎?

張若玫:不僅僅是為了事業。

你知道中國紹興最容易出哪一類人?是師爺。我的祖籍就在中國浙江紹興。這次到中國來,一個方面是中國的市場吸引著我;另外一個方面是,我想把最先進的技術帶回中國。這裡面既有挑戰自我的意思,也有回報國家的想法。

《中國商界》:每一個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存在的理由必須是能熟練運用中國的商業遊戲規則。你雖然是浙江紹興人,可你長期生活在美國,可能你諳熟華爾街的遊戲規則,但不一定就了解中國的商業遊戲規則,特別是某些潛規則,你了解多少?

張若玫:(微笑)我既然能在華爾街闖出一片天下,自然也有我的過人之處。當初從一個技術人員出身,到現在的身份,並不是一天成就的。也是經過長期的磨練得來的。華爾街有華爾街的商業遊戲規則,中國有中國的遊戲規則,這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關鍵是你要學會運用,我想我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這是我本人的特長之一。

《中國商界》:你常常說“要把在中國的業務當作一個事業來做”,你的這種事業情結中,有多少成份是因為你的“中國根”在起作用?還有多少成份是為了賺錢?

張若玫:就目前來說,中國的技術特別是軟體技術與美國還有很大的差異的。來到中國的是二流技術甚至是三流技術,最先進的技術還在美國,這是事實。只有把中國的業務當作一個事業來做,才能做得更好,這樣才有可能把最先進的技術帶進中國。[Page]

另外,我回到中國不僅僅是為了賺錢,剛才前面已經說了。

《中國商界》:“麒麟”進入中國的時間不是很長,處於成長階段,面臨的困難一定不少,你準備以何種方式來實現突破,來掘得你在中國的第一桶金?

張若玫:有一些企業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客戶,包括中國建設銀行在內的一批中國企業都在用我們的軟體,我們的目標是先做金融業與銀行業,然後才是企業,也有可能幾個方面同時進行。

《中國商界》: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最熱愛的運動是什麼?像女性喜歡美容、保健、健身這些你都愛好嗎?

張若玫:(笑)你說的這些我都不喜歡,也沒有時間來做。工作閒暇之餘,我和丈夫就在世界各地旅遊。對古代建築、古代雕刻以及古代工藝品我很感興趣,這些往往是最容易引起我興趣與關注的地方,也容易引起我的駐足。

《中國商界》:你身為企業家,同時身為女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又取得了如此引人注目的成績,你有什麼經驗可以傳遞給其他的正在奮進中的中國職業女性?

張若玫:女性和男性都一樣。都得有自己的目標,有了目標剩下的就是執行與實施。在整個過程中,遇到挫折是肯定的,關鍵是如何學會挺過去。有時,關鍵的時刻只有那么幾步。

《中國商界》:據說,你的辦公室不僅是自己設計的,而且連所有的辦公設施都是在你親自指導下採購的,甚至連它們擺放的位置都經過了精心設計,這種在生活中的“事必親躬”情結是不是貫穿於你事業的始終?

張若玫:不是這樣。我喜歡自己設計一些東西,包括我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但是在具體的工作中,我不會這樣去做。總的目標確定了,剩下的工作(她指了指在場的工作人員)就由他們來完成(笑)。

《中國商界》: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你是如何說服富達基金用你的產品的,從認識到讓他們接受你的產品花了多長時間?

張若玫:我就如實地告訴他們這是我的第一個產品,事關重大。有時,客戶更願意了解事實的真相。從認識到讓他們接受我的產品,前後也就一個星期的時間。

採訪手記:

張若玫以她傳奇般的財富故事,留給了我們一段令人心折的財富故事。財富故事的本身或許不很重要,重要的是產生這種傳奇的時代背景。有了它,才會有更多的“李若玫”、“趙若玫”財富故事出現;有了它,這些財富故事才會有更多光芒四射的群星來照耀我們的星空。我們不得不為這個令人心儀的時代感到驕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