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再造

什麼是財務管理再造

財務管理再造是對財務管理體制、地位、人員、機制等方面進行革命性的元素再配置,以顯著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財務管理再造的原因

需要對財務管理進行再造的企業往往有以下三種情況:

其一,企業身陷絕境,走投無路,被迫背水一戰,破釜沉舟。

這類企業期望通過再造,衝出困境,重獲新生。比如,上市公司連續兩年虧損或淨資產低於面值時,其股票證監會特別處理(簡稱ST)後,上市公司為了防止被摘牌破產就必須要上下一心,甩掉ST帽子。在此情況下,常見的財務管理再造手段有債務重組零基預算、緊縮開支、降低成本、追加股本、裁減冗員、強化主業等。像ST遼物資等上市公司已通過有效的再造,實現了摘帽保牌的目的,暫時擺脫了困境。 此類再造可稱為“被動性再造”。

其二,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危機到來之前進行再造。

這類企業當前的日子還過得去,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還可以。換言之,企業尚未遇到真正的麻煩,然而企業管理當局有危機感,預感到即將有暴風雨來臨,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嚴重問題,甚至被兼併。這些企業有遠見,在危機到來之前就著手再造,延長企業繁榮期,推遲衰退期的到來。在此情況下,常見的財務管理再造手段有:完善企業內部財務制度、最佳化資本結構債務結構、分析資產質量改善投資組合、解剖收益質量提高企業通過經營獲取現金淨流量的能力、建立專家決策系統提高預測決策能力、改用倒推法進行目標成本的確定並層層分解,等等。像邯鋼等企業正在進行的“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等財務管理再造就可歸入此類再造。此類再造可稱為“主動性再造”。

其三,甩掉主要競爭對手,為獨霸市場而進行的再造。

這類企業往往處於巔峰時期,市場份額相當大,但企業的管理當局不安於現狀,雄心勃勃,勇於進取。如四川長虹公司在中國彩電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但管理當局並不滿足於此,為了擊敗康佳TCL等少數幾個競爭對手,不惜用降價、控制原材料廠家等手段擠兌競爭對手。為此,常見的財務管理再造手段有:增加無形資產投入、不斷開發新產品、降價與零庫存管理、加速資本積累資本擴張、開展併購控制等。這類再造可稱為“戰略性再造”。

財務管理再造的目標

1.改善財務職能。

財務職能是指財務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功能。筆者認為,企業財務的基本職能組織協調和控制。在企業財務工作中,人們往往重視其中的一部分職能而忽視其他職能。比如,我國的很多企業特別重視協調“勾兌”與銀行的關係,重視引資“圈錢”的資本來源組織,忽視資本投放的科學決策、使用和存量調整等控制職能的發揮。因此,再造應將財務職能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進行模組整合,使財務職能得以最佳化,更好地發揮財務的作用。

2.強化財務的造血機制。

資本是企業的血液,也是財務管理的對象。財務管理再造的目標應使企業的資本周轉順暢,這就要求企業強化投資決策,減少決策失誤;減少資本的閒置和低效使用狀況;強化應收帳款管理,跨越“驚險的跳躍”;增收節支,多留利潤

3.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市場經濟環境下,風險是無處不在的。由於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的變動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這就要求企業通過財務管理再造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其應變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規模較大的企業應成立環境研究中心對未來財務環境的變化作些預測,並制定相應的財務對策。企業的主營業務應該突出,並要開拓一些副業搞多種經營,以分散非系統風險;企業應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投資激勵和保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重視無形資產的投資和保護,重視技術開發、設備更新、新產品試製,以獲得超額利潤

4.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

盈利能力與償債能力既有統一性,又有矛盾性。財務管理再造的目標應使二者趨於協調統一,減少衝突矛盾。在實務工作中犧牲償債能力換取盈利水平提高的事情經常出現。如:忽視對客戶的信用調查盲目發貨短期貸款用於長期項目,等等。這必將給企業帶來較大的風險,從而最終影響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

國企財務管理機制的再造

國企投資機制的再造從企業內部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會計信息系統的建立和會計人員職能的充分發揮

會計信息系統應能及時提供經營者決策所需信息會計工作應從事後算帳向對歷史信息多角度全方位加工轉換。規範化電算化是會計發展的方向,提供及時、有用、準確、多元化信息是未來會計人員的中心任務。只有這樣,會計信息對企業決策正確性的支持才會起到最大的作用。

(2)財務人員對外部環境變動的研究、預測和分析

企業財務人員對外部環境變動的研究、預測和分析是經營者投資決策正確與否的重要依據之一。國家的政治、經濟、法律、外交等環境,企業的供應環境銷售環境技術環境競爭環境等始終處於變化之中,財務人員必須深入研究這些參數的變動範圍和趨勢及對企業的現金流量產生怎樣的影響,從而為經營者的投資決策提供重要的意見與建議,迴避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爭取最大限度的投資效益

(3)建立企業內部決策支持系統、專家諮詢輔佐系統和內部各部門配合系統

企業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至關重要。

因此,決策必須程式化,必須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依靠集體智慧,杜絕個人主觀臆斷。我國國企必須建立企業內部決策支持系統、專家諮詢輔佐系統和企業內部各部門配合系統,使企業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資本資源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共同為經營者決策服務,並認真貫徹執行決策指示和相關制度,以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益。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