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

《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來自農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運用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的理論與方法,結合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的特例進行財務危機預警套用分析,論證了構建適合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必要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

財務危機預警研究在目前處於一種前沿性和創新性的研究階段,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都是以我國深滬兩大證券市場的ST公司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的,結合行業特色構建的預警體系很是鮮見。由於不同行業的企業經營特點有很大的差異,不同行業的行業標準值也是不同的,影響財務危機的因素自然不同,因此,分行業研究更有價值。
本書運用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的理論與方法,結合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特例進行財務危機預警套用分析,論證了構建適合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必要性。
通過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現狀與財務分析,剖析了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發生財務危機的成因,從現金流量、經營業績、資產流動性、成長能力、經濟附加值、非財務因素等不同視角進行實證分析,建立了適合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

編輯推薦

《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來自農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學術文庫

作者簡介

袁康來,湖南省華容縣人,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兼任民盟湖南省委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經濟工作委員會委員,湖南省管理科學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司財務理論與實踐。在CSSCI、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等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教材及著作6部,主持和參與各類科研課題10餘項,獲得科研成果獎2項。 李維志,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會計系講師。2005年湖南農業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研究生畢業,主要從事資本運營和商業銀行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研究。目前已經在CSSCI、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等發表學術論文18篇。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建立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機制的意義
第二節 國內外財務危機預警研究的簡要回顧
第三節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財務風險與財務危機
第一節 財務風險
第二節 財務危機
第三章 財務危機預警
第一節 財務危機預警概述
第二節 財務危機預警的經濟學理論分析
第三節 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
第四章 財務危機預警的方法與模型
第一節 財務危機預警的方法
第二節 財務危機預警模型
第三節 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在我國農業上市公司中的運用
第五章 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現狀與財務分析
第一節 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的現狀
第二節 我國農業上市公司業績綜合評價分析
第三節 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成因分析
第六章 我國農業企業財務分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第一節 農業企業財務分析評價指標的選取
第二節 農業企業財務分析評價指標的實證分析
第三節 適合我國農業企業財務分析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第七章 基於財務指標的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
第一節 基於現金流量的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
第二節 基於經營業績的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
第三節 基於資產流動性的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
第四節 基於成長能力的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
第八章 基於非財務指標的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
第一節 基於經濟附加值的企業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
第二節 引入股權結構的財務危機預警實證研究
第三節 非財務因素對企業財務危機影響的實證研究

序言

2008年,一場源於美國“次貸危機”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一時間風光無限的華爾街五大投行或破產,或被接管,或轉為商業銀行,用“全軍覆沒”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全球有百餘家商業銀行倒閉或被接管。這次金融危機在對世界金融體系洗牌的同時也影響到了實體經濟,全球許多企業都陷入困境,很多大企業、大財團一夜之間倒閉。

在國內,近年來如巨人、飛龍、秦池、三株等這些企業都曾經創造了短暫的輝煌,但最終都背上沉重的負債而輝煌不再。2004年的德隆系轟然坍塌,其資金鍊斷裂直接引發信用危機,繼而是債務危機的總爆發。中國大企業潰敗的頻率似乎越來越高,潰敗的大企業幾乎都有一個共性:增速遠高於其他同類企業,在遇到危機之後則迅速衰退甚至倒閉,陷入“大而垮、快而垮”的怪圈。這些企業的財務困境事件給股東、債權人、公司員工與國家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特別是對我國金融業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多家證券機構、銀行深陷其中。深入研究後不難發現,這些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都是企業缺乏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當財務狀況出現警情時,未能作出科學的、準確的預測,在危機信號頻頻顯示時,未能發現並發出警報或者即使發現了警情卻沒有相應的對策進行排警,從而導致企業陷入困境而無法自拔。
落筆,交稿,總算鬆了一口氣,對於一個處於前沿和創新階段的研究課題,我們進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本書是在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結題的基礎上完成的,從研究課題確立至研究結題,再到成書,歷時四年,在整個過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感謝湖南農業大學商學院院長周發明教授、會計系主任楊亦民博士,從構思、提綱及內容方面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感謝相關學者,限於個人的學術水平,借鑑和引用了很多前人的相關著作和學術論文的內容,有關情況儘量列於書後。
感謝那些參加了我們課題研究的本科學生,他們在資料的收集整理、部分數據的處理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他們是:余雲、郭平波、劉艷娜、吳曉林、李曼利、方梅、劉瑛、張巧明、周燕、董學志、萬家元、任芝銀、李寧、劉玲等同學。

文摘

插圖插圖
貸款利率風險的形成主要是貸款機構上調貸款利率,導致企業資金成本增加;債券市場利率波動風險是由於債券的票面利率與市場平均利率相背離而產生的風險。當企業發行票面利率固定的中長期債券時,由於市場平均利率下降,企業實際支付的利息負擔加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沒有有效的措施提高債券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那么企業就會考慮回購債券或以新債換舊債以降低利率風險。
財務槓桿風險是指由於企業利用負債籌資給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帶來不確定性。財務槓桿是指在企業負債經營且資本結構一定的條件下,不論利潤多少,債務利息是固定的,從而使息稅前盈餘發生增減變動時,每1元息稅前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資本成本會相應的增加或減少(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2009)。財務槓槓作用的大小通常用財務槓桿係數表示。‘財務槓桿係數越大,表明財務槓桿的作用越大,則財務風險越大;財務槓桿係數越小,表明財務槓桿的作用越小,相應的財務風險越小。
匯率風險是指由於匯率變動而引起的企業匯兌收益的不確定性。當企業選擇境外資本市場籌資,如發行以外幣購買的股票和債券或直接到境外發行股票和債券,以及向境外債權人獲得貸款時,如果匯率發生變化就會產生匯率風險。
購買力風險是指由於幣值的變動給籌資帶來的影響。通貨膨脹率的變化、利率的變化以及匯率的變化都會引起貨幣的實際購買力發生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