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格[科學家]

貝爾格[科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BERG.LEV SIMONOVICH--------貝爾格. 1876年3月14生於俄羅斯.比薩拉比亞.賓傑里。卒於1950年12月24日.列寧格勒。地理學家,魚類學家。

人物資料

他的父親是公證員,貝爾格於1894年在莫斯科大學參與了自然科學部分的物理學和數學研究。1898年,由於他在動物學方面發表的一篇文章《the breakdowm of the egg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parablast in pike》而獲得了一個金質獎章和他的第一個文憑。{1898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

在此期間,它努力通過實踐工作來拓寬自己的理論知識,同時他拒絕了邀約留在莫斯科大學,之後,他獲得了鹹海河流漁業檢查員的職位,並且專注於研究中亞和哈薩克斯坦的湖泊和河流長達4年。

人物經歷

在1902年至1903年,它被派往俄羅斯農業部研究挪威卑爾根海洋。1904年,貝爾格以動物學家和魚類學家的職位在聖彼得堡科學院動物博物館工作。他在那裡呆了10年。在1909年由於他的論文《THE ARAL SEA》而授予他地理學博士學位。同時他還獲得了由俄羅斯地理協會頒發的西淼諾夫獎章。第二年,貝爾格與卡特洛夫克爾·阿布拉莫娃結婚,她是一個老師的女兒,並且為貝爾格生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1913年,他們的婚姻破裂導致離婚,在1922年,貝爾格又與一個船長的女兒瑪利亞·米哈伊洛芙娜·伊凡諾沃結婚。

1913年,任俄羅斯農業研究所魚類學教授,第二年,他搬去了莫斯科。1917年,列寧格勒大學任命他為地理學教授,在這裡他渡過了他餘下的生命時光。此外,貝爾格還是國家研究所的實驗農學套用魚類學組組長,此研究所後來更名為漁產業研究院{1922-1934},作為魚類學家,還是蘇聯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魚化石研究小組的組長。{1934-1950},他同時還在教育研究所和地理研究所教了好幾年的書。

1934年,由於貝爾格為魚類學做出了許多重要研究,因此被授予動物學博士學位。之後,為表彰他在科學領域做出的貢獻,分別於1928年和1946年被科學院評為院士。1934年他還被授予R.S.F.S.R.最受尊敬科學家頭銜,1951年授予國家一級桂冠。從1940年到1950年,一直任職蘇聯國家地理協會會長,在此期間,他還獲得了俄羅斯地理學會的 konstantinovsky 獎牌和亞洲的印度社會勳章。

貝爾格的工作主要涉及地理學和動物學的主題。他早期的研究集中在哈薩克斯坦北部的湖泊研究,包括:水的鹽度,溫度的動態變化,海岸線的特點和居住在那裡的動物群,還有湖泊的成因及其構成要素。在研究湖泊礦化的變化時,他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即由於鹽被風吹走造成湖泊暫時大小的改變。

在俄羅斯湖藻生物學的初期,通過這些詳細的調查,給了貝爾格反對上世紀末尾關於乾燥湖泊的中亞地區最受歡迎的假說的基礎。他令人信服的證明了這些湖泊不會枯竭,但經驗周期性波動的程度和大小對應的是長期的氣候變化和水文水情變化。

貝爾格關於湖泊的研究與調查被公認為經典。他認為湖泊是一種複雜的地理現象,應當對其進行綜合的考慮。包括它的歷史及其形成,與其周邊地區的聯繫,氣候和水生生物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去評估作為水庫其經濟的重要性。這些研究與觀測的氣候有著密切的聯繫,同時對湖泊的歷史研究還表明:一個湖泊的水生生物和古氣候變化之間明確的存在著聯繫。貝爾格多方面的工作,在氣候學作為一門科學的發展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貝爾格在魚類學的貢獻也有著及其重要的意義。他的研究包含著許多有價值的信息,特別是在有關魚類的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古生物學以及在地理當中的分布系統這些方面,都有著巨大的科學價值,同時他在蘇聯還研究了夏季和冬季產卵洄游魚類的運行、繁殖和分布的周期性和氣候變化對魚類洄游的影響。他還建立了七鰓鰻和鮭魚的家庭,造成類似條件的存在之間的共生關係。

貝爾格最重要的貢獻還是在地理學方面。分類地球的表面按氣候、土壤、生物、和其他自然因素,他區分了十種不同的地理區域,其中一些還進行了詳細的分帶。這個系統的區域是按照低地地區緯度序列和一個縱向山區進行劃分。它有助於各區域的表面特性的解釋,能保證詳細的地理研究和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

貝爾格反對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氣候在逐漸變得乾燥的意見,在分析了大量的地質、地理、歷史材料後,他表明,在現在這個時代,地球乾旱區的收縮和位移是可測的赤道的方向:即凍土地帶在漸漸滲入乾草原。另一方面,赤道森林正朝著分開的兩極方向運動。在這個研究過程中,貝爾格有了新的主張和意見,宇宙的成因(核素)決定了總體氣候的波動。

貝爾格在地理學領域的另外一個傑出貢獻是提出景觀均勻度的原則:安全、氣候、植物、土壤結合成一個統一的,和諧的整體,通常是複製在整個地理區域。他不斷地查驗和發展景觀學(B.B.道庫恰耶夫自然地帶學說),通過重建古地理條件,試圖找出根源並且把它轉化為現代的景觀學說。

在學習自然地帶學說期間,他特別重視土壤,並且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黃土。他認為黃土是由於風化過的細粒鈣質岩石在乾燥的氣候下形成的。由於這些條件導致了他認為黃土興起於歐洲的俄羅斯南部冰河時代之後。通過對地遙感地質過去的氣候特點分析,貝爾格認為即使在冰河時代地理地帶性已經存在, 並帶有季節性節律和乾燥與濕潤的交替節律。所以,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黃土類型的岩石都出現在上古時代。

貝爾格整理了他的古氣候學和古地理重建的各種沉積岩的成因及浮雕發展史和各種土壤的形成與自然地帶的位移,這些研究有助於現代地理與地質歷史的密切協調。研究中包括單獨的報表、滲透的調查、對前寒武紀大陸的自然條件、土地和海洋生物的植物群和動物群的起源與發展、冰河時代對植物分布的影響、鐵和鋁土礦礦石的起源和沉積物形成的一些一般性的規律。

貝爾格認為地理景觀變動的同時沉積岩的性質也發生了改變,因此,沉積岩的形成沒有周期性或周期性復發的存在,因為自然地帶的風景地貌是獨一無二的。同時還強調生物體的化學元素遷移和沉積岩的形成的重要意義。 由於有機世界不斷改變整個地球的歷史,與之相關聯的沉積岩既不能保持不變,也不應被周期性重複。

貝爾格對地球的起源是一個熾熱的液體階段的概念不以為然,他支持並主張地球是最初的固體。他還提出兩極的位置在整個地質歷史上幾乎沒有變化。同時基於生物地理學的分析,他堅決反對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大陸漂移假說之父)的理論和思想, 並認為日後會有更好的理論來支持垂直運動的地球表面比它的水平變化了數千公里。

貝爾格在他早期的論文當中提到:巨大的隆起的地殼導致了冰河時代被迫南遷至大陸。但他後來得出的結論是:太陽活動的變化或更偏遠的宇宙過程是冰河時代起源的決定性因素。通過這個結論,我們可以知道低溫度區的出現不僅是在山區或高緯度地區也在低洼地區和亞熱帶區,這就解釋了許多海洋生物的兩極分布。

貝爾格動物地理學的分析完成,尤其是在鯉科魚類的分布情況上,允許他以合理的精確度來確定冰川世紀和氣候變暖時期出現的準確時間。他還討論了有機世界的發展問題,認為不同的物種之間有著明顯的界限,一些物種跨越式的過渡到其它物種。

在他的一些論文中,貝爾格還提及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問題。他認為,第一個是自養生物,既不需要氧氣也不需要光。他們開發了地球表面或附近的沼澤地。隨後,通過他們的生命過程,土壤和大氣中氧氣的出現為他們能轉移到地球表面和海洋生活創造了條件。他相信,當有新物種形成並且作為一個群體和有機體進行密集的活動時,就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貝爾格投入大量時間關注和研究地里的歷史和地理髮現,尤其是在亞洲和南極洲。

貝爾格發表了大約700部作品,包括一些專著和教科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