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利斯,W.M.

貝利斯,W.M.

正文

貝利斯,W.M.英國生理學家。1860年5月2日生於英格蘭斯塔福德郡溫斯伯里,1924年 8月27日卒於倫敦。1882年獲倫敦大學科學學士學位。1888年在牛津大學瓦特哈姆學院獲生理學博士學位。此後一直在倫敦大學學院任職。1912年升為普通生理學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皇家學會研究創傷性休克。1917年曾赴法國前線服務。
貝利斯和 E. H.斯塔林長期合作,對生理學有多方面開拓性貢獻。其中影響最大的是1902年發現促胰液素。他們觀察到,向小腸灌注鹽酸,可引起已切斷神經聯繫的胰腺分泌胰液。用經鹽酸處理過的十二指腸黏膜提取物,由靜脈注入動物體內也能引起同樣的結果。由此,發表了著名的《胰分泌的機制》的論文,認為十二指腸酸化後能產生一種促胰液分泌的物質,他稱之為促胰液素。這是第一個被認識的化學信息──激素,他們由此提出了機體功能受體液調節的新概念,開闢了內分泌學研究的新領域。此外,在1890年,他們闡明了哺乳動物心臟電活動的規律;1894年,闡明了小腸蠕動波規律;1903年,闡明了軸索反射,同年還發現了胰蛋白酶原在小腸內被腸激酶激活的現象。這些發現對消化生理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1909年,他獨自闡明了膠體滲透壓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提出的用6%膠體生理鹽水治療創傷性休克獲得成功,至今仍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他在1914年出版的《普通生理學原理》一書,被視為生理學的經典著作。
他是內分泌學的奠基人之一,又是20世紀傑出的消化生理、循環生理、普通生理學家。他於1890年被選為英國生理學會會員並任過秘書和司庫。1903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常任理事。還被選為丹麥與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巴黎生物學會會員,並應邀訪問過美國。自1911年以來,先後榮獲過英國皇家勳章、巴利勳章、科普利勳章。1922年被英國政府封為爵士。

配圖

貝利斯,W.M.貝利斯,W.M.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