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蛇

貓眼蛇

貓眼蛇,游蛇科(Colubridae)林蛇屬(Boiga)爬行類,約30種。分布於熱帶非洲至澳大利亞和玻里尼西亞群島一帶,常見於住房的地上或樹上。多夜間捕食鳥類。毒性弱,毒牙生在口的後部。因瞳孔呈橢圓形,眼可能為綠色而被稱為貓蛇或貓眼蛇。頭短而寬,身體粗壯。馬來半島至菲律賓一帶的黃環林蛇(B. dendrophila)體表黑色,有黃色條紋,唇與喉部黃色;體長可達1.8公尺(約6呎)。印度和亞洲中部的伽馬林蛇(B. trigonata)體長1.2公尺(約4呎),褐色;主要營樹棲生活;自衛方法同於其他林蛇,將身體挺立呈S形,前半身膨脹,反覆進攻。棕色林蛇(B. irregularis)產於澳大利亞北部和東部地區,身體固定在樹枝時,能跨過很遠距離攻擊獵物。

基本信息

習性

黃環林蛇是典型的夜行性樹棲蛇類,在野外通常以兩棲類、小型蜥蜴、鳥類與小型哺乳類與其他動物的卵為主食,咬囓時會緊咬住不放,本種具有後溝牙,有輕微毒性,有時還會注入相當數量的毒液。性情凶勐,遇到威脅常會擺出典型的防衛姿態,並在有機會的時候發動攻擊,不過在人工飼養之下,此個性可經由馴化來改善,個性就會變的溫馴。

體形特徵

體長達1.8~2.5公尺左右,是林蛇屬(Boiga)中體型最大的蛇種,也是亞洲最大的樹棲性蛇種之一。體型細長而稍呈側扁,頭部大且略成三角形,灰色的大眼睛有著垂直瞳孔,具後溝牙,全身鱗片平滑具有光澤。頭部背面為黑色,上唇鱗、下頷和喉部為鮮黃色,身體背部為黑色,體側有許多條黃色細斑紋,腹部為黑藍色。

毒性分析

黃環林蛇是一種微毒蛇類,是一種原始毒蛇,毒牙位於後方。黃環林蛇的毒液較多,估計了為了彌補毒性不強的弱點。食性本種主要吞食鳥蛋或獵食嚙齒類、鳥類、兩棲類與蜥蜴,咬囓時會緊咬住不放,具後溝牙。毒性:微毒

黃環林蛇亞種

黃環林蛇亞種列表:1.Boigadendrophilaoccidentalis-產於印尼(巴比、巴珠群島、妮亞斯、蘇門答臘)2.Boigadendrophilaannectens-產於印尼(加里曼丹)、汶萊達魯薩蘭國與馬來西亞東部3.Boigadendrophiladendrophila-產於印尼(爪哇島)與波羅洲4.Boigadendrophiladivergens-產於菲律賓群島(呂宋島、玻里洛島)5.Boigadendrophilagemmicincta-產於印尼(蘇拉威西島)6.Boigadendrophilalatifasciata-產於菲律賓群島(民答那峨島)7.Boigadendrophilalevitoni-產於班奈島(與其他鄰近的島嶼,包括維薩亞斯地區)8.Boigadendrophilamelanota-產於泰國南部、馬來西亞西部、新加坡、印尼(蘇門答臘)9.Boigadendrophilamulticincta-產於菲律賓群島(巴拉巴克、巴拉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