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嘴鐵炮


縣文化局會同省文管會、省博物館兩次到現場調查、發掘。鐵炮出土地點位於白鶴崗、燕子崗和雲秀山三山環抱,土名象鼻嘴的坡地,即舊“太和義院”和三水中學舊校址。從地理形勢看,此處一帶山崗高地正扼廣州至抗日戰爭前三水縣城(今河口附近)水陸交通之要衝。鐵炮發現時集中陳放,炮口多數朝東北。挖掘中未見與鐵炮設施或儲備有關的遺蹟。十六門鐵炮均為火藥炮,俗稱“豬仔炮”。大致可分大中小三種型號。大型者一千斤(相當於現行市秤1200斤)計七門。全長195—198厘米,口徑10—10.5厘米。去銹見銘文為“西南街坊奉”(第一行)憲鑄造鐵炮一千斤(第二行)鹹豐八年二月吉日(第三行)。”楷書陽文,字型端正。中型者七門,其中五門全長145厘米左右,口徑7—8厘米,銘文與大型者同,鑄明重量為“五百斤”。另兩門稍有差別,重約七百斤。一門只見“二(?)月置”三字。全長170厘米,口徑12厘米,一門炮身前段較細長,后座無螺形凸紋和半環。小型者兩門,一門長150厘米,口徑7厘米;一門長104厘米,口徑6厘米。這批鐵炮發現位置集中、數量多,且有幾種型號,這在廣東省過去是少見或未見的。鐵炮多有銘文,便於查核文獻。這對研究廣東三水當時鑄造手工業作坊很有意義。現炮分別保存於省博物館、三水縣博物館和西南鎮兒童公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