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六步架大洪拳

豐縣六步架大洪拳

大洪拳據傳一說來自於宋太祖趙匡胤(趙二君)習練的拳術六步架,一說上古伏羲遺之,堯王則之,老之繼之,是少林武功的基礎拳。凡練少林拳術、器械、短打、技擊者,都從大洪拳起手,故素有“洪拳為諸藝之源”之稱。當前洪拳仍是全國,特別是蘇魯豫皖一帶民間最有影響的拳種之一。

傳說

大洪拳據傳一說來自於宋太祖趙匡胤(趙二君)習練的拳術六步架,一說上古伏羲遺之,堯王則之,老之繼之,是少林武功的基礎拳。凡練少林拳術、器械、短打、技擊者,都從大洪拳起手,故素有“洪拳為諸藝之源”之稱。當前洪拳仍是全國,特別是蘇魯豫皖一帶民間最有影響的拳種之一。

起因

六步架大洪拳起稱緣由。從老子創拳至今,大洪拳已經流傳約2600年,傳承近100代。山東鄆城、梁山、菏澤等地及江蘇豐縣、沛縣等地至今仍然流傳著原汁原味的這一大洪拳功法套路,人們為區別於經在少林寺演化變異了的(少林)大洪拳,依據古老大洪拳的(平氣架、氣催力、氣排丹田、混用力、閉氣法、混元氣練)六個練功步驟,改稱六步架大洪拳。純正的六步架大洪拳氣功,築基功法為無極樁功、混元養生樁功,技擊樁功等。主體功法分為下氣功、中氣功、上氣功,稱之為三層階梯,修大道而是我拳修習之人的最終目標。

豐縣拳師

 豐縣拳師:開山鼻祖——張監
張監生於1787年,卒於1865年,江蘇豐縣順河鎮仇莊人,著名大洪拳家,黃淮下游流域大洪拳傳人。
清嘉慶十年(1800年),張監14歲時,拜在大洪拳名師李泰膝下學藝13年,盡得師傅真傳,全面系統掌握大洪拳理論、功法、套路及絕技,深得李師的青睞!

李泰事跡

 師傅李泰,河北深縣人(也有說是山東恩縣人的),他武功高強,被聘為御林軍教頭。同治年間李泰被亂黨陷害,誣其謀反。朝庭詔令捉捕,李泰聞風而逃,奪出京門。因當時奪出京門時,由於與清兵捕殺,一臂受傷,這就是武林典故里的“獨臂李泰下魯南”。
李泰隱遁至豐縣順河仇莊,棲身在村西破廟裡,以乞討為生。第二年麥收時,他與一張姓窮人,同在唐莊黃家打短工,倆人成為摯友。後來張姓短工得知李泰精通大洪拳,便說服黃家給李泰資助,在仇莊開館授徒。他所授徒弟中尤以張監盡得其師傳。
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秋,李泰打探到,追捕他的緊風已過,官兵無意再追捕他,他便想回家探望。眾徒挽留不住,只好籌資為師傅送行。李泰臨行前,將弟子招進跟前,囑咐道:“你們師兄弟中,家境最差的要數張監,為了讓張監能有口飯吃,今後傳藝業之事唯可張監!”
李泰返鄉之時,讓眾徒送行,臨別唯命張監多送一程,在黃河邊客店小住幾日,把大洪拳的功理藝法絕招傳授給張監。一再叮囑,把大洪拳發揚光大,務必使大洪拳流傳後世。
嘉慶十年(1805年)天理教徒失敗後,李泰渡黃河南下避難,來到豐縣城北,歡口北,三官廟村,寄住廟內,靠配製藥丸行醫為生,白天行醫,夜間暗中習武,時離不久被王朝選父親發現,當時正處清末年間,清政府腐敗,列強入侵,盜賊四起,國有倒懸之危,家有累卵之急,有志之士,義憤填膺,王朝選父親為強身健體,保家護里,叫15歲的長子朝選叩拜李泰門下習武。

發展

 至今,六步架大洪拳已被豐縣人民政府批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洪拳愛好者積極進行挖掘整理,使之更為完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