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鱗病

豎鱗病

豎鱗病又叫立鱗病、鱗立病、松球病等,是魚體受傷後被細菌感染,引起鱗囊內積聚液體導致鱗片豎立的一種疾病。多發生在秋末到早春,水溫較低的季節,此時魚體新陳代謝較弱,對外界侵害的抵抗能力也相對較差。豎鱗病主要危害鯉魚、鯽魚,草魚、團頭魴等,其他淡水魚類有時也會感染該病。是一種易對魚類造成很高死亡率的細菌性疾病。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豎鱗病 豎鱗病

又稱鱗立病、松鱗病、松球病。病原初步認為是水型點狀假單胞菌。是金魚、鯉、鯽以及各種熱帶魚的一種常見病,華北、華中、華東等養魚地區常有發生,南方飼養的草魚、鰱、鱅等有時也可發生這種病。

主要流行於冬末初春,一般當水質惡化或魚體受傷時,經皮感染。

發病嚴重時可引起患病鯉的親魚死亡率高達85%。

症狀

病魚離群獨游,遊動緩慢,無力。疾病早期魚體發黑,體表粗糙,魚體前部的鱗片豎立,向外張開像松球;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內部積聚著半透明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

嚴重時全身鱗片豎立,鱗囊內積有含血的滲出液,用手輕壓鱗片,滲出液就從鱗片下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

病魚常伴有鰭基、皮膚輕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症狀;病魚貧血,鰓、肝、脾、腎的顏色均變淡,鰓蓋內表皮充血;病情嚴重的魚體鰭基部充血,鰭有腐爛的現象。

患病魚體遊動遲鈍,呼吸困難,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

病因

經研究,引起豎鱗病的細菌有:點狀極毛桿菌、水型假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等等。在水溫低的季節,尤其是越冬之後的魚,體質較差,抵抗力也弱,容易患病。再有就是受傷後,容易部分立鱗,換水頻率不宜過大。

診斷

根據症狀及流行情況進行初步診斷;同時,必須用顯微鏡檢查鱗囊內滲出液,見有大量短桿菌即可做出診斷。必須注意,當大量魚波豆蟲寄生在鯉的鱗囊內時,也可以引起豎鱗症狀,用顯微鏡檢查鱗囊內滲出液,即可加以區別。

流行期

豎鱗病 豎鱗病

此病主要危害鯉魚。在中國東北、華北、華東等養殖區常出現,有兩個流行季節:一為鯉魚產卵期,二是鯉魚越冬期。一般以鯉魚產卵期為主要流行季節。親魚因此病死亡率最高的可達85%。此病的流行與魚體受傷、池水污濁及魚體抗病力降低有關。

治療方法

1.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MG/KG濃度浸洗魚體。當水溫20度以下時,浸洗20-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2.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2-0.3MG/KG濃度全池遍灑,病情嚴重可提高濃度為0.5-1.2MG/KG,用作預防和早期的治療。

3.用紅黴素2-2.5MG/KG濃度浸洗魚體,水溫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鐘,每天1次,連續3~5天,直到病情好轉。

4.注射鏈黴素或卡那黴素,每千克魚重注射12萬-15萬國際單位,通常只注射1次,患病嚴重時可在第五天注射第二次。

5.用氟哌酸(諾氟沙星)內服,每10KG魚體重每天用藥粉0.8-1.0G,每天一次,連續服用六天。

6.用利凡諾20MG/KG濃度浸洗,當水溫5-20度時,浸洗15-30分鐘;21-32度時浸洗10-15分鐘。用作早期治療效果顯著。

7.用利凡諾0.8-1.5MG/KG濃度遍灑有特效。

使用上述處理方法的同時進行鹽水浴,效果顯著。

外用藥

任選下列1種藥,隔天潑1次,共潑1-3次;

1)、全池遍灑三氯異氰尿酸含有效氯85%,每立方米水體放藥0.3-0.5克;

2)、全池遍灑二氧化氯,每立方米水體放藥1克要先用檸檬酸或醋酸活化後再潑;

3)、全池遍灑五倍子磨碎後,用開水浸泡,每立方米水體放藥2-4克;

4)、全池遍灑漂粉精含有效氯60%,每立方米水體放藥0.5-0.6克;

5)、全池遍灑二氯異氰尿酸鈉含有效氯60%,每立方米水體放0.5-0.6克;

6)、用3%食鹽水浸浴魚體10-15分鐘;

7)、在1立方水中放硫酸銅5克、硫酸亞鐵2克、漂白粉10克浸洗病魚10分鐘左右。

內服藥

在外潑消毒藥的同時,必須投餵水中穩定性好的顆粒藥飼。可以任選下列1種;

1)、每千克飼料中加2-3克複方新諾明拌飼投喂,連餵4-6天,其中第一天用藥量加倍,每天餵2次;

2)、每千克飼料中加入2-4克磺胺-6-甲氧嘧啶拌飼投喂,連餵4-6天。其中第一天用藥量加倍;

3)、親魚患病嚴重時,可以腹腔注射或肌肉注射硫酸鏈黴素,每千克魚注射20毫克,或每千克魚注射治鱉靈Ⅱ號3毫升。

預防方法

1.防止魚體受傷。

2.親魚產卵池冬季要進行乾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3.在飼料中加入5%粗製金黴素或土黴素投餵。

4.用維生素E內服。每10KG魚體重每天用0.3~0.6G長期服用,患病時加大到0.6~0.9G(連續10~15天)作為輔助治療藥物。

防治措施

預防:親鯉產卵池在冬季要進行乾池清整、並用漂白粉消毒。避免魚體受傷,保持水體清新。春季是豎鱗病的高發季節,應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 在捕撈、過數、搬運和放養過程中,儘量小心操作,勿使魚體受傷。 放養前可使用2%-3%的食鹽水溶液藥浴魚種4-10分鐘。 在發病季節,每月全池潑灑生石灰水溶液1-2次,使池水的pH值維持在8左右。 發病初期加注新水可以緩解該病病情。 內服土黴素,每公斤飼料中加入土黴素2-4克,連餵3-6天。 親魚可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鏈黴素,每公斤魚體用量為20萬單位。

治療:①用3%食鹽水浸浴魚體10-15分鐘;

②在1立方水中放硫酸銅5克、硫酸亞鐵2克、漂白粉10克浸洗病魚10分鐘左右。

春季預防

1.清塘時挖出過多的淤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清塘消毒。

2.在捕撈、過數、搬運和放養過程中,儘量小心操作,勿使魚體受傷。

3.放養前可使用2%~3%的食鹽水溶液藥浴魚種4~10分鐘。

4.在發病季節,每月全池潑灑生石灰水溶液1~2次,使池水的PH值維持在8左右。

5.發病初期加注新水可以緩解該病病情。

6.按常規用量全池潑灑池塘消毒劑(如溴氯靈),使池水藥物濃度維持在0.5PPM~0.6PPM。

7.內服土黴素,每公斤飼料中加入土黴素2~4克,連餵3~6天。

8.親魚可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鏈黴素,每公斤魚體用量為20萬單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