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突眼長蝽

豆突眼長蝽

昆蟲名,為半翅目,長蝽科。分布在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各省。主要危害大豆、綠豆、豇豆、菜豆、葛、刀豆、赤豆、山綠豆等作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2.8~3.2毫米,寬約1.15毫米,體短厚,體壁堅實,紅褐至黑褐色,密布大刻點,刻點內有鱗片狀毛;頭、前胸背板栗褐色至黑褐色;頭垂直,眼著生在眼柄上,複眼黑色,眼柄長,向前側方上舉。觸角1、4節色深,2、3節淺黃褐色。前胸背板前傾,小盾片黑色,翅合攏時呈束腰狀;爪片狹,黃白色,具刻點一列,結合縫短,革片黃白色,中部偏內具黑斑一塊;腹部5~7節側緣具上翹的葉狀突,第7腹節葉狀突後伸至腹部末端。

生物學特性

湖南1年生3代,江西1年生4代,以成蟲在土縫、石隙及落葉下越冬。翌年4月開始活動,5月上旬開始產卵,把卵產在葉背的葉脈上,5月下旬進入產卵盛期,6月上中旬為第一代幼蟲盛期,6月下旬為第一代成蟲盛期,7月上旬又進入產卵盛期,7月中旬第二代幼蟲盛期,7月下旬二代成蟲出現;8月上旬進入產卵盛期,8月中旬3代成蟲出現,後越冬。

防治方法

(1)冬耕滅茬可消滅部分越冬成蟲。
(2)開花結莢後成蟲、若蟲為害期,可採用廣譜性殺蟲劑,按常規使用濃度噴灑,均有毒殺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