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意更有黏性

讓創意更有黏性

《讓創意更有黏性》由(美)奇普·希思//丹·希思執筆,中信出版社出版。本書告訴你的是,有時候,你需要有所創新,只有黏性創意,才能讓你更加成功。 你或許相信在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築就是萬里長城,可樂能腐蝕人體骨骼,我們的大腦使用了10%;與此同時,你卻記不得上周例會上領導的安排,昨天看過的那本書里寫了什麼,上次參加培訓的主要內容……為什麼?這就引發出《讓創意更有黏性》的核心問題:什麼樣的觀點或創意具有強有力的黏性,能被他人牢牢記住?國際知名行為心理學家希思兄弟根據大量的社會心理學研究案例,揭示了讓創意或觀點具有黏性的六條路徑——簡單、意外、具體、可信、情感和故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不管是CEO還是全職媽媽,你都有需要傳達的信息:

即將面世的新產品、炒掉自己老闆的策略、試圖灌輸給孩子們的價值觀等。但就算用最溫和的方法,想要讓自己的觀點具有影響力,並改變人們思考和行為的方式還是很難的。

為什麼有些創意能成功,有些卻不能?在本書中,你將會了解到黏性創意所遵循的6條原則:

原則一 簡約 簡約=核心+精練。

原則二 意外 吸引對方注意:用驚奇。維持對方注意力:用興趣。

原則三 具體 讓別人聽得懂、記得住。

原則四 可信 讓別人相信。

原則五 情感 讓別人關心在乎。

原則六 故事 激發別人採取行動。

目錄

前言 什麼是創意黏性?

第一章 簡約

第二章 意外

第三章 具體

第四章 可信

第五章 情感

第六章 故事

尾聲

編輯推薦

公司的新產品即將面世,如何才能使它吸引眾多顧客?你對自己的老闆、工作頗為不滿,但是你又不知怎么做才能兩全其美?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何正確灌輸科學、積極的價值觀?……當你面對這些問題時,你會採取什麼方法解決?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僅用溫和的方法是很難的。本書告訴你的是,有時候,你需要有所創新,只有黏性創意,才能讓你更加成功。

精彩速讀

引爆創意的六大法則

要想打破“知識之禍”太難了,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清空自己的大腦。但是《粘住》這本書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框架,書中的六大法則可以幫助你從接收者的角度出發來設計你的信息,讓你的想法真正“粘住”對方。

簡約

殼牌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並且始終居於《財富》500強前10位的明星企業,在其推行的新的企業文化中包含了四大部分:簡化、快速、業績導向、關注外部,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簡化”。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越來越多的企業不再以自己複雜的流程為傲,而是希望用“簡單”來應對當前混沌的商業環境。

當我們把網站做得無所不包之時,Google的首頁卻只放置了一個搜尋框,但又有誰能夠否認Google是全世界最實用網站之一呢?

當以Amazon為首的B2C網站將品類打造得無比豐富之時,Groupon卻反其道而行簡化到每天只出售一種商品,並且價格極低,天天替換。這種讓消費者始終處於期待與驚喜之中的嶄新電子商務模式成為了當下的一大熱點,模仿者眾。

在賈伯斯近乎偏執的堅持下iPhone最終只在機身上留下了一個按鈕,但就是這種簡化到極致的設計使得這么一個複雜的智慧型手機幾乎不需要使用說明書,連小孩都能夠輕易的把玩。

我們的設計人員都太喜歡做“加法”了,不斷添加更多的功能,但真正能“粘住”客戶的始終是遵循簡單理念的產品和服務,從Google到iPhone無不如此。設計領域有一條至關重要的原則:“Don"t make me think”,理解這點你就會明白,客戶是不會花時間揣摩你的各個按鈕的功能的,對於他們來說更簡單的選擇便是放棄,然後選擇你競爭對手的產品,那些更友好更簡單的東西。

回到傳播理念上,如果你想讓對方完全理解你,就必須將內容設計的精簡,核心觀點必須讓別人一目了然。正如矽谷的一些商業計畫書能夠寫在餐巾紙的背面,而往往就是這樣簡單的商業理念最容易受到投資者的青睞。關於這方面的內容還有另一本優秀的書籍《餐巾紙的背面》(The Back of the Napkin)可以提供更詳盡的指導。

最後借用飛利浦(Philips)的品牌承諾來為這段內容做一個簡短的總結那就是:精於心,簡於型(Sense and Simplicity)。

意外

在讀過《QBQ》很多年以後,我已經對於QBQ(問題背後的問題)具體指什麼概念模糊了,但對於其中的一個故事卻依然記憶猶新。大意是一位客人需要餐廳中並不出售的健怡可樂,於是服務員就以檸檬水代替了,客人也開始用餐了。可不久後服務員卻為客人送來了他所需要的健怡可樂,當然這是從別處買來的,這已經是令人有些驚喜的服務了,看到這裡大多數人都會這么想。但更為令人驚訝的還在後面,當顧客問起服務員:“我看到你一直忙得不可開交,哪有時間去買呢?”他卻很鎮靜的回答到:“不是我買的,先生。我請我的經理去買的!”太令人意外了不是嗎?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在那么長時間以後依然記住這個故事的原因,意外的確能增加黏性。

為何我們對於諾德斯特龍(Nordstrom)或者里茲-卡爾頓的優質服務有那么深刻的記憶?看看以下這些廣為流傳的事跡吧:諾德斯特龍會將防滑鏈的錢償還給客戶—儘管它從來不出售防滑鏈這種商品;諾德斯特龍的服務員會熱情地把客戶在梅西百貨買的商品包裝起來;里茲-卡爾頓不但會記住客戶的生日為其送上驚喜,還會記住你上次選擇的那個羽絨枕頭;工里茲?卡爾頓集團的每個員工手中有動用1000美元現金的許可權,一旦客人出現特殊問題,員工可以第一時間動用這筆資金為客人解決問題……如果要使你的產品或者服務深入人心,那么你就去創造點意外吧!

具體

會計學從來都不是學生們喜歡的那種科目,充斥著抽象的概念,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應收帳款、留存收益……但來自喬治亞州大學的兩位老師卻將枯燥的會計學課程變得生動而有趣。通過模擬一個新創辦的企業,大部分會計中的核心概念都隨著經營的展開而浮出水面,庫存周轉率為何重要,利潤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現金流是企業運轉的“血液”、如何進行投資決策等等都在具體的實戰環境中得到了解答。

在下一門會計課程中—平均在兩年後學習的,那些經歷過這一案例模擬教學的學生在第一次考試中分數明顯高過其他同學。請不要忘記,離案例研究結束已經兩年了。具體化產生了黏性。

可信

如何讓你的信息更可信?當然你可以用統計數據來增強說服力,但是這一定不是最有效的,試試看一種新的方法:西納特拉測試。西納特拉測試指的是如果你能到那裡,你就能到任何地方,即僅僅需要一個例子就能在某一範疇里建立其可信度。如果你承包了一個白宮的聚會,那么你就能完成任何承包契約。

在銷售中一些大客戶往往被視作是“開罐器”,如果巴斯夫或者杜邦成為了你的客戶那么在化工領域的銷售將會變得容易許多,同樣如果你的產品進入了以對供應商嚴酷著稱的沃爾瑪,那么進入其它賣場渠道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德國SAP軟體公司有一句非常深入人心的宣傳語:80%的世界500強企業都是SAP的客戶。SAP非常完美的通過了西納特拉測試,在進入中國市場後,眾多大型國有企業成為了SAP的客戶正是受了這句宣傳語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能記住SAP公司不僅因為它是曾經世界排名第一的軟體公司,更多還在於其是“500強背後的管理大師”。

情感

卡耐基梅隆大學的一些研究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們給每個參加者5美元,同時還得到了一個信封以及一封請求慈善捐助的信,研究者設計出兩種版本的請求信,第一種版本採用了一些數據以展示非洲孩子所面臨問題的嚴重性,另一種版本只是告訴了他們一個小女孩羅基婭的情況。結果是讀到數據版本請求信的人平均每人捐贈了1.14美元,而讀到羅基婭版本的人平均捐贈了2.38美元。研究表明,人們的慈善捐助往往更可能給予貧困的個人,而不是整個窮困的地區。比起抽象的的東西,我們對人更容易產生感情。如果要讓你的創意更有黏性,那就忘記數字吧,加入更多的真情實感。

當下已經沒有一個廣告會展示產品的具體參數,而只會把產品與人們的特定情感聯繫起來。幾年前雕牌洗衣粉的“下崗篇”就是這樣的一則廣告,該廣告緊緊抓住“下崗”這類普遍的社會現象,只用簡單樸實的故事在消費者心頭輕輕一撓,不知讓多少深有此感的觀者為其感而落淚,其細膩而不落俗套,平實中見其精彩,讓人過目難忘。

故事

史蒂芬·丹寧曾任世界銀行知識管理項目部主任。當時,他致力於把世行變成一個知識分享的組織,為此, 他運用幻燈、圖表、書面報告等手段,試圖讓世行官員接受他的觀念,但這一切努力都無濟於事。後來,丹寧想到了講故事的辦法。1995年6月,丹寧向世行官員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尚比亞卡馬那市的一位醫生苦於找不到治療瘧疾的方案,最後登錄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的網站,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了想要的全部信息。世行官員聽完這個故事,很快就匯集起來討論知識管理事務,並向行長提交了報告。1996年8月,世行行長在年度會議上宣布,要把世行變革成一個知識分享的組織。故事讓一個官僚組織徹底的改變了,這就使故事展現出的巨大力量。

你知道《哈佛商業評論》被要求重新刊載次數最多的文章是哪一篇嗎?不是麥可·波特的《競爭戰略》、不是羅伯特?卡普蘭的《平衡計分卡》,也不是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而是一篇叫做《別讓猴子跳回背上》的文章。在一本擁有悠久歷史的學術雜誌上最受歡迎的竟然是一篇故事體例的文章,而其作者也遠算不上大牌。這個看來怪異的事情卻有其道理,《別讓猴子跳回背上》這個故事將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授權講的入木三分,很多管理者對其中描寫的情景都能感同身受,讀完無不受益良多。一個精彩的故事最終擊敗了眾多華麗的理論,贏得了最多的讀者,並且經久不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