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塔

變身塔

變身塔由羅貞陀羅跋摩二世 ( Rajendravarman II ) 於公元 961 或 962 年所建。寺廟是由磚、紅土石磚及石塊所蓋成,是以前的火葬場。變身塔之所以稱為變身塔,是因為當時的人認為,死去的人的屍體火化後,會轉換成另一個生命繼續前進,有“變身”之意,是古時國王火化升天之處。國王死後,遺體便在此處焚化,再以椰子水將骨頭清洗,再用棉花將骨頭擦乾,放入骨灰墰中。高棉族人死後皆用火葬,反映了高棉人的普遍信仰,認為喪葬要在寺廟舉行。變身塔的建築為三層相疊而上,由外而內。最外層是紅泥磚牆圍繞的方形平台,四個方位築有十字形的門廊,東門迴廊附有玄關供奉鬥神。有些考古學者認為,在寺廟東方台階的長方形的石頭容器,是在葬儀中使用。第二層被紅泥磚牆圍繞的平台,則是變身塔內層圍牆。風格上,為紅磚與岩石混用,然後再覆蓋灰泥,雕刻是雕在灰泥之上,現在只剩剝落的痕跡,或是曾經修復過而已。中央的五座主塔還在,只是破損了不少。但位於西南方位的大象,象鼻、象牙、象耳、象腿都無一缺漏,保存得十分完整。

簡介

變身塔(Pre Rup),又稱為比粒寺,位於吳哥城(Angkor Thom)王城外。這裡為古時皇家火葬場高棉人死後多用火葬,意外死亡的才采土葬。以前的國王貴族死後在此火化,據說可以從印度教義中的善惡輪回解脫,變身為神,由此而來“變身”之說。

歷史背景

石獅子仰天站在變身塔前

比粒寺(Pre Rup)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 II )建於10世紀下半葉,是用來為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之神殿,舉行已逝國王火葬儀式的寺廟,又稱變身塔。比粒寺是典型的“塔山”風格,基座上建造磚塔。其基座為磚紅壤,上一樓貼的是石階,上層為磚塔。

石階上面有很多洞洞,並不是風乾所致,而是磚紅壤乾後自然形成的。 至今仍可看到燒焦過的痕跡,千年前在此舉行儀式,達官雲集,不能隨便進入。變身塔是典型塔山建築,它的結構與塔松寺(Ta Som)很相似,因屬紅磚結構,在夕陽照耀下泛著暖暖的紅; 加之這裡開闊的視野,吸引著一些遊客在此看日落。經過千年歲月滄桑,塔基座下石獅子仍然忠實地守候著這片寺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