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冠先

譚冠先

譚冠先男,1939年11月出生於廣西桂平市,1957年就讀於廣西醫學院醫療系,1962年畢業後留院從事麻醉學工作。 1987年任麻醉科主任,同年任廣西急診醫學學會副主任委員,1992年起任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院副院長、教授。 1994年至今招收和培養麻醉學業碩士研究生13人,是廣西麻醉學科的帶頭人。

冠先
男,1939年11月出生於廣西桂平市,1957年就讀於廣西醫學院醫療系,1962年畢業後留院從事麻醉學工作。1979年晉升講師,1985年任副教授,1984~1986年赴尼日共和國參加援外醫療隊工作。1987年任麻醉科主任,同年任廣西急診醫學學會副主任委員,1992年起任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院副院長、教授。1994年任麻醉學碩士研究生導師,1995年起任廣西麻醉學會主任委員,1996年任廣西醫科大學麻醉學教研室主任,1997年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學會全國委員,中華醫學會疼痛學會全國常委,廣西疼疼痛學會主任委員,中華疼痛學業會第八臨床中心主任,現為《中華麻醉學雜誌》、《臨床麻醉學雜誌》、《國外醫學?麻醉與復甦雜誌》編委。
早在60年代初,譚冠先教授就致力於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研究,在大量臨床實踐和動物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在CVP監測下快速輸注平衡鹽液治療出血性休克的成功方法。70年代關注手術期間的麻醉管理,對廣西麻醉界作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對術中發生心跳驟停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探討,提出了切實有交的安全防範措施。80年代對小兒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寒戰進行研究,提出了預防小兒氣管內插管並發喉水腫、硬膜外麻醉發生寒戰的有效防治措施。90年代以來,對老年人麻醉、血漿代用品的臨床套用、血液稀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療、疼痛性疾病的治療、閉孔神經刺激器的研製、高位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血氧飽和度監測儀的臨床套用與評價、老年病人麻醉下氧供需平衡等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近年來,在學術交流與活動、學科建設與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組織創建了廣西首家麻醉後恢復室、麻醉ICU、疼痛門診和疼痛治療病房、麻醉實驗室;建立了麻醉學專業本科生教育、麻醉學碩士點;組織制定了廣西的醫院分級管理麻醉科應具備的條件檔案、住院醫師的培訓計畫、麻醉學教學改革等。在進一步完善麻醉科二級學科建制的同時,使麻醉科跨入了醫院重點學科的行列。此外,還組織並主持舉辦了10多次全國和全區性大型麻醉學科學術交流會議以及學習班,參加人數達3000多人次,給全國的同道們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曾到美國、日本、泰國、越南等國家進行國際學術交流和參觀訪問,先後邀請美國、澳大利亞、台灣的專家學者來院講學交流。1994年至今招收和培養麻醉學業碩士研究生13人,是廣西麻醉學科的帶頭人。先後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參加《麻醉學與復甦手冊》、《現代疼痛學》等專著的編寫工作。獲衛生部甲級科技成果一項,廣西區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三項,廣西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94年獲廣西優秀專家稱號,96年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章和廣西區優秀醫務工作者稱號。
36年來,譚冠教授刻苦鑽研,勤奮工作,積極進取,而向未來,為發展廣西的麻醉事業,為培養年青一代的麻醉專業技術人才而辛勤耕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