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超傑

1991年第41屆世乒賽上,與陳子荷合作,為中國隊奪得了混合雙打銀牌。 1992年亞洲桌球錦標賽男單冠軍 謝超傑,廣西南寧市人,桌球直拍正膠快攻打法。

謝超傑(1965~ )桌球運動員。世界冠軍獲得者。廣西南寧人。1981年進廣西桌球隊。1988年入選國家桌球集訓隊。先後獲第十屆亞洲桌球錦標賽團體金牌,第十一屆亞洲錦標賽團體金牌和男子單打冠軍,第四十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混合雙打銀牌。1991年在第二屆世界盃桌球賽中獲團體金牌。同年被授予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簡介:

謝超傑,廣西南寧市人
技術特點:直拍正膠快攻

運動成績:

1991年第2屆世界盃男團冠軍
1991年第41屆世乒賽上,與陳子荷合作,為中國隊奪得了混合雙打銀牌。
1992年亞洲桌球錦標賽男單冠軍
1992年的中國杯上,與十六歲的劉國梁組成的國家二隊戰勝了瓦爾德內爾、佩爾森領銜的瑞典隊,並在決賽中以3:2擊敗朝鮮隊獲得團體冠軍。

連結資料:

世界冠軍謝超傑指導“央記”打國球
人民網廣西視窗南寧12月31日訊 實習生白克靜、韋貴新報導:“國家《全民健身條例》不能只是停留在檔案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在我們的日常健身活動中。”桌球世界冠軍謝超傑帶著這樣的理念,於2010元旦前夕來到人民日報社廣西分社,熱情指導分社的“央記”們打桌球。
謝超傑,廣西南寧市人,桌球直拍正膠快攻打法。作為頂尖國手,他曾創造了一系列輝煌:獲得1991年第2屆世界盃男團冠軍;1991年第41屆世乒賽上,與陳子荷合作,贏了當時混雙排名世界第一的劉南奎/玄靜和,為中國隊奪得混雙金牌和銀牌鋪平了道路;1992年亞洲桌球錦標賽勇奪男單冠軍;1992年的中國桌球大獎賽上,與十六歲的劉國梁組成的國家二隊戰勝了瓦爾德內爾、佩爾森領銜的瑞典隊,並在決賽中以3:2擊敗朝鮮隊獲得團體冠軍。曾橫掃過很多頂尖高手的當時世界第一削球手李根相,屢屢敗在謝超傑拍下。
謝超傑的到來讓全社國球愛好者很受鼓舞,日常為采寫報導而忙碌的“央記”們,抓住這難得的機會,爭相與世界冠軍“過招”。身為世界頂尖球手的謝超傑,平易、隨和,但打起球來,又總是全神貫注,絲毫不因業餘"央記"的一般水平而敷衍馬虎。他與每一人打球後,又針對具體打法、特點、問題,細心的給予點評。最後,謝超傑在國球愛好者們的掌聲和喝彩聲中表演了精湛球藝,展現了為國爭光的冠軍風采。
謝超傑在談到自己的打球體會時,用兩個成語加以概括:鍥而不捨,永不言敗!謝超傑透露,他正與朋友合作籌辦一個桌球沙龍,目的是以相應的方式,將國球更好地普及到大眾中去,以此實踐《全民健身條例》,提升人們的健康水平。
看到眼前這位世界冠軍的球藝與球語,人民日報社廣西分社社長鄭盛豐頓生感慨:頂尖國手本身,就是奧運精神與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寫照啊!

經典時刻

這是1991年第41屆世乒賽上的謝超傑,當年謝超傑與陳子荷合作,為中國隊奪得了混合雙打銀牌。
20年十大男子削球剋星
10、施拉格
嚴格來說,施拉格並不是非常擅長對付削球的球員,最明顯的就是他的正手拉球協調性和連續性不夠。但是,他確實是近20年來對削球打法打擊最大的球員:2003年的巴黎世錦賽,朱世赫歷盡艱苦一路過關斬將闖入男單決賽,迎來了削球打法50年後重奪世錦賽男單冠軍的最好機會,但施拉格以4:2的比分讓所有期待削球打法重新振興的人失望而回。
儘管在對付削球的技術能力上存在“硬傷”,但施拉格擁有比其他絕大部分歐洲選手都要優越的條件:前中國選手、著名削球手陳衛星與他同在奧地利隊,平常與削球手訓練的機會自然就要比一般人多,因此,他對削球鏇轉的判斷非常好,這多少彌補了他技術上的不足。在對付削球的戰術上,他做得相當聰明,儘量簡單化,避免與削球手作過多的糾纏,看準機會發力扣殺的打法使得他的進攻成效比較高。
9、羅斯科夫
一般人對付削球手,最常見就是拉攻和挫攻戰術。但是,如果您看過廣州世錦賽男團附加賽奧地利對德國隊的話,一定會對羅斯科夫打陳衛星的那場比賽印象深刻。面對一個以防守見長的削球手,羅斯科夫居然可以像打攻球一樣打出那么多的發球搶攻以及反手爆沖,打得陳衛星狼狽不堪,根本削不出質量,不但沒有出現攻削大戰常見的多拍局面,還往往一兩拍就解決問題了,這在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賽裡面非常少見的。
羅斯科夫在90年代堪稱“不講理打法”的傑出代表,其標誌性技術就是反手爆沖。但那通常是對付進攻性打法選手的。由於削球過來的球下鏇厲害,生理上的原因反手拉球很難對削球拉出高的質量,絕大部分人還是習慣用正手全台拉削球,即便是一些反手比正手好的選手。但是,羅斯科夫卻不是這樣。他的反手爆沖角度非常大,因為一般削球手的正手削球不如反手穩健,所以他的反手進攻能夠給對方造成非常大的威脅,這也算是他在國際乒壇的獨門暗器了。另外,雖然他的發、接發水平一般,但是他搶的意識要比一般人強,尤其是能夠很好地抓住削球手接發球技術比較單一的套路。
不過,羅斯科夫對付削球的套路還比較單一,同時兇狠有余穩健不足,曾在03年歐錦賽男團決賽上負於白俄羅斯削球手車亭尼,與薩姆索諾夫、瓦爾德內爾、佩爾森等其他歐洲高手相比,差距仍然明顯。
8、謝超傑
90到92年前後,是朝鮮著名削球手李根相狀態最為巔峰的時期。此君雖然反攻能力不如陳新華、丁松以及現在的朱世赫,但其防守水平至今無人超越。在北京亞運會上,他戰勝了馬文*革和陳龍燦。不過,92年中國公開賽上,他卻被中國隊一位不知名的直拍正膠快攻選手打得毫無辦法狼狽不堪。此人便是廣西“眼鏡俠”謝超傑。
實話說,謝超傑及王永剛等在一系列比賽上的表現並沒有讓有意培養他們成為直拍正膠打法掌門人的教練組滿意,在亞歐選手的弧圈球面前,他們暴露了前三板平淡無奇、正手攻打弧圈球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不過,在對付削球手方面,謝超傑擁有比師兄江嘉良、陳龍燦更為有效的技戰術,其中,最讓削球手最頭痛的武器就是他的正手正膠小提拉,比很多人都拉得更快更沖,削球手很難適應他的節奏和鏇轉,往往會感覺到來不及做完削球前舒展的動作,球就已經到了,因此回球質量不高,造成被拍的機會。加上他對削球鏇轉的判斷非常準確,即便是李根相這樣非常善於搞鏇轉變化的選手也奈何不了他。
7、佩爾森
儘管曾在95年世錦賽上不敵擁有主場之利且狀態奇佳的丁松,但是佩爾森絕對是對付削球的頂尖高手,在其運動員生涯中對削球手保持著極高的勝率,就在半年前的世界盃團體賽他與丁松首次碰面時獲勝者就是他,而且,93、95和 97年連續三屆世錦賽中瑞對決的時候瑞典隊都曾試圖派他來抓中國隊的削球手王浩和丁松,可見瑞典隊全隊上下對其打削球的能力是給與充分信任的。
儘管沒有謝超傑和金澤洙那樣對付削球的銳利武器,也不具備老瓦那樣出神入化的球技,但是佩爾森繼承了瑞典桌球歷來的戰術素養高、手感好、打法全面和適應能力強的傳統特點,雖然他那堪稱當時世界第一的反手技術在削球打法面前沒有太多的表現機會,可其過硬的正手連續拉攻能力使他在對付削球的時候依然顯得遊刃有餘,對削球鏇轉精準的判斷能力讓他的失誤減少到最低。他在與削球手交戰中能夠很好地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沖吊結合非常好,落點意識強,削球手常常會被其牢牢控制住。
6、金澤洙
90年亞運會是金澤洙的成名之作。在男團決賽中,金澤洙一人連斬朝鮮隊三員大將,其中就包括李根相。金澤洙獨步乒壇的正手弧圈勢大力沉,進攻性選手與之交手通常都要以壓他的反手為主,但是,這一點削球手很難做到,削球打法球速較慢的特點給了金澤洙全台施展其正手殺傷力最大的空間,他的正手爆沖讓削球手難以防範,同時其相對薄弱的前三板技術和反手防禦能力,也可以很好地隱藏起來。
作為當時的世界第一直拍弧圈,金澤洙對削球手的威懾力是巨大的。儘管在94年瑞典公開賽上負於當時還沒有真正成名、處於極度神秘狀態下的丁松,但是到了95年世界盃團體賽中韓之間的半決賽上,中國隊竟然把丁松給雪藏起來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慮到韓國隊金澤洙等人的正手拉攻能力了得,同時已經對丁松有所了解,因而擔心使用他一不小心就會丟兩分。連當時正處於巔峰和神秘狀態下的實力派削球手丁松對他都沒有獲勝的把握,更何況其他大多的曇花一現的削球手了。
5、王勵
第一次看到王勵勤打球,是在96年的乒協杯男單決賽中,當時年僅18歲的他面對正處於巔峰時期的丁松,無論是比賽經驗還是技戰術水平都在對手之下,失敗並非不能接受的結果。但是,當他在99年世界盃小組賽不敵日本著名削球手松下浩二後,卻被蔡振華恨鐵不成鋼地批評為“低能”。
幸好,隨著年齡的增長,王勵勤的技戰術水平和比賽經驗都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更成為削球手極其不願意碰到的一名削球殺手。因為在削球面前,他的力量和鏇轉優勢體現得淋漓盡致,對削球手堪稱致命武器。08年的廣州世錦賽打朱世赫一場,朱世赫根本擋不住他的衝力十足的弧圈球,往往球一到了朱世赫的拍子上便彈飛了,防都防不住,根本談不上主動製造鏇轉。不過,王勵勤在對削球鏇轉的判斷上還不算完美,北京奧運會中國隊與希臘隊的小組賽上,與王皓配合雙打的王勵勤第一局就被對方一對不甚熟悉的削球組合用鏇轉嚴重干擾,進攻不是落網就是出界,猶如不會打球一般。
4、瓦爾德內爾
陳衛星曾這樣評價老瓦:“他是最會打削球的,他的擺短質量、變化、以及節奏,對削球手來說都是致命的,你根本找不到贏他的東西。”儘管“最”字不一定合適,但是,能夠得到當今世界乒壇最頂尖的削球手如此高的評價,說明老瓦對付削球功夫實在了得。
老瓦打削球,與羅斯科夫完全是兩種不同的風格,你很少看到他發死力量衝殺,他更多的是通過落點、鏇轉和節奏的不斷變化製造殺機,而一旦出了機會球,他也可以非常準確地把球打到對方難以撲救的地方去,同樣不大費勁。他對於鏇轉的敏感度比一般人要高許多,削球手富於變化的鏇轉,在他面前並不起多大的作用。削球手靠鏇轉變化來來“欺騙”對手,但卻經常被老瓦以其人之道還自其人之身。
不過,在瓦爾德內爾運動生涯的早期,他也曾在85年世錦賽男團決戰中輸給過陳新華,同時也在小比賽裡面被李根相贏過,還在94年瑞典公開賽上負於93年世錦賽團體決賽上的手下敗將王浩。
3、劉國梁
劉國梁的一夜成名是在92年的中國公開賽上,他一舉戰勝了瓦爾德內爾等諸多名將,其中就包括當時的天下削球第一人李根相。當時年僅16歲的他還算不上削球剋星,頭兩次與李交手都是險勝,而在93年亞洲杯他們的第三次同時也是最後一次交手卻以李的3:0完勝而告終。不過,那時的劉國梁的技戰術水平還不能與後來的他同日而語,隨著技戰術的完善,原來比較薄弱的正手拉攻能力大幅提升,並且他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為出色的前三板技術和台內小球技術,這種速度與變化俱全、控制與突擊結合的打法,加上精準的判斷和算計能力,劉國梁逐漸成為那種任何削球手見了都會極其“討厭”的削球殺手。
96奧運會,他在淘汰賽上遇到了日本著名削球手鬆下浩二,他的擺短和突擊讓對手的削球毫無用武之地,削球殺手本色展露無遺。
2、薩姆索諾夫
對於大多數攻球手來說,削球手是難纏的。但對於所有削球手來說,薩姆索諾夫同樣是難纏的。薩姆索諾夫身材高大,打法綿里藏針,儘管沒有很強的殺傷力,但是他基本功紮實,拉球穩健,忽輕忽重、忽轉忽不轉的弧圈球讓人難以適應,還有他那前後左右不停的落點調動,會讓削球手也耐不住性子著急起來,可是一旦削球質量不高,老薩的一板拉沖對削球手來說威力不小。而且,即便是被削球手抓住機會反攻一拍,他那出色的防守能力往往也能幫他化險為夷。
即便是近二十年來最優秀的削球手丁松,也坦言自己最難對付的外國選手就是薩姆索諾夫。兩人在96年世界盃、97年世錦賽等幾次重大賽事中相遇,獲勝的均是薩姆索諾夫,而且比賽中丁松並沒有多少獲勝的機會,基本給對手控制住了,尤其是其相對薄弱的防守能力,在薩姆索諾夫的弧圈球面前漏洞百出。一個削球手即便反攻能力再強,失去了削球這一基礎,失敗自然是難以避免的。可以說,在國際賽場上能夠另丁松如此狼狽的,也就薩姆索諾夫一人,削球殺手稱號實至名歸。
1、孔令輝
95年的天津世錦賽,丁松作為奇兵為中國隊重奪斯韋思林杯立下汗馬功勞,並在男單比賽中一路過關斬將,淘汰了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塞弗、公認的削球苦手的佩爾森和淘汰馬文*革的布拉什奇克等人,闖入四強後他與隊友孔令輝爭奪決賽權。但在這場比賽裡面,丁松被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不但發球搶攻戰術被破,就是其標誌性的削中反攻也完全沒有機會,失敗自然是情理之中了。
孔令輝打削球,與很多橫拍弧圈選手不一樣,雖然他正手殺傷力不及王勵勤大,鏇轉變化也沒有老瓦和薩姆索諾夫多,但是,他的進攻速度更快、拉球弧線更低,讓削球手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很難找到反攻的機會。另外,他的台內控制能力較強,有時喜歡通過小球的控制配合搶沖的戰術來一長一短地調動對手,最為經典的戰例就是97年世錦賽男團半決賽他與松下浩二之戰,他在肩部有傷、不敢發力拉球的情況下,硬是憑藉台內小球把對手贏了,賽後蔡振華主教練連誇他“這本來是只有劉國梁才打得出來的球”,可見其功夫之深。更難得的是,筆者與幾位熟悉桌球的球友查了很多歷史資料,始終沒有找到孔令輝輸給削球手的記錄,就算有,也肯定不是在比較大型的國內外比賽裡面了,這在十大殺手裡面是絕無僅有的,“削球殺手”TOP 1 的稱號當之無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