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大媽粽子

謝大媽粽子

嘉興著名特產、傳統名點,具有悠久歷史,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香糯可口,鹹甜適中而著稱。尤以鮮肉粽最為出名,被譽為“粽子之王”。

介紹

嘉善縣地處江浙兩省交界,滬杭中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物產豐富,而粽子、黃酒為嘉善縣主要特產食品。清朝大臣謝墉食味雜詠》介紹嘉善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如鮮肉粽,常在瘦肉內夾進一塊肥肉,粽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入米內,入口肥而不膩。謝墉是如此細緻地描寫過粽子。

每次到端午節,嘉善縣家家戶戶吃粽子,是最普遍的節日風俗。謝墉從小特別喜歡母親親手做的粽子,做官以後讓家裡的婦女自己做,多了,就在家門口開了一個店鋪,出售給楓涇鎮的鄉親,由於謝墉家人賣的粽子質量上乘,用料考究,製作精細,口味純正,四季供應,故久享盛譽,馳名於外,深受嘉善縣、金山縣、婁縣及其其它地方的食客的歡迎,人們一時遠赴楓涇鎮品嘗。因為賣粽子的是謝家的女性長輩,謝墉親自題寫了“謝大媽粽子”作為招牌。

典故

端午節,楓涇鎮大街小巷也是粽子飄香,還有人賣端午應季的水果。“謝大媽粽子”的招牌是肉粽,在楓涇鎮是很有名氣的,裡面的肥肉肥而不膩,那香菇味道有糯米香粽葉香助著令人回味。家人再把謝墉的《粽子》詩也帖上來助興:
“玉粒量來水次淘,裹將箬葉薴絲韜。炊余脹滿崚增角,剝出凝成細纖膏。土俗清明供祀墓,詩家端午吊離騷。年年節令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勞。”“念母勞”三個字就是對“謝大媽粽子”最好的讚賞。

做法

食材準備

主料:糯米、豬後腿肉
佐料:糖、鹽、紅醬油、白酒
其他:粽葉、草繩

製作

1.制餡:包制鮮肉粽的餡,用的是肥瘦適中去皮的腿肉,按橫絲紋切成長方形的小塊,然後放入盆內,不用醬油浸拌,而是加入少量的食鹽、白糖、味素、白酒等,用手反覆拌搓,直到肉塊出現“小白泡”為止。這樣的肉餡煮熟後特別香嫩,有火腿風味。如果按直絲紋切割,再用醬油一浸,肉不易煮酥,吃起來還有點醬油味。
2.淘米:糯米是包軋粽子的主料,不僅講究米質好,而且淘米時有訣竅。就是淘得快,洗得淨,最後用清水一衝,不再用手去攪拌。如此,過15分鐘左右,米中積水就可以瀝乾了。因為淘過的米吸水量少,用醬油拌米時,鹹味就容易吸收進去。
3.燒煮:燒煮時也和一般煮法不同,不是用冷水,而是用開水落鍋,不使粽子裡的味道走失。
用上述方法包制出來的鮮肉粽,剛起鍋時削開箬殼,放在瓷盆內,用筷子均勻地夾成四塊,塊塊有肉,糯而不爛。吃起來鮮滋滋,油津津,油而不膩,獨具風味。

營養價值

1.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為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糯米有收澀作用,對尿頻、盜汗有較好的食療效果。
2.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因為豬肉纖維較為細軟,結締組織較少,肌肉組織中含有較多的肌間脂肪,因此,經過烹調加工後肉味物別鮮美。
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