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五代十國

《講述五代十國》,是王連升編著,由山西出版集團,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往事:講述五代十國 中國往事:講述五代十國

《中國往事:講述五代十國》內容包括:蜀亂難治,天下第一——王建建前蜀、挑個好地兒我率先割據吧!——楊行密據淮南、消藩決心大、結果慘——李茂貞笑納十五州、藩鎮混戰爭奪傀儡皇帝——唐僖宗只是塊“招牌、不幸生在衰微的皇室——韓建殺十一王、奸臣與太監的戰爭——與皇帝無關的事、天子們的噩夢終結者!——朱溫“註銷”唐帝國、沙陀壯漢與碭山無賴——梁晉交兵等。

圖書目錄

蜀亂難治,天下第一——王建建前蜀

挑個好地兒我率先割據吧!——楊行密據淮南

消藩決心大、結果慘——李茂貞笑納十五州

藩鎮混戰爭奪傀儡皇帝——唐僖宗只是塊“招牌

不幸生在衰微的皇室——韓建殺十一王

奸臣與太監的戰爭——與皇帝無關的事

天子們的噩夢終結者!——朱溫“註銷”唐帝國

沙陀壯漢與碭山無賴——梁晉交兵

鳳翔之地鳳不翔!——李茂貞建岐

今天當皇帝,明天就滅亡——劉守光的下場

家族遺傳的殺人嗜好——後梁內亂

太宗附體,李唐中興——後唐滅梁

又一個蜀後主亡國——後唐滅蜀

千古奇聞,因戲亡身——鄴都之變

最有魄力的賣國求榮——石敬瑭獻遼燕雲地

重整河山的大英雄——劉知遠建後漢

走向黎明的最後一代——郭威建後周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柴世宗的英雄事跡

百家姓上第二姓——錢氏吳越

荒唐可笑的嶺南政權——南漢小朝廷

福建八十年——開閩聖王及其子孫

在夾縫中求生存——荊南高氏的小本經營

歷盡滄桑話湖南——馬氏楚國的是是非非

割據江東半壁江山——李氏建南唐

……

精彩頁內容

代末期,藩鎮割據,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這一系列的混戰中,有的軍閥一敗塗地,丟了性命,有的站穩腳跟,成為強大的割據勢力。朱全忠建立後梁以後,割據一方的軍閥紛紛稱王稱帝,國家進人五代十國大分裂的歷史時期。十國之一的前蜀建立者是原唐西川節度使王建。大順二年(891年),王建打敗了其他幾個軍閥以後,將四川大部攫為己有。開平二年(907年),王建在成都自立為帝,國號為蜀。前蜀領有劍南、山南五十四州之地,物產豐富,地勢險要,具有得天獨厚的割據自然條件。

王建,字光圖,舞陽人,先世為餅師。王建少年無賴,曾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排行第八,因此鄉親們稱他“賊王乙”。唐末,王建從軍,被忠武節度使杜審權提拔為軍校。僖宗避居成都的時候,忠武軍將鹿晏弘率八千人隨監軍楊復光與黃巢作戰。黃巢失敗後,楊復光將這八千人分為八都,王建、鹿晏弘等為其中的都頭。

光啟元年(885年),河中節度使王重榮爭兩池鹽利,與田令孜開戰,僖宗再次出逃興元。田令孜知禍由己出,自己已成眾矢之的,就推薦樞密使楊復恭為左神策中尉、觀軍容使,自己去作西川監軍。楊復恭掌權後,排斥田令孜的人,放逐王建為利州刺史。王建驍勇,不為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所容。光啟三年(887年)他見閬州(四川閬中)地僻人富,可為根據,就招合洞溪彝落,得八千人,沿嘉陵江而下,襲取閬州,自稱防禦使。楊守亮對他無可奈何。王建與東川節度使顧彥朗曾在神策軍共事,關係不錯。顧彥朗常派使者問存,饋送軍食。田令孜的哥哥、西川節度使陳敬碹見王建與顧彥朗相互友善,怕他們合兵對付西川,就和田令孜商量對策。田令孜說:“王建是我養子,他是讓楊守亮逼的,才出此下策。今天我寫一封信把他叫來,就是我們的人。”王建得信大喜,到梓州來見顧彥朗,說:“阿父田令孜讓我去成都。我如見到陳敬碹,求他給個大州刺史,也就心滿意足了。”就把家屬託付給顧彥朗,自選精兵兩千人,與侄子王宗鑼,假子王宗瑤、王宗弼、王宗侃、王宗弁馳奔成都。西川參謀李義對陳敬碹說:“王建是只老虎,說什麼也不能引到家裡來。”一語點醒了陳敬碹。他急忙派人阻止王建來成都,沿途增加了守備,可是王建已到了鹿頭關,見守關人不放行,大怒,破關而進,攻占漢州。顧彥朗聞訊,列軍相助,王建又攻占德陽。陳敬碹派使者責問王建,王建說:“阿父田令孜讓我來,到了家門口,又不讓進;要是顧彥朗也對我採取同樣的辦法,我連退路都沒有了,只好破關而前。”田令孜在城樓上說好話。王建在清遠橋上答禮,說:“我既沒有退路,只好做賊了。”顧彥朗的弟弟顧彥暉是漢州刺史,派兵助王建攻成都,打了三天,退回漢州。陳敬碹把這事報告給朝廷,朝廷派中使和解,雙方都不聽。

文德元年(888年),王建進攻彭州(四川灌縣),無功而返,大掠西川十二州。昭宗即位,王建、陳敬碹還在交戰,朝廷的貢賦因此斷絕。王建給昭宗上表,要求作邛州刺史,並請自討陳敬碹以贖罪。顧彥朗也上表請朝廷赦免王建,把陳敬瑄調走,以使兩川保持和平。這時王建在新都駐軍。綿竹土豪何義陽、安仁、費思惑等在當地擁兵自保,多的有一萬人,少的也有幾千人。王建派王宗瑤招降了他們。這些人向王建提供資糧,使王建的勢力得以發展。七月,韋昭度來到成都,在城下亮出了西川節度使的旗幟。但是陳敬碹不認賬。韋昭度說:“新節度使來了,你們為什麼不開門?”陳敬碹讓手下的人答道:“我們有先王的鐵券,你們難道要違抗先王的遺命嗎?”韋昭度進不了城,只好在城東設定行府。大順二年(891年),韋昭度率各道兵馬十餘萬人討伐陳敬碹已有一年多,餉運難以為繼,朝議打算休兵。三月,朝廷下制書恢復陳敬瑄官爵,令顧彥朗、王建各率所部回鎮所。成都被圍,城中糧食匱乏,滿街都是被遺棄的兒童。百姓中有人偷偷跑到韋昭度的軍營買米帶回城裡,被巡邏的士兵發現,韋昭度並不深究。陳敬碹當然也歡迎。這樣販米的人愈來愈多,但販賣的數量很小,不過斗升之間。他們把竹筒截成直徑一寸半、深五分的賣米量具,每筒米可賣一百多錢。因為無錢買糧餓死了很多人,搶劫現象也時有發生。軍民各自以強凌弱,然而將領和官吏殺了好多人也禁止不住。於是採用更殘酷的刑法,抓住以後,有的腰斬,有的斜劈,不斷有人被刑殺,可還是看不到以強凌弱的現象絕跡。人們見到的死人太多了,什麼也不怕。吏民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艱難,很多人想出城投降。陳敬瑄把這些人的族黨抓起來全都殺掉,氣氛十分恐怖。停戰的詔書傳到了成都,王建說:“大功即將告成,不能停戰。”就上表表示:“陳敬碹、田令孜抗拒朝命,罪不可恕。我願盡全力把他們討平。”韋昭度因王建不撤,也不好回長安。王建希望韋昭度快走,由自己獨攻成都,以便據而有之,就對韋昭度說:“現在關東藩鎮互相吞併,您應該早點回朝,與天子商議如何解決好這件事。陳敬碹不過是疥癬小患,交給我辦就行了。”韋昭度仍不能決定去留。

四月二十一日,王建暗令東川將領唐友通等在行府門前把韋昭度的親吏駱保抓走,凌遲處死,說他盜竊軍糧,韋昭度知道這件事的含義,便稱病把印節交給王建,書具文牒委任王建為三使留後兼行營招討使,交權當天就啟程返回長安。王建把他送到新都,跪在馬前獻酒,淚拜而別。韋昭度剛出劍門關,王建立刻派兵守住,不讓離去的軍隊再回來。韋昭度回到長安後,授職東都留守。P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