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古[詞語]

講古[詞語]
講古[詞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講古即說書、講故事。是講古藝人用閩南語泉州話對小說或民間故事進行再創作和講演的一種傳統語言表演藝術形式。這種民間技藝來源於古代的傳統說唱藝術。 《泉州講古》一書不乏知識性、趣味性的篇什。無論是追溯先人事跡、凸現歷史人物精神亮點的歷史人物傳奇,或是為名城名勝平添種種風情的美麗傳說,或是處處閃爍閩南民間人物智慧光彩的民俗笑話,均生動傳神,引導人們健康向上,值得一讀。 這本書字裡行間蘊籍了濃郁的鄉土情結和淳美的民間理想,傾注了熱愛泉州的民間文學整理者和方言編稿人的心血。但因民間故事,往往添加了老百姓的良好願望和說法在裡頭,不免有些誇張的成分,可能會有些許不符史實的地方,這點還讀讀者原宥。 2008年6月7日,講古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閩語講古

“說古今故事 ,講天地傳奇"(kang koo kim koo sir,ser thian te tuan ki)。訴說著泉州電視台閩南語頻道的欄目的開始!泉州電視台名牌欄目,經過十多年來運作,已成為泉州一種新的藝術品種走進千家萬戶。全新改後,一批個性鮮明的新講古人出現在欄目中,講古形式更加豐富,故事更為精

目錄

開元寺的傳說

東西塔的故事

洛陽橋的傳說——蔡端蔡端,本府為官

洛陽橋的傳說——觀音媽助橋錢

洛陽橋的傳說——誰人下得海

李五重修洛陽橋

清源山——老君岩

清源洞通洛陽橋

清源山——天侶呈瑞

清源山——俞大猷練膽石

清源山——狀元石

清源山——連心石

仙公山的傳說——何氏九仙

仙公山的傳說——掌上功名

仙公山的傳說——梅花深處

仙公山的傳說——仙鹿除蚊

仙公山的傳說——出米岩和仙腳跡

安平橋的故事

東並橋的傳說

姑嫂塔

聖墓與風動石

聖墓前的阿訇墓

天后宮的龍柱

承天寺景物

崇福寺大鐘

泉州南少林寺

俗語編:

阿公不值一個錫夜壺

小時偷拿針,長大偷扛杉

無糧思上樑,無米打和尚

人中進士,你拔死羊母

揀啊揀,揀著一個賣龍眼

三人五目,過後沒長短腳話

欄目介紹

《泉州講古》說古今故事 講天地傳奇

閩南語頻道周二、四、六19:53首播,周二、四、六08:35,周一、四、六16:05,周一、三、五23:45重播,新聞綜合頻道周二至周日06:30、周一至周六18:10重播 泉州電視台名牌欄目,故事更為精彩。

粵語講古簡

“原文再續,書接上一回。”每當這句熟悉的開場白每天是在固定的時間,通過電波從收音機傳出時,相信有許多人都會馬上全神貫注起來。因為小說連播要開播了。說到粵語說書(即講古)。興起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最為鼎盛。而生於八十年代初的筆者就是粵語說書的忠實聽眾,仍然在收聽。雖然所播放的故事早就已經聽得倒背如流,但每到那個特定時間還會情不自禁地去找收音機。

一說到粵語說書就不得不提到說書人,而這些說書人在筆者的心目中簡直可以說是語言藝術大師或者是語言藝術家。可以用語言將文字變得活靈活現,其中就要看說書人的表達功力,這就是說書魅力的所在。而當中的表表者就要數以下幾位。張悅楷、梁錦輝、林兆明、等等。當中就以張悅楷(楷叔)所留下的作品最為多,可惜的是上述的幾位名家不是仙逝就是年事已高,已經不能在上講古壇。筆者所知,只有顏志圖老師在廣州的某公園開設講古壇,但可惜的是聽眾越來越少。雖然說有專業的電台節目主持人偶然也會“客串”講古,但畢竟不是專職人員,感覺就相差甚遠。講古業的息微和後繼無人等阻礙,相信不久的將來粵語講古將會失傳。

講古類型

國前,本地閒間有飲茶講古習慣。講古,在缺少文娛活動的年代裡,是人們陶冶精神、增進知識的一種形式。有業餘的消遣的,也有以講古換取口食的。

業餘講古,就是晚上厝邊鄰里老人小孩走近閒間,聽聽有歷史知識的老人講述古代英雄人物,或長篇歷史故事,也有講“鹹古”的,就是世上的姦夫淫婦的亂倫事,這是一種消遣類型的講古形式。

也有一些落魄文人為了生活,以講古換取口食或少許錢米來維持半飢不飽的生活。他們學識較多,見多識廣,而且有一定語言表達能力。他們用滑稽的語言,多變的腔調,花詼動作講述長篇小說《三俠五義》、《薛仁貴全傳》、《楊家將全傳》、《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封神》等情節離奇有趣的故事、人物。或是《八美圖》、《唐伯虎點秋香》、《梵宮春色》等的佳人才子故事,讓聽者津津有味。他們以多少炷香來計算時間,在講演前先與閒間主人商定每炷香燒完多少米錢,再由主人向聽者收取還給講古者。

講古大師

張悅楷

林兆明

梁錦輝

林勁

葉振邦

李偉英

古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