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靚[品牌]

諸葛靚[品牌]

諸葛靚(jìng),字仲思,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之子。諸葛誕造反時,遣長史吳綱與諸葛靚一同赴吳求救,此後便留在吳國。寶鼎元年(266)十月,山賊施但等人劫持吳主孫皓之弟孫謙而造反,時諸葛靚與御史大夫丁固鎮守建業,施但以孫謙之命召二人,諸葛靚立斬來使,與丁固逆擊施但,大破之。晉伐吳時,諸葛靚曾勸丞相張悌不要輕身赴死,張悌以其受吳國大恩而言“今日是我死日也”,諸葛靚也因此垂淚而去。晉滅吳後,諸葛靚歸隱鄉里,終身不仕。其子諸葛恢在晉官至尚書令。

基本信息

簡介

諸葛靚

諸葛靚諸葛靚

個人資料 性別 男
籍貫 琅邪陽都
容貌暫無相關記載
官至 暫無相關記載
家族資料 父親諸葛誕
母親未知
配偶 未知
兄弟姐妹 暫無相關資料
子女 暫無相關資料
相關人物 暫無其他相關人物
曾效力過的勢力


介紹


諸葛靚 - 簡明演義傳記

(亮族弟)諸葛靚
諸葛靚是諸葛誕的兒子
其父諸葛誕是魏國的尚書、揚州的剌史,後被大將軍司馬胡奮殺害,所以諸葛靚逃往吳國,後官至大司馬,吳國被滅後,隱居起來,誓不與司馬氏合作
其子諸葛恢在晉國為官

史籍記載

《三國志·魏書·諸葛誕傳》及裴松之注  

(諸葛誕)遣長史吳綱將小子靚至吳請救。  

 【裴注】誕子靚,字仲思,吳平還晉。

《三國志·吳書·孫亮傳》

太平二年)五月,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以淮南之眾保壽春城,遣將軍朱成稱臣上疏,又遣子靚、長史吳綱諸牙門子弟為質。 《晉書·武帝紀》

(甘露)二年夏五月辛未,鎮東大將軍諸葛誕殺揚州刺史樂綝,以淮南作亂,遣子靚為質於吳以請救。 《三國志·吳書·孫皓傳》

(甘露元年)九月,從西陵督步闡表,徙都武昌,御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鎮建業。 (寶鼎元年)冬十月,永安山賊施但等聚眾數千人,劫皓庶弟永安侯謙出烏程,取孫和陵上鼓吹曲蓋。比至建業,眾萬餘人。丁固、諸葛靚逆之於牛屯,大戰,但等敗走。獲謙,謙自殺。  

 《吳歷》  (孫)皓在武昌,吳興施但因民之不堪命,聚萬餘人,劫(孫)謙,將至秣陵,欲立之。未至三十里住,擇吉日,但遣使以謙命詔丁固、諸葛靚。靚即斬其使。但遂前到九里,固、靚出擊,大破之。 《三國志·吳書·丁奉傳》 寶鼎三年,(孫)皓命(丁)奉與諸葛靚攻合肥。

乾寶《晉紀》  

吳丞相軍師張悌、護軍孫震、丹楊太守沈瑩帥眾三萬濟江,圍成陽都尉張喬於楊荷橋,眾才七千,閉柵自守,舉白接告降。吳副軍師諸葛靚欲屠之,悌曰:“強敵在前,不宜先事其小;且殺降不祥。”靚曰:“此等以救兵未至而力少,故且偽降以緩我,非來伏也。因其無戰心而盡坑之,可以成三軍之氣。若舍之而前,必為後患。”悌不從,撫之而進。與討吳護軍張翰、揚州刺史周浚成陳相對。沈瑩領丹楊銳卒刀楯五千,號曰青巾兵,前後屢陷堅陳,於是以馳淮南軍,三沖不動。退引亂,薛勝、蔣班因其亂而乘之,吳軍以次土崩,將帥不能止,張喬又出其後,大敗吳軍於版橋,獲悌、震、瑩等。 《襄陽記》  晉來伐吳,(孫)皓使(張)悌督沈瑩、諸葛靚,率眾三萬渡江逆之。……吳軍大敗。諸葛靚與五六百人退走,使過迎悌,悌不肯去,靚自往牽之,謂曰:“巨先,天下存亡有大數,豈卿一人所知,如何故自取死為?”悌垂涕曰:“仲思,今日是我死日也。且我作兒童時,便為卿家丞相所拔,常恐不得其死,負名賢知顧。今以身徇社稷,復何遁邪?莫牽曳之如是。”靚流涕放之,去百餘步,已見為晉軍所殺。

《晉書·諸葛恢傳》

(諸葛恢)父靚,奔吳,為大司馬。吳平,逃竄不出。武帝與靚有舊,靚姊又為琅邪王妃,帝知靚在姊間,因就見焉。靚逃於廁,帝又逼見之,謂曰:“不謂今日復得相見。”靚流涕曰:“不能漆身皮面,復睹聖顏!”詔以為侍中,固辭不拜,歸於鄉里,終身不向朝廷而坐。

《晉書·司馬伷傳》引晉武帝詔書 琅邪王伷督率所統……又使長史王恆率諸軍渡江,破賊邊守,獲督蔡機,斬道降附五六萬計,諸葛靚、孫奕皆歸命請死,功勳茂著。

其他相關記述

《世說新語·言語》
諸葛靚在吳,於朝堂大會。孫皓問:“卿字仲思,為何所思?”對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世說新語·方正》
諸葛靚後入晉,除大司馬,召不起。以與晉室有讎,常背洛水而坐。與武帝有舊,帝欲見之而無由,乃請諸葛妃呼靚。既來,帝就太妃間相見。禮畢,酒酣,帝曰:“卿故復憶竹馬之好不?”靚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睹聖顏。”因涕泗百行。帝於是慚悔而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