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股論經:中國證券市場基本概念辨誤

第1章 第2章 第6章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遠東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7月1日)
平裝: 24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47601891, 7547601898
條形碼: 9787547601891
尺寸: 23.6 x 16.8 x 2.2 cm
重量: 458 g

作者簡介

陸一,中學畢業即下鄉務農,1977年恢復高考,在農村參加高考被錄取回城。 20世紀80年代初,陸一在共青團上海市委研究室工作,80年代中期進入《世界經濟導報》,歷任記者、編輯、編委、要聞部副主任;在《世界經濟導報》工作期間,曾被評為首屆(1988年度)“上海市十佳記者”,獲1988年度上海市“好新聞獎”,並主編《球籍:一個世紀性的選擇》一書。 自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陸一一直工作在證券界,現供職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 在中國大陸近30年的社會、經濟、政治演變過程中,特別是在中國證券市場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陸一始終作為一個觀察者、研究者和記錄者,參與並親歷了諸多歷史事件……

內容簡介

談股論經:中國證券市場基本概念辨誤》所討論和辨析的僅僅是跟中國證券市場基本制度設計和安排相關的七組基本概念。這些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存在於市場體制安排的關鍵處,就給整箇中國股市的現狀造成了諸多矛盾衝突、並給市場的長遠發展帶來了無窮的後患……
這些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存在於參與市場的各類投資者頭腦中,使得市場參與者無法弄清楚自己所躋身的市場生態環境是否適宜自己,老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
這些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存在於市場監管者的頭腦中和行為出發點上,使得市場基本制度設計和監管體系安排往往南轅北轍、抓小放大……
作者在《談股論經:中國證券市場基本概念辨誤》中儘可能徹底地揭示清楚了這些概念的來龍去脈和演變過程。

媒體評論

我以為任何一個國家法治的完善部是和學者的角色地位有密切關係的。我們要看到,法學家也好、經濟學家也好、知識分子也好,還有另外一個社會歷史作用——就是要基於獨立精神和自由意志而仗義執言。從這一點來說,陸一君作為體制中人。能夠清醒地、獨立地、長年一貫地堅持對市場發展和社會轉型中的諸多問題,作超越部門、團體和利益群體的思考、研究和分析,並提出獨到的見解,這確實是難能可貴的,也體現了他作為一個公共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和歷史抱負。
——我國民商法奠基人,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

目錄

引言
第1章 證交所與證監會
一、催生我國證券市場(證交所)的是1989年的政治風波
二、促成中國證監會建立的是新股認購抽籤表釀成的社會衝突
三、“327事件”使得中國證券市場形成統一的垂直行政管理體系
四、從相關的法律規章演變和具體執行來看中國股市監管制度安排的特色
第2章 發行與上市
一、發行與上市的概念界定
二、全球主要證券市場有關發行與上市的制度安排和演進
三、我國發行與上市制度的演變
四、相關法律和規章的變化和界定
五、我國證券市場發行與上市制度形成的歷史因素
六、用發行監管替代上市監管的制度性含義
七、市場發展實踐要求政府監管機構執行《公司法》和《證券法》的相關規定
第3章 “大小非”與“大小限”
一、似是而非但必須區分的概念和定義
二、歷史遺留的“非流通股”
三、股改後新產生的“限售股”
四、在全流通和限售股等問題上需要進一步釐清的觀念
五、解決“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需要制度變革
第4章 股權分置還是國有股減持
一、國有股控股比例及不得流通的歷史由來
二、國有股不流通產生於政治約束還是經濟契約
三、國有股減持導致市場否決政策
四、股權分置概念的產生和改革的過程
五、股權分置改革取得了皆大歡喜的結果?
六、“股改行情”的技術含義
七、股權分置改革:還需要更多時間來認識和理解的命題
第5章 證券交易印花稅還是證券交易稅
一、印花稅和證券交易印花稅
二、我國證券交易的印花稅由來
三、證券稅賦的海外比較
四、證券交易印花稅逐漸凸顯政府財政收入職能
五、證券交易印花稅改革的方向
第6章 基金與基金管理公司
一、基金是政策工具還是監管對象
二、基金及其相關概念
三、從基金治理結構出發的分析
四、從基金法律框架出發的分析
五、基金業監管和治理的改善需要從基本制度重構開始做起
第7章 B股還是H股
一、B股市場是20世紀90年代全球資本市場上一個制度性的創舉
二、B股市場是地方政府為主的制度創新
三、中央政府用H股和紅籌股窒息了B股的市場活力
四、我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立足點的位移
五、全球證券交易所購併潮的啟示
六、我國證券市場對外開放戰略需要回答的幾個問題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