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笑[原瀏陽縣文聯主席]

談笑[原瀏陽縣文聯主席]

談笑接到孩子奶奶的求助,現場拿出五千元愛心基金送孩子住院治療,並馬不停蹄的開始為小雨晨進行募捐。談笑愛心基金——用愛心點亮希望,把歡樂傳向四方。運作一年以來,截至2010年6月1日,這支愛心基金已收到觀眾的愛心捐款一百七十多萬元,並向湖北地區困難民眾送出愛心捐款八十多萬元,向玉樹地震災區送出四十萬元賑災款。徐聰的節目播出後,短短几天時間內,《經視歡樂送》欄目組共為徐聰募集善款二十九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元。談笑一行聽說了余細華的情況後,立即拿著三千元愛心基金冒雪趕往她的家中,並迅速聯繫協和醫院為她進行檢查。

基本信息

詞語

詞目:談笑

拼音:tán xìao

基本解釋

[talk and laugh] 說笑;又說又笑

談笑有鴻儒。——唐· 劉禹錫《陋室銘》

談笑間。——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詳細解釋

1. 說笑;又說又笑。

《孟子·告子下》:“有人於此, 越 人關弓而射之,則己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 唐 劉禹錫 《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茅盾 《子夜》十四:“前邊大餐間裡還是熱鬧著談笑和牌聲。”

2. 形容態度從容。

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詞:“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宋 陸游 《書事》詩:“北征談笑取關河,盟府何人策戰多。”

人名

1.談笑,湖北經視主持人,現任《談笑工作室》總製片人,談笑愛心基金髮起人。工作經歷:1992年湖北電台《歡聲笑語》。1994年——2000年湖北文藝廣播《開心六六順》。 1997年湖北衛視《快樂雙休》。 1998年武漢有線電視台《相思樹下》。1999年武漢電視台《十萬大挑戰》。2000年——2002年湖北經視《非常家庭》。2002年湖北經視《天天都精彩》。2004年——至今湖北經視《經視歡樂送》《經視故事會》《快樂廚房》。

主持風格:親和幽默、有深度,現場氣氛控制能力強。

業餘愛好:讀書、游泳、看電影

最喜歡的格言:見識、常識、膽識、堅持

最喜歡的顏色:綠色

2.談笑,原名譚仲池,湖南瀏陽人。中共黨員。1975年畢業於瀏陽師範。1985年又畢業於中共湖南省委黨校黨政幹部培訓部。1968年應徵入伍,歷任航校學員,7491部隊教員,瀏陽縣楊否中學校長和高圻中學校長,縣廣播局編輯組長,中共瀏陽縣委辦公室副主任、縣委常委及宣傳部部長、縣委副書記,瀏陽縣副縣長、代理縣長。瀏陽縣文聯主席,長沙市文聯常委。1967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詩集《人生的風景》,詩集《芭蕉雨》、《月之夢》,散文集《夢系瀏陽河》、《愛情悄悄話》、《昨日的小屋》,專著《鄉鎮企業管理簡論》、《基層領導科學》,電視劇劇本《霧岸》(已錄製播出)、《秋之魂》,評論《凝重、深沉、冷峻、熾烈》、《借得凝重寫深情》、《莫忘了文藝家的責任》等。

愛心基金

談笑愛心基金——用愛心點亮希望,把歡樂傳向四方。

武漢市首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公益慈善基金——“談笑愛心基金”在荊楚大地剛一誕生,就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積極回響。運作一年以來,截至2010年6月1日,這支愛心基金已收到觀眾的愛心捐款一百七十多萬元,並向湖北地區困難民眾送出愛心捐款八十多萬元,向玉樹地震災區送出四十萬元賑災款。

湖北經視《歡樂送》欄目堅持“貼近民生,反映民情”,主持人談笑走街串巷,在為百姓帶去歡樂,提供貼心服務的同時,也發現一些居民的實際困難。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只需要幾百元的再創業啟動資金,或者只缺乏幾百、上千元就能夠讓家人擺脫病痛,甚至延續生命。在湖北經視加大對社會特殊人群和弱視群體的幫扶力度,實施系列幫扶行動的過程中,“談笑愛心基金”應運而生。

此後,觀眾通過《經視歡樂送》欄目這個慈善幫扶電視公益平台,對特困對象進行定向捐款。接受《經視歡樂送》欄目幫扶的事例數不勝數。

老河口年僅半歲的先天腸閉鎖患兒劉文遠,進食和排泄竟然都是通過嘴來完成。可是以打工為生的農民父母已無力為他進行後續治療。眼看孩子就要面臨生死劫難,孩子的父親含淚向《歡樂送》欄目組求助。談笑一行聞訊立刻趕到,現場從愛心基金中拿出一千元,讓孩子能夠繼續治療。在愛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小文遠隨之得以成功完成兩次手術並康復出院。

團風縣的肝膽外漏嬰兒童雅芳,去年十月出生時發現患有“巨大臍膨出”。也就是說。孩子的肝和膽都長在外面。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孩子的母親因家中無力救助小雅芳,整日以淚洗面。危急中,談笑等人帶著三千元愛心基金趕往小雅芳家中,並迅速聯繫武漢同濟醫院小兒外科專家為其治療,隨後又為她募集善款六萬餘元。經過治療,小雅芳的肝膽已基本擠進腹腔,脫離生命危險。

黃岡殘疾農民王文清,村里人叫他王傷心,變了形的雙手無力,雙腳也不能行走。常年“以腳代手”艱難度日。他有一個夢想,就是擁有一台電動輪椅能夠到村子的外面,並將家裡的小副食店開到縣城去。為了幫他實現夢想,談笑親自拿著觀眾的捐款到醫療器械公司“討價還價”,最終感動店方,並以優惠了兩千五百元的價格,將標價八千八百元的一台高級電動輪椅“賣給”王傷心。開著嶄新的輪椅,王傷心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黃岡十七歲白血病少年徐聰在出生前後兩年內,爺爺、爸爸和叔叔相繼去世,照顧婆婆和哺育孩子的生活重擔一下子落在徐聰母親的柔弱雙肩。徐媽媽靠四處打工艱難度日,好不容易將孩子拉扯大,不料幾個月前徐聰被查出患上白血病,徐媽媽四處求助,籌到的數萬元錢已給兒子化療用完。眼看中華骨髓庫已找到與徐聰配型完全吻合的骨髓供者,卻再也無力籌集高達二、三十萬元的骨髓移植手術費用。接到徐媽媽含淚的求助,談笑一行人匆匆趕往黃岡徐聰家中,送去了“談笑愛心基金”的5000元捐款。徐聰的節目播出後,短短几天時間內,《經視歡樂送》欄目組共為徐聰募集善款二十九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元。目前徐聰已經在北京順利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

東西湖困難居民余細華,右腿長得比腰還粗,數年來深受“橡皮腿”病痛之苦,卻無錢醫治。談笑一行聽說了余細華的情況後,立即拿著三千元愛心基金冒雪趕往她的家中,並迅速聯繫協和醫院為她進行檢查。其後的節目中,談笑更是不斷的為余細華募集捐款總計七萬元。日前,余細華已在該院成功進行了手術。

紅安的退役軍人鄧一川,一家三口在火災中燒成重傷。談笑從愛心基金拿出五千元,並呼籲電視機前的觀眾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節目播出後,談笑等人跑遍武漢三鎮為鄧家籌款。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努力下,共募集捐款33萬餘元,湊齊了一家三口的治療費用。

河南農民的孩子梁雨晨,突發腸道疾病生命垂危。家中一貧如洗,孩子的父母又因為承受不了壓力丟下孩子離家出走,頃刻間全部的壓力都壓在了奶奶的肩上。談笑接到孩子奶奶的求助,現場拿出五千元愛心基金送孩子住院治療,並馬不停蹄的開始為小雨晨進行募捐。短短三天時間,《歡樂送》欄目組就為小雨晨募集到三萬多元。目前,孩子的病情已得到控制,她的父母也在談笑的真心呼喚下回到孩子身邊……

近年來,《經視歡樂送》已經為上千位困難民眾提供救助資金和輪椅、助聽器、康復器械、電腦、電子琴等愛心物資方面的援助。

為進一步推進慈善幫扶工作,談笑工作室力求科學整合社會愛心資源。作為慈善公益平台、愛心樞紐站,《經視歡樂送》也正在電視傳媒與慈善公益事業相結合的新路上進行全方位的探索。

周汝昌的作品談笑

《談笑》原文:

笑,是反映內心的一種面部表情。“笑臉相迎”,“滿面春風”,“滿臉堆下笑來”,證明笑和臉的關係。“啟顏”,“霽顏”,“笑逐顏開”,文氣了些,說的卻是同樣的關係。“笑面虎”,“笑在臉上,苦在心頭”,情況不同了,“反映內心”云云,要重新研究了,可是“面部表情”依然有效。

臉,是籠統而言,笑,又與它的某些“局部”關係特別密切。一是嘴, “笑口常開”,“笑得合不上嘴”,固然易見;“抿嘴”笑,“撇嘴”笑, “咧嘴”笑,同是嘴的事,又各有千秋。不過,有時候嘴是不讓你看到使用何一形態的,“掩口胡盧”,你就只好去自己揣摩。

二是牙。文雅的人,大家閨秀,講究“笑不露齒”。可是“粲齒”,“齒冷”,免不了也略有表現。“笑掉大牙”,那就越發欲文雅而無從了。

三是下巴。“解頤”尚可,竟至“脫頷”,要請正骨大夫給“拿”一“拿”才行。

四是眼。打心裡高興,會“眉開眼笑”,會“笑得眼眯成一條縫”。

笑只和臉——不管“整體”還是“局部”——有關係嗎?亦不盡然。“拊掌”,在於手;“捧腹”,又關乎肚。

笑也有牽及全身的,“笑不可仰”,“笑彎了腰”,也還罷了,有時要“絕倒”。“笑得肚腸子疼”,還不打緊,“笑破肚皮”,甚至“笑煞”,那事情就非同小可了,勢須尋醫搶救。搶救無功,終於“笑死活人”,其事大概也是有過的吧。

“笑煞”之後,也不一定算完,因為還可以“含笑”於地下呢。

“冠纓索絕”,這非古人不辦。“噴飯滿案”,今人猶可試行。

笑因人而異其態。夫子定是“莞爾”,美人勢必“嫣然”。《紅樓夢》里的張道士理應“呵呵大笑”。“回眸一笑”,只能楊玉環。薛大傻子“呆霸王”決不會工於“巧笑”,他一發言,常常引起“鬨堂”“轟然”。

“粲然”,“囅然”,“然”,“譁然”,何嘗千篇一律?

論其聲音,“哈哈”,“嘻嘻”,“嘿嘿”,“嚇嚇”,“噗哧”,“啞然”,還有“咯咯”之類,大約用來形容少女的“銀鈴般的笑聲”。

“笑嘻嘻”,“笑迷迷”,“笑盈盈”,“笑吟吟”,又是各有一副神情意態。

辨其種類,“苦笑”,“傻笑”,“憨笑”,“假笑”,“陪笑”,“諂笑”,“冷笑”(雖無“熱笑”,但“冷笑熱哈哈”一語證明笑是有熱的),“暗笑”,“狂笑”,“奸笑”,“獰笑”。

也有“隱笑”,“淺笑”,“嬌笑”,“妍笑”,“長笑”,“佯笑”。這大抵過於“古雅”,但也無法罷免它們的存在權。

“會心微笑”,“相視而笑”,“付之一笑”,“仰天在笑”,“不覺失笑”,“無人自笑”,“似笑非笑”,“不笑強笑”……還有“皮笑肉不笑”(這種本領是最不易企及的)。

另有一類,“取笑”,“逗笑”,“招笑”,“貽笑”,“見笑”,“索笑”,“調笑”,“買笑”,“賣笑”。

至於“訕”“誚”“哂”“嗤”“譏嘲”“揶揄”……自然也難摒諸笑的大範圍之外。

笑是如此多彩,當我們想到這一點,也會“忍俊不禁”的。

我常常想,即此而觀,祖國語言是何等豐富,何等生動,這其間又反映出人民民眾對生活的體會是何等深刻,何等全面。漫畫家、創作家、表演家、說唱家、翻譯家、語言學者、社會學者……豈能不向這種寶庫中作一番巡遊探討。如果有這么一部詞典,能夠分門別類,蒐集古今雅俗的辭彙(“笑”的典故,另為一類,尚不在此數),讓人能夠一覽而得,其意義應是十分肯定的。

我這種想法,也許早有學者付諸實踐了,我還在此如數家珍,那就成了“笑柄”“笑料”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