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四家

說話四家

正文

宋元“說話”四家是指小說,講史 說經,合生 。

說話”是一種盛行於唐宋時期(公元7~13世紀)的民間技藝,“說話”藝術發展到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由於所敘說內容和表演風格的豐富完善,呈現出流派紛紜的局面,這時的說話藝人不僅人數多,而且分工細緻,出現了所謂的“說話四家”。

“說話四家”指的是“小說”、“說經”、“講史”和“合生”四種曲藝表演形式。小說家是“說話四家”中藝術技巧最成熟、最興盛的一家,小說家的話本通常稱為“小說”,都是講說短篇故事,一次或數次講完。題材除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外,大多取材於當代社會生活,與現實聯繫比較密切。講史家的話本通常稱為“平話”,講史以講說前代史書文傳,朝代更迭,歷史戰爭為主,題材廣泛,內容豐富,一般篇幅較長。為了講述方便,講史大多根據故事內容的需要進行分卷立目,以示情節發展的段落,後來逐漸演變成章回小說的回目。“說經”主要講說佛教經典和人物故事,也包括民間關於參禪悟道的題材。合生家是“說話四家”中勢力最小的一家,從現在很少的記載中推測,“合生”大概以講說當世故事為主,篇幅較短,一般一篇只講說一個故事。

“說話”藝人所用的底本,統稱為“話本”。話本的創作過程大抵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先有流傳的故事,其後整理成話本,說話人依據自己知識和技巧,仔細揣摩聽眾的心理,將原來口頭流傳的故事,重新加工,創作成為動人的說話節目,以後又加以整理而成。另一種情況是為適應說話藝人的說講需要,由當時的“書會”(說話人的組織)專門為說話藝人編寫的話本,利用當代新聞、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題材寫成的故事梗慨,表演時由說話人在此基礎上進行想像發揮。話本的創作都是為了說話人表演或傳授之用,實用目的很強。後來隨著說話伎藝的發展和市民民眾對文化娛樂的需要,以及印刷技術的進步,話本經過進一步的加工潤色,逐漸演化成書面的通俗文學。

配圖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