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理

說理

說理,指講明道理;服從道理,不蠻橫。語出漢揚雄 《法言·寡見》:“說天者莫辯乎《易》,說事者莫辯乎《書》,說體者莫辯乎《禮》,說志者莫辯乎《詩》,說理者莫辯乎《春秋》。”

基本信息

詞目

說理

拼音

shuōlǐ

基本解釋

1. [give a sermon]∶講明道理

說理充分

2. [be reasonable]∶服從道理,不蠻橫

你還說理不說理,如果說理,就聽我把情況說清楚

詳細解釋

1. 說明道理。

揚雄《法言·寡見》:“說天者莫辯乎《易》,說事者莫辯乎《書》,說體者莫辯乎《禮》,說志者莫辯乎《詩》,說理者莫辯乎《春秋》。”汪榮寶義疏:“《喪服四制》, 鄭 注云:理者,義也。” 南朝 梁王僧孺《初夜文》:“乃應病投機,解紛說理。”孫犁《秀露集·文學和生活的路》:“文字非常漂亮,說理透徹。”

2. 講理,不蠻橫(多用於否定式)。如:你這個人說理不說理?

內容簡介

說理

由陳嘉映編著的說理的目標是,通過在此一事上的說服,讓對方獲得理解,讓對方自己獲得理解的能力。說理的目標,若從根本上說,與其說是在此一事上讓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不如說是一種心智培育。哲學本來只是理,不是知識。我們常聽到,哲學與物理學的對話,哲學與建築學對話,這些提法誤導,好像哲學是與建築學等等相平行的專業。建築學家與經濟學家的對話,可說是學科間對話,他們大概會談論建築和財政的關係等等。建築學與哲學的對話,意思大概是說,建築學家現在要在哲學的層面上說話,不是學科間對話,是超學科對話。《說理》本書論證之深度和論理之嚴謹使其成為國內近三十年來少見之重要哲學著述,必將引起國內外學界的廣泛注意和關注。

圖書目錄

第1章 哲學之為窮理

§1.1 哲學是什麼

§1.2 好道與說理

§1.3 行止與言說依乎道理

§1.4 哲學大致就是窮理

§1.5 默會道理與明述道理

§1.6 道理在言說中成形

§1.7 成形者與未成形者是同一個嗎?

§1.8 因事說理和離事說理

§1.9 寓言

§1.10 拈花一笑

§1.11 講出了什麼道理?

§1.12 同一個道理的不同表述

§1.13 命題不是道理的絕對表述形式

§1.14 同一者可言說嗎?

§1.15 烹小鮮與治大國

§1.16 道與術

§1.17 道的位置

§1.18 鑿與虛

§1.19 “按道理說”

§1.20 大道立身

§1.21 道、理、道理

§1.22 道理、理、道、說理這些詞怎樣譯成英文?

§1.23 道理不是自然規律

§1.24 所以然或前因後果2

§1.25 機制還原

§1.26 思辨理論

§1.27 然與所以然

§1.28 哲學通過窮理達乎道

§1.29 窮理與常理

§1.30 自然理解

§1.3l 非常之事與非常之理

§1.32 系統說理

§1.33 貫通

§1.34 建築與網路

§1.35 體系需要生活世界的支撐

§1.36 統一思想就是沒思想

§1.37 哲學作為對話

§1.38 初級反思與哲學之為治療

§1.39 中西“哲學”的區別

第2章 哲學為什麼關注語言?

§2.1 語言轉向

§2.2 語言或概念vs.事質

§2.3 反形上學

§2.4 “眼睛是什麼?”有兩層意思

§2.5 “語義學上的發現”

§2.6 語言中凝結著根本的道理

§2.7 在種種精神客體中,語言何以高標特立

§2.8 說話只是為了讓人懂,行為不是這樣

§2.9 哲學檢視我們怎樣說到世界

§2.10 惟語言能論證

§2.11 概念考察

§2.12 概念考察的日常緣起

§2.13 概念考察之為知

§2.14 概念與道理

§2.15 概念的廣義和狹義

§2.16 概念考察與語詞分析

§2.17 日常語言作為證據的優越性

§2.18 概念考察之為“科學”

§2.19 不是“語言學轉向”

第3章 “哲學語法”

§3.1 維根斯坦使用“語法”一詞的大致情況

§3.2 維根斯坦論語法與邏輯的區別

§3.3 邏輯/語法vs.經驗的兩分與“中間地帶”

§3.4 維根斯坦評說哲學語法與普通語法之同

§3.5 維根斯坦評說哲學語法與普通語法之異

§3.6 研究者論兩者的區別

§3.7 形上學與語法任意性

§3.8 任意性的限制,自治性

§3.9 工具與實踐的自治性

§3.10 複雜工具

§3.11 對應與“負責”

§3.12 自然事實的不同角色

§3.13 使用者與研究者

§3.14 遊戲規則

§3.15 “規則”,烹飪與象棋

§3.16 “用法”,棋規與棋理

§3.17 約定與道理相交織

§3.18 哲學語法與普通語法(1)

§3.19 規則與道理

§3.20 哲學語法與普通語法(2)

§3.2l “深層語法”

§3.22 哲學語法與普遍道理

§3.23 本章小結

第4章 論理詞與論理

§4.1 長篇論理

§4.2 論理詞

§4.3 故事與論理

§4.4 移植詞

§4.5 大多數現代漢語論理詞是移植詞

§4.6 移植詞的漢化

§4.7 移植詞帶來的困擾

§4.8 移植詞與“中國哲學”

§4.9 論理詞作為論題名稱

§4.10 兩個層級間的跳躍

§4.11 論理詞用來明確標識兩分

§4.12 論理用法更準確嗎?

§4.13 新概念與舊語詞

§4.14 新概念和舊詞原來的含義是怎樣聯繫的?

§4.15 真義,“知行合一”

§4.16 改變本義或不改變本義

§4.17 本真術語

§4.18 被考察的語詞和用來考察的語詞

§4.19 語詞考察和用語詞來論理

§4.20 科學術語

§4.2l 語詞的理論負載

§4.22 論理詞與日常語言

§4.23 語詞“真義”與準一理論

§4.24 一定要用論理詞論理嗎?

第5章 感知與語言分析

§5.1 休謨與“感官感知”

§5.2 感覺資料理論

§5.3 語言分析方法

§5.4 應對語言分析攻勢

§5.5 “日常語言作為起點”

§5.6 “過度概括”和“簡單兩分”

§5.7 自然語詞與概括層次

§5.8 概括與說理

§5.9 兩分與分類

§5.10 我們看見的是什麼?

§5.11 感知、“感官感知”、“五官”

§5.12 五官之覺vs.內感知

§5.13 視覺vs.觸覺

§5.14 感覺語詞的錯綜聯繫

§5.15 看上去與實際所是

§5.16 證據一結論模式

§5.17 生理一心理感知理論與感覺資料理論

§5.18 看見圖案的周邊情況

第6章 親知與觀念

§6.1 有感之知

§6.2 親知的豐富性

§6.3 淺知深知

§6.4 two hundred and sixty thousands

§6.5 理解

§6.6 你怎么知道她是你媽媽?

§6.7 籠統所知

§6.8 觀念與觀念體系(意識形態)

§15.9 緣虛假的觀念行動

§6.10 何不跟著感覺走?

§6.1l 觀念批判

§6.12 觀念批判與概念考察

第7章 看法與論證

§7.1

§7.2 說理一論證,證實,證明

§7.3 為什麼要帶有說理一論證?

§7.4 抬槓

§7.5 論證只是裝飾?

§7.6 沒有事先看法的推論

§7.7 從自明者開始推論

§7.8 樹上十隻麻雀

§7.9 形式推論與框架

§7.10 直覺

§7.1l 靈感

§7.12 《靜靜的頓河》的作者

§7.13 看法與偏好

§7.14 看法的厚度

§7.15 論證的結構不是看法的結構

§7.16 假如《靜靜的頓河》是外星人所著

§7.17 不被說服與終極理據

§7.18 改變他人主張的諸多途徑

§7.19 口服與心服

§7.20 論證求取所以然

§7.2l 威脅、欺騙、利益之爭

§7.22 不憤不啟

§7.23 申辯式說理

§7.24 理據要多普遍?

第8章 普遍性:同與通

§8.1 我們從不同的角度關心普遍性

§8.2 universal和general

§8.3 理性的普遍性和經驗的普遍性

§8.4 相對主義

§8.5 “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

§8.6 抽象普遍性

§8.7 關係共相

§8.8 穩定的共同點

§8.9 “內在規律”

§8.10 人必有一

§8.1l 普適性

§8.12 英語沒有駢文

§8.13 翻譯同一性

§8.14 從相通而不是相同來理解普遍性

§8.15 普遍性之為特殊性的註腳

§8.16 典範與本質

第9章 事情本身與事實

§9.1 事實概念處在近代思考的核心

§9.2 事情與事實

§9.3 happening

§9.4 樹林與木材

§9.5 全部事實與相關事實

§9.6 複雜事實與原子事實

§9.7 從金星到星星不是確定事實

§9.8 事實的“分解”

§9.9 假象與事實

§9.10 確定事實的辦法多種多樣

§9.11 “終極不可懷疑的事實”和“沒有事實”

§9.12 有待解釋的事實

§9.13 突兀事實與平淡事實的相互轉換

§9.14 事實是獨立的還是互相聯繫的?

§9.15 同一個事實的不同說法(邏輯等價)

§9.16 是不是同一個事實的邊緣情況

§9.17 事實獨立是指不依附於特定立場

§9.18 雪和白有聯繫

§9.19 概念聯繫就是事物的一般聯繫

§9.20 確立一個事實屬於哪種一般事實

§9.21 經驗推理百密一疏,還需要證據

§9.22 事實對理論中立

§9.23 事實在情境中說話

§9.24 事實的說話方式

§9.25 減少語義联系

§9.26 轉向事實的說話方式不是“換個說法”

§9.27 “成績差”和“70分”哪個給出更多信息?

§9.28 印象有時比事實還重要

§9.29 理論上行與事實下行

§9.30 “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

§9.31 判斷不是偏好

§9.32 工具性價值與價值本身

§9.33 墨跡作為赤裸裸的事實

§9.34 價值中立

§9.35 所知與知者相聯

§9.36 社會科學

§9.37 窮理盡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