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盡的毛澤東:百位學者名人訪談錄

說不盡的毛澤東:百位學者名人訪談錄

《說不盡的毛澤東:百位學者名人訪談錄(套裝共2冊)》試圖以訪談的形式,用輕鬆通俗的語言去反映本來就不應該晦澀的關於毛澤東的種種話題。在我們採訪的100位名人學者中,有的和毛澤東有過直接的交往;有的對毛澤東有著深入的研究;有的既有交流,又有研究。《說不盡的毛澤東:百位學者名人訪談錄(套裝共2冊)》針對不同的情況分別提出不同的選題,本著毛澤東倡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討論中盡情地抒胸展臆,發表自己的見解。

內容簡介

《說不盡的毛澤東:百位學者名人訪談錄(套裝共2冊)》是一部百位名人學者訪談錄,把各位研究毛澤東的成果,通過交談的方式,輕鬆愉快地反映出來,或許對人們深入了解毛澤東有所幫助,這對我們也等於上了一百堂好課。

圖書目錄

上冊
說在前面
訪陸定一——毛澤東和中國的過去與今天
訪龔育之——兩場革命·兩次飛躍·兩大理論成果
訪石仲泉——毛澤東鄧小平:現代中國的兩位歷史偉人
訪張靜如——巨觀把握毛澤東
訪李銳——一個“社會理論”的歷史命運
訪趙福亭——毛澤東的幾次重大抉擇
訪陳晉——我看毛澤東的文化性格
訪高路——毛澤東與中國文史典籍
訪任繼愈——不研究神學,就寫不好哲學史
訪吳亮平——學個唐三藏,實是功德無量
訪臧克家——毛澤東的詩有“三新”
訪蔡清富——毛澤東的詩既要鑑賞又要研究
訪陳涌——毛澤東文藝思想之我見
訪李樹庭——文如其人,書如其人
訪莊福齡——講個大題目:如何建設當代中國哲學
訪雍濤——毛澤東的哲學構成體系嗎?
訪周抗——毛澤東的辯證法有什麼特色?
訪譚雙泉——有獨立心,是謂豪傑
訪蘇星——毛澤東不懂經濟嗎?
訪姚傑——毛澤東百戰百勝嗎?
訪廖國良——毛澤東軍事思想還有指導意義嗎?
訪張家裕——毛澤東在世界軍事史上的地位
訪周逸——毛澤東一生的願望:建設好一個黨
訪黃鑄——中國的民族問題解決得好
訪陳雪薇——知識分子的毛澤東與中國的知識分子
訪王興國——楊昌濟的得意學生
訪蕭超然——毛澤東和北京大學
訪黎永泰——青年毛澤東與中西文化
訪蓋軍——毛澤東上山前後
訪于光遠——與毛澤東同在一張餐桌
訪楊奎松——毛澤東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訪溫濟澤——聽毛主席的整風報告
訪張居華——《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影響遠至國外
訪李君如——毛澤東強調人的改造
訪趙勇田——毛澤東決策抗美援朝
訪汪澍白——建國後毛澤東的文化觀發生了變化
訪李希凡——毛澤東與《紅樓夢》
訪盧文——毛澤東、鄧子恢關於合作化問題上的三次論爭
訪李越然——毛澤東說,涉及主權的問題不能談
訪林蘊暉——探索社會主義,毛澤東的成與失
訪廖蓋隆——毛澤東晚年的失誤
訪金春明——“文革”起因十說
訪於南——從毛澤東處理“九一三”事件說開去
訪王年一——毛澤東晚年的一個側面
訪陳明——毛澤東對丁玲說:幾十年看一個人
訪金沖及——毛澤東和周恩來
訪陳紹疇——毛澤東和劉少奇
訪劉學民——毛澤東和朱德
訪章 學新——毛澤東和任弼時
訪吳克斌——毛澤東和陳毅
下冊
訪薄一波——我們怎樣紀念毛澤東
訪逢先知——關於毛澤東研究的幾個問題
訪楊超——毛澤東思想的三個要點——理論·歷史·現實
訪盧之超——探索中的三個突破和悲劇
訪姚旭——毛澤東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訪汪裕堯——換一個視角:毛澤東怎樣看待他自己
訪林克——讀書伴隨了毛澤東一生
訪齊得平——本世紀最珍貴的檔案文獻
訪高菊村——毛澤東和韶山“情結”
訪王行娟——毛澤東的三次婚戀
訪薛明、賀曉明——毛澤東和我們一家
訪陳荒煤——對毛澤東文藝思想應認真、全面地研究
訪王蒙——我看毛澤東
訪侯寶林——毛澤東聽我說相聲
訪艾克恩——毛澤東和延安文藝運動
訪劉熾——《東方紅》出了新作者
訪姜思毅——一座雄偉瑰麗的軍事理論大廈
訪袁德金——毛澤東和《孫子兵法》
訪胡長水——建國後的毛澤東與人民軍隊
訪宋一秀——《實踐論》《矛盾論》的寫作、流傳和發表
訪畢劍橫——毛澤東與中國哲學傳統
訪張承先——毛澤東教育思想和當代社會
訪崔奇——毛澤東關注《人民日報》的國際宣傳
訪彭大成——“唯楚有材,於斯為盛”的歷史之謎
訪蕭克——我經歷的紅四軍黨的“七大”
訪黃允升——30年代初:毛澤東的坎坷與挫折
訪郭洪濤——迎接毛澤東到陝北
訪林一山——延安黨的全國代表會議前後
訪林默涵——毛澤東三篇著作對我人生道路的影響
訪鄭新如——50年代對資改造的斷想
訪杜潤生——1955年前後毛澤東的變化並非突然
訪雷英夫——一場震驚世界的大炮戰
訪謝春濤——毛澤東和中國的1958年
訪張化——毛澤東與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訪竹內實——我看毛澤東的最大特色
訪施拉姆——美國人怎樣看毛澤東
訪基辛格——毛澤東極為睿智
訪德斯坦——毛澤東體現了一種哲學思想
訪特魯多——毛澤東是具有偉大理想的人
訪福克·耶諾——毛澤東的見解令人驚訝
訪弗雷澤——毛澤東被世界各國人民所尊重
訪平塔西爾戈——我雖未見過毛澤東,但對他十分尊重
訪吳正裕——毛澤東、魯迅——現代中國人民的驕傲
訪唐寶林——毛澤東和陳獨秀
訪張培森——毛澤東和張聞天
訪薛洪興——毛澤東和劉伯承
訪顧永忠——毛澤東與賀龍
訪黃瑤——毛澤東和羅榮桓
訪張麟——毛澤東和徐向前
訪范碩——毛澤東和葉劍英
後記
再版後記

後記

《說不盡的毛澤東——百位名人學者訪談錄》一書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全部脫稿。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毛澤東研究獲得了很大進展,但有一個問題,理論性較強,一般讀者感覺艱深。為此,我們搞了這么一本書,試圖以訪談的形式,用輕鬆通俗的語言去反映本來就不應該晦澀的關於毛澤東的種種話題。這是有關研究成果的一次小結,但我們想貼近更多的讀者。只有如此,學者才能與百姓交流,讓百姓認同。
在我們採訪的100位名人學者中,有的和毛澤東有過直接的交往;有的對毛澤東有著深入的研究;有的既有交流,又有研究。我們針對不同的情況分別提出不同的選題,本著毛澤東倡導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在討論中盡情地抒胸展臆,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們感覺,他們的看法和意見基本是前沿性的,反映了較高水平。
大凡名人,都很忙,但他們還是愉快地接受了採訪。陸定一老人本來已經擱筆,還是破例接待了我們。賀龍的夫人薛明同志摔了腰,是在床上接受我們採訪的,她趴在那裡為我們簽名,校正整理稿,令人感動。這樣的事很多。可以說,沒有他們的合作,便沒有這本書。
此書在成稿的過程中,得到了劉洪妹、曹雪琴、王淑珍、李泊、李秀珍、曹志為等人的諸多幫助。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組的同志為我們審閱了書稿。遼寧人民出版社李英健為此書的出版付出了不少心血。在此,我們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自知能力有限,還有許多該訪的名人學者沒有全部訪上,遺珠之憾和其他疏漏之處肯定難以避免。懇請讀者和專家對本書給予批評指正。
謹以此書獻給毛澤東誕辰100周年。
張素華 邊彥軍 吳曉梅
1993年12月26日於北京前毛家灣

序言

邊彥軍:這件事就要做完了。我們先整理出50篇,以饗讀者。下面的50篇,也爭取儘快與讀者見面。面對這一大堆文稿,說點什麼呢?道些苦衷、說些辛苦之類的話,讀者也能想像。因為現在乾成一件事,都不會太容易。
思來想去,我記起了恩格斯在馬克思逝世後曾說過的一句話:“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毛澤東有過敵人么?有過。恐怕最大的敵人是那個“舊制度”,為此,他率領20世紀的已經覺醒了的最廣大階層的中國民眾,乾成了他自己認為平生所乾的第一件事——最後建立新中國。
他有過私敵么?也許有過,比如他的妻子、弟弟、妹妹被槍殺,兒子被燒死。但他從來沒有把這些恩怨當作私仇,而認為是兩個對立階級間必然搏鬥的代價。他有過失去親人的痛苦,但更多的是關心普天下受苦難的大眾。
中國百姓有條純樸的信念,叫做:“滴水之恩,當作湧泉相報”。直到今天,當人們說到“毛澤東”這個名字時,還是說:“咱們毛主席”——我看,這就是最好的報答。
然而,毛澤東的確又是一個不容易說清的人物。他建成了一個新國家,希望她長治久安,因此,他又幹了他認為要做的第二件事。
這第二件事對中國人民來說又意味著什麼?經過十年夢魘,實踐作了回答。但事情仍然沒有那么簡單,所以又帶來對毛澤東的一系列議論、一系列之“謎”。
吳曉梅:大學畢業分配,我有幸坐到這張辦公桌前。自此,將毛澤東的文稿整理編輯出版成為日常份內的工作。總得有人去做這件事。
誰能否認他的魅力呢?他的思想博大而深邃;他樂於迎接挑戰,更不乏“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灑脫,卻又常為“小人物”掬一把同情之淚;他沉著若定,有時也喜歡出人意料讓人措手不及自己卻在一旁微笑;他好詞曲詩賦,每逢對手便高談闊論,卻脫不掉許多農家的習慣;他嘗過受打擊遭冷落的壓抑,更感受了高處不勝寒的孤獨;他不是神,卻是一個非凡的人;他足智多謀有膽有識,是中國乃至國際政治舞台的贏家,但後來輸給了自己……
走大街穿小巷,過鬧市進書齋,一輛腳踏車載著我許多感慨。
四季匆匆,每天都會有新感覺。時裝精品屋,證券股票交易,跳槽與“炒魷魚”,合資的企業獨資的公司,還有廣告拉鋸戰與物價指數……
如今,外面的世界一天比一天精彩,是不是?
如今,伏在巨人的身影底下生活,並不是所有的人所能作出的唯一選擇。這是我們時代的進步。
100個人眼裡有100個毛澤東。只是那個唯一的毛澤東不再醒來。只是我們擁有的今天是他那個時代的延續,這一點無法更改。
我面對著毛澤東,也面對著今天的生活。做你決定去做的每一件事並為此盡心盡力,我這樣對自己說,不僅僅是這本書。
張素華:有人說,不了解毛澤東,就無法了解20世紀的中國。
也有人說,毛澤東不僅是一個人,而且是一本書。面對他至今還感到對他的認識和理解遠遠不夠。
還有人說,分不清毛澤東的是與非,就邁不開現代化的步伐。
的確是這樣,毛澤東既很偉大又很複雜,有時他距我們很近,有時又距我們很遠。但我們必須了解他。這不僅僅因為他改變了中國的命運,而且因為他還影響著我們的現在。
那么怎樣才能更客觀更深入地了解他呢?有一天突發奇想,如果搞一部百位名人學者訪談錄,把各位研究毛澤東的成果,通過交談的方式,輕鬆愉快地反映出來,或許對人們深人了解毛澤東有所幫助,這對我們也等於上了一百堂好課。何樂而不為!次日和曉梅談起,她說好。又找邊彥軍,他說成。說乾就乾,我們三人騎上腳踏車,來往於各位之間。他們談毛澤東的情趣、性格,縱論毛澤東的成功和失誤、輝煌和悲哀,嘹望他在中國及其世界的地位,挖掘他的思想淵源,透視他和戰友們的關係等等。或深、或淺、或詳、或略,積數年之功,述各家之長。如果讀者能有和我們同樣的感受,首先要感謝他們。
1992年12月於北京前毛家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