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中國五千年: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詩說中國五千年: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中國詩歌淵源流長,從詩三百到楚辭、漢賦,魏晉南北朝的樂府。從唐詩、宋詞、元曲,到近代白話自由詩,無不飽含著詩人濃烈的情感,承載著民族發展的軌跡。《詩說中國五千年》以史為經,以詩為緯,將詩、史結合起來,以求能夠以詩證史,辨偽存真,補史書之缺撼,還歷史以真實,賞詩歌之優美,品歷史之厚重。本書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本書精選了各種題材的紀事詩,採取“因事系詩”體例,編著了這部書,試圖從文史的切合點上尋找真實歷史,欣賞詩歌藝術,傳播知識,使廣大文學愛好者通過系統閱讀史詩認識一部中華五千年興亡史,使廣大史學愛好者從中領受詩歌藝術的社會感染力,提高文學藝術修養水平。

內容簡介

中國詩歌淵源流長,從詩三百到楚辭、漢賦,魏晉南北朝的樂府。從唐詩、宋詞、元曲,到近代白話自由詩,無不飽含著詩人濃烈的情感,承載著民族發展的軌跡。《詩說中國五千年》以史為經,以詩為緯,將詩、史結合起來,以求能夠以詩證史,辨偽存真,補史書之缺撼,還歷史以真實,賞詩歌之優美,品歷史之厚重。本書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卷。

圖書目錄

一 遠古傳說時代及夏朝
(一)歷史概況
(二)詩選
二 商代
(一)歷史概況
(二)詩選
三 西周及春秋戰國
(一)歷史概況
(二)詩選
1 周民族的興起與滅商
2 周代的階級壓迫與剝削
3 周代的禮樂與祭祀
4 周代統治者的荒淫腐朽
5 周代的戰爭征伐
6 周代的農業生活
7 周代的社會風情
8 戰國紛爭
四 秦漢時期
(一)歷史概況
(二)詩選
1 秦朝的暴政
2 楚漢相爭
3 蕭規曹隨
4 呂氏篡政
5 王莽篡政
6 漢代的階級壓迫與剝削
7 漢代的戰爭與徭役
8 漢末政治腐敗與世風士風的變化
9 漢代農業水利
10 漢代的世俗民情
11 漢末董卓之亂與軍閥混戰
五 三國曹魏時期
(一)歷史概況
(二)詩選
1 三國曹魏時期的軍事活動
2 鄴下文人集團的游娛生活
3 曹魏宗室矛盾
4 魏末險惡政治與士人心態
六 晉代
(一)歷史概況
(二)詩選
1 西晉滅吳
2 西晉社會的浮華生活
3 八王之亂
4 永嘉之亂與西晉滅亡
5 晉代門閥政治及庶族士人的反抗
6 晉代文士的生命意識
7 晉代社會的隱逸風氣
8 晉代文人名士的清談習氣
七 南朝
(一)歷史概況
(二)詩選
1 劉宋北伐
2 劉宋宗室的內訌
3 士族勢力的衰落
4 侯景之亂與梁朝滅亡
5 南朝文人的山水娛情之風
6 南朝文人士大夫的佞佛之風
7 六朝社會的市井風情
八 北朝
(一)歷史概況
(二)詩選
1 南北交流與羈北文人的愁苦心態
2 戰爭生活與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
3 階級壓迫與勞動者的貧困生活
4 北朝的社會風情
作者作品索引
後記

文摘

書摘
一 遠古傳說時代及夏朝
(一)歷史概況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中華文明光輝而燦爛。早在180萬年前
,我們生活的這片神奇而有魅力的土地上就有遠古人類的活動。中國大地上
的遠古人類,最早出現在黃河、長江、遼河流域和西南地區。在雲南元謀縣
,科學家發現了兩顆門齒化石,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最
早的遠古人類。元謀人屬於舊石器時代的早期。目前發現最豐富的舊石器時
代早期的遺址是位於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其
次是藍田人遺址。從北京人的遺址遺存看,北京人已經學會用天然火併保存
火種,主要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的遺址發現得就更
多了,如山西襄汾丁村遺址、山西陽高許家窯遺址等,這一時期的人類屬於
早期智人,同前期直立人相比,他們在石器製作上已有了很明顯的進步。距
今約18000年前,在北京周口店地區,又生活著一群遠古人類;考古學家把
他們稱為山頂洞人。山頂洞人過著集體的生活,是由血緣關係結合起來的族
類群體。他們靠採集、狩獵生活,還會捕魚,已學會人工取火,掌握了磨光
和鑽孔技術,並能用骨針縫製衣服。山頂洞人集體生活,集體勞動,共同分
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從北京人到山頂洞人,人類的發展經過了數
十萬年,除了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外,社會關係也在發生著變化。與生產
力發展水平相適應,人類從舊石器時代過渡到新石器時代,我國遠古人類步
入了氏族社會。
約從10000年前開始,人類進入了母系氏族社會。所謂母系氏族,就是
每個氏族的全體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的老祖母,他們是以母系血緣為紐帶聯結
在一起的。在母系社會中,婦女對財產的支配權大於男子,氏族家庭是以女
子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呂氏春秋一恃君覽》說,“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
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
,無進退揖讓之禮”,指的就是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的情況。浙江餘姚的河姆
渡文化、河南的前仰韶文化、西安的半坡文化、東北的紅山文化都是母系氏
族社會文化的代表。在他們的經濟生活中,雖然採集和漁獵仍占重要地位,
但農業和飼養業的出現改變了他們原來的生活方式,成為他們經濟生活中劃
時代的大事。他們的手工業也很有成就,尤其是陶器的發明和製作,使人類
第一次改變了對自然物的依賴,集中凸顯了人類的智慧和文明的曙光。
約5500年至4000年前,母系氏族社會為父系氏族社會所取代,我國遠古
人類進人了父系氏族社會,從此,男權的時代開始了。後期仰韶文化、黃河
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山東的龍山文化、長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和下游的良渚文
化等均屬於父系氏族社會文化的代表。
父系氏族社會是一種新的社會文化體系,也是人類歷史發生的最深刻的
變革之一。這種變革是同當時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的
進一步發展,男子在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社會中心自然發生偏移
,因此,從母系氏族社會發展到父系氏族社會,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
求。在父系氏族社會中,男性的財產權和社會地位高於女性,家庭婚姻關係
也由母系氏族社會的“從妻居”改變為“從夫居”,子女自然不再屬於母系
氏族的成員而成為父系氏族的成員,成為父親財產的繼承者。在父系氏族社
會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勞動成果的有所剩餘,一些人能夠占有他人
的勞動成果,並利用已占有的勞動財富役使他人,於是,貧富現象出現,私
有財產開始萌芽。貧富懸殊的變化是階級產生的基礎,到父系氏族社會的後
期,氏族社會開始走向瓦解,階級社會開始出現。P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