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的職業藝術

在博物館的管理中,解說和宣傳這一重要的工作環節與文物的考察、研究、保護、陳列等工作同等重要。 20世紀以來,中國博物館和博物館的解說工作經歷了誕生、成長的過程,歷經艱辛聲東坎坷和風雨考驗走回了成熟和榮。 從事博物館教學、研究、解說的博物館專業工作者已經超過了10萬人。

內容介紹

《解說的職業藝術》從職業最佳化的角度給解說員以專業化的系統培訓,重視博物館“面向生活、面向實際、面向民眾”的教育功能,讓物質的和精神的“博物”吸引觀眾,愉悅觀眾。“積極有為的教育科研使教育者獲得生命力和尊嚴,是提高教育者地位的根本”。《解說的職業藝術》鼓勵解說員積極投身到博物館實踐教學和研究中,把每一場解說都作為一次實踐鍛鍊的機會,把每一場解說都作為不斷創造方法、豐富技巧的實踐,在行動和反思中改善解說效果,將日常工作經驗積累成應有的學術地位。同時,用實際行動糾正人們認為解說員是吃青春飯的誤會和偏見,對建設文博工作者隊伍起到積極作用。
一項調查顯示,在博物館的各種展示材料中,文字說明的吸引力,遠遠要遜色於解說員面對面解說。很多參觀者是不看展品說明的,即使閱讀了展品的文字說明,其平均閱讀時間也僅10秒而已,而且通常是在參觀的30分鐘之後才開始閱讀,展品的文字說明雖然對觀眾領悟和理解展品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些專業性太強而缺乏普及性的術語會使觀眾很難耐心閱讀。因此近年來,一些專家和學者指出,如果博物館能夠提供給觀眾視覺的、感官的、娛樂的、社交的、學習的等方面的更多體驗,博物館的教育效果會有更為實際的收穫。
任何博物館的文物都是要靠實實在在的陳列和展出才能把歷史與現代的人們聯繫起來,而博物館的解說員就是博物館實施宣傳和服務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他們已經從單純的解說員進步成為一種有著歷史的、文化的、科學的、藝術的等多方面專業知識的研究者和傳播者。在博物館的管理中,解說和宣傳這一重要的工作環節與文物的考察、研究、保護、陳列等工作同等重要。
20世紀以來,中國博物館和博物館的解說工作經歷了誕生、成長的過程,歷經艱辛聲東坎坷和風雨考驗走回了成熟和榮。現在中國各種類型的博物館已發展到多達2000餘座。從事博物館教學、研究、解說的博物館專業工作者已經超過了10萬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