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軍裝

解放軍軍裝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是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時部隊穿的國民革命軍的服裝而改裝的,到2007年先後已經有七個版本的軍服。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採用的是2007年換裝的“零七”式軍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中國工農紅軍建軍初期,系紅領巾以示區別。1927年9月,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湖南秋收起義,穿的是各式服裝,佩帶紅布袖章,以此象徵是一支紅色部隊。這個時期,一部分軍服是靠打土豪或從戰場上繳獲來的,另外一部分則依靠當地民眾義務縫製,沒有統一的樣式。

紅四軍在1929年3月攻下了閩西重鎮長汀城後,仿照蘇聯紅軍的軍裝(中山裝式,下有兩個口袋)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趕製了4000套軍裝——在軍衣的領子上縫上2塊紅布領章,八角帽前縫上五角星。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紅軍服裝是灰色粗布中山裝,戴八角帽;綴布質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1929年5月1日,中央蘇區的紅軍為了紀念列寧逝世5周年,在紅領章和紅帽徽周圍鑲了黑邊。以後,各根據地紅軍的服裝據此逐漸統一,顏色多為灰色。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軍服,八路軍為土黃色,新四軍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細布,號碼不分大小,上衣長度一律為“二尺五”。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服裝樣式與抗日戰爭時期相同。1946年10月,我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八路”、“新四軍”臂章,各部隊分別佩帶標有番號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戰爭後期,我軍接管了一批國民黨軍隊的軍需工廠,從而初步具備了統一生產和供應服裝的條件。1949年1月,軍委後勤部規定了全軍統一的服裝樣式。軍服為黃綠色棉平布中山裝,胸前佩帶長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頭戴解放帽,帽徽為“八一”紅五角星。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

建國後,人民解放軍自從1950年統一軍服制式,經歷了1955年軍銜服裝、1962年定型生產的“六二”式軍裝。此後,解放軍軍服幾經更新換代,先後進行了12次軍服改革調整。

“六五”式軍裝1965年6月1日取消軍銜制後,改裝“六五”式軍裝,全體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綴紅五角星帽徽和紅領章。

“七一”式軍裝1969年,隨著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研製了滌錦棉三元混紡單衣,1973年裝備部隊,稱“七一”式服裝。套用合成纖維紡織品作軍需服裝和裝具,這在我軍服裝發展史上,是一次劃時代的改革。

“七八”式軍裝“七八”式服裝是“七一”式的改進型,它以減重為目的,全面套用合成纖維紡織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軍裝“八五”式軍裝基本沿用1955年樣式,與“七八”式服裝相比,其明顯區別在於布料和樣式的徹底更新換代。

“八七”式軍裝“八七”式軍服是1987年經中央軍委批准定型的。1998年10月2日起陸續裝備部隊。這套服裝除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外,還特別設定了文工團員用的演出服和軍樂團、儀仗隊的禮賓服。另外,還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種特種服裝。1990年開始配發了87式制式襯衣。1992年,中央軍委決定:文職幹部配發制式服裝,戴文職肩章、領花。用“八七”式系列軍服裝備部隊,是我軍軍服史上一個突破。

“九七”式軍裝1993年初,我軍開始研製面向21世紀的新一代軍服。新一代軍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裝的優點,吸取了國際上先進國家軍服的長處,與87式軍服相比,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較大的改善。尤其是樣式、顏色更為美觀、大方和協調,形成了陸軍以棕綠色為主色調、海軍以白色和藏青色為主色調、空軍以蔚藍色為主色調的三軍顏色體系。97式軍服共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與87式服裝相比,主要增加了禮服、夾克常服、毛衣、體能訓練服、戰士皮鞋、作戰靴及國際通用的貝雷帽等品種,新增了綬帶、軍種胸標、姓名牌、臂章等服飾標誌。97式軍服於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駐港部隊試穿,1999年裝備駐澳門部隊,駐國外武官配發了97式禮服,全軍其他單位未裝備。

“九九”式軍裝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開始統一配發99式長、短袖制式襯衣和貝雷帽,同時取消已裝備部隊多年的87式長、短袖制式襯衣。99式制式襯衣採用了先進的紡織和原液染色等技術,與87式制式襯衣相比,在樣式結構、用料、顏色和加工工藝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提高了穿著舒適性。長袖制式襯衣官兵均為束腰式;短袖制式襯衣軍官、文職幹部為夾克式,士兵為束腰式。陸海空三軍襯衣顏色為各軍種基本色,陸軍為淺綠色,海軍為本白色,空軍為淺蔚藍色,體現了三軍特色,形成了系列。這次向全軍官兵配發的貝雷帽為我軍首次裝備。貝雷帽採用國際通用樣式,用料為細羊毛,顏色為陸軍深棕綠色、海軍深藏青色、空軍深蔚藍色。貝雷帽的配發,較好地解決了過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熱和不便攜帶的問題。

2004年12月1日,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士兵和部分軍校學員統一換髮用仿毛面料製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換髮用同一材料製成的04式夏常服。我軍士兵現行著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稱“的確良”的滌棉平布製成,冬常服用俗稱“滌卡”的滌棉卡其布製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異複合化纖長絲織物”為服裝面料,外觀、質感與毛料無異,保暖性、防風性、透氣性和密度都達到毛料的指標,而且有更好的抗皺保型性,能抗靜電,可水洗,易乾,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樣式與87式常服相同,服裝板型有一定改進,腰身比較明顯,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個品種。04式士兵大檐帽、空軍士兵冬帽和陸軍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黃綠色改為棕綠色,04式海軍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藍色改為藏青色,04式空軍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綠下藏藍改為上棕綠下藏藍。

為配合04式士兵常服著穿,我軍首次為除海軍海勤和駐香港、澳門部隊以外的士兵配發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超細纖維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黃牛正面革。

2005年11月11日,空軍開始統一換髮05式常服。空軍新常服顏色為藍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換髮,標誌著空軍從此擁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與使命任務相配套的常服,結束了50多年來空軍常服採用陸軍土黃色上衣和海軍藏藍色褲子上下顏色不統一的歷史,實現了與空軍工作、訓練、作戰環境相一致。

主要標誌

決裂舊時代的服飾

人民軍隊在成立之初,並沒有自己的軍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的槍聲宣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誕生。起義部隊大多數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為和舊軍隊區別開來,起義部隊官兵每人系一條紅領巾。同年的秋收起義中,由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安源路礦工人,平江、瀏陽農民義勇軍組成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穿著各式服裝,但都佩戴著紅布袖章。紅領巾、紅袖章,代表著與舊時代的決裂,象徵紅色的軍隊。

創造新歷史紅軍的象徵

中國工農紅軍初期的服裝主要靠自製或從敵人手中繳獲而解決,沒有統一的樣式。紅軍製作軍服的材料來源:一是從城裡買來;二是把打土豪沒收來的衣服和布料加以改裝。紅四軍在1929年3月攻下了閩西重鎮長汀城後,仿照蘇聯紅軍的軍裝(中山裝式,下有兩個口袋)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趕製了4000套軍裝——在軍衣的領子上縫上2塊紅布領章,八角帽前縫上五角星。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紅軍服裝是灰色粗布中山裝,戴八角帽;綴布質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1929年5月1日,中央蘇區的紅軍為了紀念列寧逝世5周年,在紅領章和紅帽徽周圍鑲了黑邊。以後,各根據地紅軍的服裝據此逐漸統一,顏色多為灰色。

紅軍軍裝和小八角帽的設計者是山西省榆次市西赫村人趙品三,他是榆次最早的黨員之一。第3次反“圍剿”後,趙品三調到中央紅軍學校任俱樂部主任,時任中革軍委總參謀長、瑞金衛戍區司令、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的劉伯承,有感於紅校學員著裝的雜亂,把設計軍服的任務交給了他。趙品三開始時仿照蘇聯紅軍軍服樣式設計,上衣是緊口套頭的,很不適合南方的氣候。後改為開襟敞口的,並綴上紅領章,軍帽用適合中國人臉型的“小八角”式列寧帽,帽中央綴一顆紅五角星。趙品三設計的軍服,得到了劉伯承的認可,並隨之普及開來。

抗日精忠情 臂章標身份

抗戰全面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服裝、標誌基本與國民黨軍隊相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卻清楚地標明了自己的身份。八路軍佩戴“八路”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新四軍”或“N4A”的臂章。八路軍的軍服顏色多為土黃色,新四軍多為灰色。幹部與戰士的衣服樣式僅在口袋上稍有區別。抗戰初期,八路軍戴的直筒加圍的圓頂帽上佩有國民革命軍的小帽徽,後逐步取消。

戰略反攻後首統服樣式

在解放戰爭後期,軍需工廠已粗具規模,為全軍統一服裝樣式、統一生產、統一供應提供了物質條件。1948年12月,軍委後勤部召開全軍後勤會議,將軍服確定為黃綠色棉平布中山裝,標誌符號由臂章改為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黑字白底紅邊的布胸章,帽子改為圓形短檐帽(即“解放帽”),佩戴“八一”紅五星金屬帽徽。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統一服裝樣式和色彩。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

款式發展

50式軍服女裝引潮流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很快由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三大軍種。根據部隊正規化建設的要求,總後勤部組織專門人員設計出新的軍服和帽徽,1950年1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批准1950年軍服裝備部隊,50式軍服按陸、海、空軍幹部、戰士和女軍人區分,並有夏服和冬服之分,陸、海、空三軍佩戴統一制式的帽徽和胸章。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第一次有了統一制式、統一標準的軍服。其中,女軍人的夏服和冬服——連衣裙、立翻領、套頭式、長袖、中腰有布制腰帶、裙子下擺長及膝蓋以下、雙排十粒扣、緊袖口、西式褲,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了我國女性最流行的服裝樣式。

55式軍服走向正規化

八路軍軍服1953年1月9日,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實施軍銜制度準備工作的指示》,總後勤部擔負研製軍銜服裝的任務。軍銜服裝參照了蘇聯和東歐國家軍服樣式,結合我國服裝特點進行了設計。55式軍服首次突破了單一制式軍服,分禮服和常服兩類,禮服配發校官以上軍官。以後經過10年不斷改進,55式軍服日臻完善,邁出了我軍軍服向體系化、系列化發展的第一步。

1958年和1964年,先後對55式軍服用料、領章樣式、冬服結構等作了一些變動和改進。主要有:1958年將士兵的船形帽改為解放帽,軍官平時戴解放帽,佩帶新式領章;各級軍官的夏常服和尉官的冬常服用料,均改用棉平布。1964年,為部隊配發了由罩衣、緊身棉衣、絨衣等構成的多層次冬服,取代了以往的“老棉襖”。

65式軍服史上最知名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的決定》。24日,國務院公布了關於我軍新的帽徽、領章和部分軍裝樣式的決定。全軍官兵一律佩戴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稱之為“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取消大檐帽和女軍人無檐帽,全軍男女軍人均戴解放帽。海軍軍服樣式改為與陸、空軍相同,顏色為深灰色。當時,全軍幹部和戰士,男、女軍人軍服衣料、式樣基本相同,人們只能從上衣口袋區分幹部和戰士,以領子區分男服女服。這是我軍軍服發展史上的一個倒退。

但65式軍服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我軍影響最大的一代服裝。一是裝備的時間最長。從1965年至1985年,65式軍服包括改良型71式、74式和78式軍服,整整實行了20年。二是發行量大。這20年間是我軍兵員最多的時期,累計應該有數千萬名解放軍官兵穿過65式軍服,而民間各種仿製的更數以億計。解放帽和軍用挎包成了年輕人的時尚,綠軍裝形成了全球史上最大規模最長時間的服裝流行。我軍65式軍服代表了一個時代,許多國家的軍服都曾借鑑了65式軍服的優點。毋庸置疑,在世界軍服發展史上,中國的65式軍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74式軍服引領衣流行

1971年,我軍自行研製了滌綸、錦綸、棉花三元混紡府綢夏季單衣面料(滌綸占50%,錦綸占17%,棉花占33%),總後勤部1971年6月4日批准採用這種合成纖維紡織品製作的軍服定型和批量生產,定名為71式軍服,軍服顏色也由深棕綠改為草綠色。這期間,海軍的灰色軍服由於沒批准,而恢復了1955年的服裝樣式。與棉布相比較,這種俗稱“的確良”的三元混紡布新式面料,挺括、不縮水、洗後易乾、顏色鮮艷、不易褪色,深受廣大指戰員的喜愛,這是我軍軍服面料一個質的飛躍。71式軍服提高了軍服牢度,改善了外觀,減輕了重量,使我軍軍容得到了較大的改善。1974年又為女軍人夏季配發了裙子,1975年女軍人著夏服時開始戴無檐帽。

74式軍服的影響除了西沙群島海戰以外,恐怕最大的影響就是對中國婦女服裝的影響。受65式軍服男女不分的影響,文化大革命爆發後一個較長的時期里,中國婦女的服裝也不可避免地帶有男性化的特點,無論冬夏,女同志都一律穿長褲。即使天氣再熱也都如此。女兵軍服出現了裙子,自然引起了地方婦女的心動和眼紅,此後,女同志的裙子開始部分恢復。軍服的變化牽動了整個國家人民服裝的變化。

78式軍服材料新革命

78式軍服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改革我軍體制單一、樣式呆板、面料落後的服裝勢在必行。1978年我軍服裝在71式軍服的基礎上,以減輕重量為主要目的,進一步擴大化纖材料的使用,經過研究選樣品,部隊試穿,徵求意見,於1977年12月上報軍服改革方案,名為78式軍服,並投入生產。78式軍服是我軍軍服使用材料上的一次革命。它不僅為國家節省大量棉花,而且由於化學纖維機械性能優良、抗皺、抗霉蛀,使軍服牢度好、挺括保型、易於儲存,使冬夏服重量有一定程度的減輕,儲存安全性等有很大的改善。78式服裝裝備全軍後,使單兵行軍負荷得到較大幅度減少,寒區減輕15.6%、溫區減輕12.6%、熱區減輕19.2%;夏季行軍負荷減輕了19.5%。

85式軍服改革舊樣式

從1981年開始,我軍著手新一輪軍服改革工作。1984年1月,中央軍委批准了改革方案,1985年新式服裝裝備部隊,簡稱85式軍服。85式軍服仍然沿用55式軍服樣式,幹部、戰士增發制式襯衣,增發大檐帽,解放帽作為工作帽予以保留;圓形“八一”徽和軍種肩章、領章取代了全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章。師、團職幹部配發了混紡毛料夏服、冬服和大衣,軍職以上則為純毛料。營職以下幹部和戰士服裝仍有滌棉織品。85式軍服用料、服飾方面雖有一定的改善,但它仍是單一的軍服體系,只有常服,沒有禮服和作訓服,不能滿足部隊作戰、訓練等不同需要,與世界先進國家的軍服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87式軍服現開放意識

1984年1月,中央軍委在批准85式軍服定型生產的同時,確定我軍服裝應逐步實行禮服、常服、作訓服系列化。1987年8月,87式軍服定型投產。1988年4月,七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為配合軍銜制的實行,同年8月起,全軍陸續裝備新軍服。87式軍服是在認真分析我軍服裝的歷史和現狀,總結歷次服裝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借鑑外軍有益經驗的基礎上,對國家資源、技術水平、設備條件、材料性能等方面進行了總體論證之後形成的。它根據經濟、適用、輕便、耐用、美觀、配套、創新的原則,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常服、禮服、作訓服系列,可以滿足軍人在平時、戰時、禮儀等不同環境、不同場合的需要。

87式軍服除了三大類服裝,還包括大衣、風雨衣、雨衣以及同上述服裝所配套的針織衫、針織襯衣、襯褲、絨衣褲、棉衣褲、棉背心和各種特種服裝等。它建立完善了我軍軍服系列,實現了軍服裝備配套化、品種和號型系列化。該系列軍服改變了我軍服裝長期以來體制單一的落後狀況,對我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由於受到國家經濟等因素的制約,87式軍服系列只向部隊下發了常服和作訓服,而禮服未能裝備部隊,使我軍成為世界上少有的只裝備兩類軍服的軍隊。但87式軍服的夏常服改成了西服領,穿襯衣系領帶,封閉了數十年的領口終於打開,它的背後是國家和軍隊全新的開放意識。

97式軍服革新試金石

97式軍服1993年起,我軍開始研製面向21世紀的與國際先進軍服接軌的新一代軍服。1997年5月1日起,97式軍服裝首先在駐港部隊試穿,採用了國際流行軍服的分類,按功能主要分為禮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絨)衣、大衣、作訓服、體能訓練服及其配套的軍帽、服飾和鞋(靴)等9部分。97式軍服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較大改善。尤其是樣式、顏色更加美觀大方,形成了陸軍以棕綠色為主色調、海軍以白色和藏青色為主色調、空軍以蔚藍色為主色調的三軍軍服顏色系列。新一代軍服在服飾的整體設計上仍採用了“八一”、五角星、天安門、麥穗、松樹葉、長城等圖案,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在中國共產常領導下,經“八一”南昌起義成長壯大起來的人民軍隊,是捍衛社會主義祖國的鋼鐵長城。97式軍服是對87式軍服進行改革的試金石,而07式軍服就是以此為基礎進行改進設計的。

2004年底,全軍士官、士兵更換仿毛料冬服。新式士兵常服採用全里、全襯的毛料服裝製作工藝,襯料採用最新耐水洗粘合襯和增強造型的組合胸襯,這次換裝同時為戰士換髮了採用新技術材料的仿牛皮皮鞋。我軍原來的常服設計思想是強調常、作結合(在85式軍服之前甚至是常、作一體),即常服也可在訓練、執勤、勞動時穿著,因此不得不設計得寬大些,所帶來的通病就是“肥腰、吊襠、粗腿”。而此次換裝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提高新裝的適體性,改善板型。新式男兵常服,與以前的同型號軍服相比,胸圍縮減了2厘米,腰圍縮減了6厘米,臀圍縮減了6厘米,上衣肩寬增加了2厘米,突出T字造型,更能凸顯男兵的陽剛之氣。新式女兵常服,與以前的同型號軍服相比,胸圍縮減了2厘米,腰圍縮減了4厘米,臀圍縮減了6厘米,突出X字造型,更能體現女兵的倩麗身姿。正是這些以厘米為單位的微小變化,使新式士兵常服一改以往拖沓、肥大的舊樣式,顯得威武精幹、生氣勃勃。

2005年11月10日起,人民空軍常服顏色由上棕綠、下藏青統一改為藍灰色,其樣式、用料不變,這次空軍換裝的服裝被稱為05常服。為適應未來聯合作戰和大聯勤的需要,統一空軍常服顏色,十分有利於三軍各自特點的展示和識別,有利於聯合作戰行動的實施,也有利於部隊訓練和管理。

07式軍服

07式軍服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准,全軍從2007年起換髮07式服裝。這次是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涉及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標誌服飾4個系列共644個品種。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調整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軍軍服在深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大檐帽調整了翹度,軍官增加了帽檐(牆)花;夏常服為束腰式,陸、空軍和海軍白色春秋常服為獵裝式,使體型更顯修長;增加了級別資歷章、國防服役章、臂章等,海軍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設計了三軍統一的帽徽、領花,體現了軍人榮譽,強化了軍服美感。國旗、軍旗、長城、天安門等中國軍隊的傳統重要標識,簡潔地融入到了臂章、領花、胸標等標誌服飾上。

07式軍裝全軍從2007年7月1日起由駐京、駐港和駐澳部隊先行裝備,8月1日起全軍軍官開始穿著,在09年前完成全軍換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