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碑街道

解放碑街道

解放碑街道坐落於重慶市渝中區東部,因轄區內有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而得名。該街道有重慶書城、重慶經典概念書城等大型書店,曾榮獲了“全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示範點”等,現有市級重點文物單位5個,為市著名的都市文化旅遊景區,由於全市社零總額雄居中國西部各商業街區的首位而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西部第一街。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解放碑街道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東部。因轄區內有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而得名。街道東北臨嘉陵
江、朝天門街道,東、南接望龍門街道,西臨較場口街道。
1954年建蹇家橋街道,1958年改解放碑公社,1978年更名解放碑街道。1997年,面積0.6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蓮花洞、羅家巷、臨江門正街、興隆台、柴灣、滄白路、九尺坎、鐵板巷、民族巷、民族路、江家巷、臨江路、戴家巷、夫子池、五四路、來龍巷、慶德里、新生市場、民權路、下小較場、依仁巷、白龍池、五一路、正陽街、公園路、上小較場、道冠井、自力巷、八一路、鄒容路30個居委會。轄臨江門、滄白路、鄒容路、自力巷、公園路、較場口、民生路、蓮花池、大井巷9個社區。2006年,行政區劃調整後的解放碑街道:管轄原解放碑街道的奎星樓、臨江門、鄒容路、自力巷、公園路、正陽街、代家巷、滄白路8個社區和原較場口街道的中華路、新華路、和平路、魯祖廟、蓮花池、若瑟堂、大井巷7個社區,共15個社區,面積1.11平方千米。
辦事處駐五一路159號(原址)。境內交通主幹道有鄒容路、民權路、民族路、臨江路等。有重慶解放碑、張培爵紀念碑。2008年解放碑商貿中心區銷售總額達330.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58.4億元,占全市社零總額的,雄居中國西部各商業街區的首位,成為名符其實的中國西部第一街。

歷史人文

街道有重慶書城、重慶經典概念書城等大型書店;有重慶市29中學、重慶旅遊職業高級中學、渝中區中國小勞動
技術教育基地、大同路國小、臨江路國小、民生路國小、精一國小等學校;有重醫附二院、區人民醫院、重慶骨科醫院、重慶中醫院、牙科醫院、重慶婦幼保健院等六所醫院。街道內設機構有黨工辦、行政辦、社區建設科、城建城管科、服務經濟發展科、綜合治理辦公室、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社會保障服務所。街道班子成員有11人,在職幹部職工113人。解放碑地區“十字金街”是全市的商貿、金融、商務中心,是重慶CBD的核心區域,銀行、證券、保險、中介、餐飲、購物、旅遊、娛樂等現代服務業聚集,承擔著商務、商貿雙重功能,相繼榮獲了“全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示範點”、“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中國十大新地標商務區”、“中國著名商業街”、“全國特色文化廣場”等稱號。轄區基礎設施齊全發達,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6號線交匯於此,在建的千廝門大橋、東水門大橋將和朝天門大橋一起,讓解放碑、江北嘴和彈子石三大CBD實現空間一體化。解放碑地區還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辛亥革命時,被稱為“革命軍中馬前卒”的鄒容出生在來龍巷的洪家院子,在滄白路有張培爵烈士紀念碑。解放碑和周邊地區也是市宗教文化最為聚集的地區,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均匯聚於此,現有市級重點文物單位5個,為市著名的都市文化旅遊景區。

社區建設

街道立足社區實際,在“特色”社區建設上做文章。 街道轄區內有九個社區,街道根據各社區的實際,通過街道指導建、社區自身努力建、整合資源共同建、發動居民民眾大家建等形
式,創建出了亮點紛呈的特色社區。如,自力巷社區結合駐區部隊多的優勢,不斷拓展雙擁共建領域,與駐區部隊一道共同打造雙擁共建型社區;公園路社區針對轄區社會單位多的特點,本著以服務養服務的原則,不斷拓展社區服務項目,致力於打造服務型社區;蓮花池社區針對轄區60歲以上老人多的特點,著力打造居家養老型社區;滄白路社區針對轄區黨員多的特點,著力打造學習型黨建示範社區;民生路社區針對轄區文化資源豐富的特點,著力打造特色文化型社區;臨江門社區針對轄區居民相對集中的特點,著力打造平安和諧型社區。街道在均衡各社區發展的同時,實行好中選優,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將蓮花池、滄白路、臨江門三個基礎條件較好、發展步伐較快的社區著力打造成“精品”社區,培育成“看點”社區,既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又激發了各社區爭相發展的積極性。街道就投入10萬餘元為蓮花池社區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站,建成了兩個老年活動室;投入15餘萬元在滄白路社區建設現代黨員遠程教育中心,投入40餘萬元在臨江門社區建設農民工活動中心。確保精品社區建設工作穩步發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