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慈林集

觀音慈林集

【觀音慈林集】凡三卷。清代弘贊編於康熙七年(1668)。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九冊。本書匯集有關觀世音信仰之經典,及有關信仰者之事跡、感應等而成。卷上為諸經篇,包括悲華經、觀世音大勢至菩薩授記經、大乘莊嚴寶王經、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等十經;卷中、卷下為感應篇,抄錄印度及我國自晉至清初之僧俗關於觀世音信仰之事跡與感應,計一五四件,並一一記其出處。

一、觀音慈林集

清朝釋弘贊所蒐集的《觀音慈林集》。其上篇為十一篇和觀音有關的經典,下篇為感應篇,又分為卷中、卷下兩篇,共收集自晉秦到清朝,於廿六種書傳中,人民為了現實生活上的需要,或稱名(稱念觀音聖號)或誦念《心經》、《觀音經》(《普門品》),或持誦大悲咒,有關觀音之感應故事一百五十四則(含印度九則)。

二、觀音慈林集分析

1、卷上

觀音慈林集 卷上
觀音著門品玄義(天台智者大師作)
悲華經
觀世音大勢至菩薩授記經
大悲陀羅尼經
觀音普門品
大佛頂首楞嚴經
華嚴經
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經)
十一面神咒經(十一面神咒心經)
莊嚴寶王經(大乘莊嚴寶王經)
請觀音經(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咒經)
景印觀音慈林集序
稽諸佛乘,觀自在大士,久遠劫前,已成佛竟,號正法明如來。以慈悲願切,倒駕慈航,退而輔弼極樂蓮邦之阿彌陀佛,與娑婆世界之釋迦世尊,救度眾生,脫離苦海;感應聖跡,固堪廣充棟宇也。
清康熙初年,粵東鼎湖山沙門釋弘贊在摻,為報親恩,虔誠繪象禮懺,感召大士拈蓮放光,緇素鹹睹。由是尋究三藏,檢閱傳記,並征據見聞,纂編觀音慈林集,梓以行世,蓋三百年於玆矣。

2、分類

集分三卷。上卷、諸經:首冠智者大師普門品玄義,次列悲華經、觀音勢至授記經、大悲陀羅尼經、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大佛頂首楞嚴經、華嚴經、無量壽經、十一面神咒心經、莊嚴寶王經、請觀音消伏毒害咒經等,多節略。中下卷、感應。中卷、紀自天竺漕矩吒同大商主,晉秦劉薩訶、宋釋僧苞、魏王玄謨、齊釋法琳、梁寶志大士、訖隋釋慧恭等七十四目;下卷、紀自唐釋曇藏、宋釋義寂、元釋蒙潤、明劉名賢、訖清鄧承詔等八十四目;綜凡一百五十八目,中有六目,系引述重要文獻,而非感應事跡。
杭州孫善之長老、庋存康熙戊申秦傳霽捐資重刻本,承於民國四十七年戊戌秋惠假;而以耄耋高齡,未幾即在台中溘逝。珍此芸快,有猶拱璧,久思景印,以弘明佛法,為紀念老人。玆適北平樂崇輝建吾居士慨然同意,願以大乘精舍印經會名義印行,並列為‘中華大典’宗教類佛學部門第二十一種;機緣成熟,甚盛事也!
清季民初,繼弘贊上人專紀成書者,不名一家如周克復之觀音持驗記、許止淨之觀音本跡感應頌、聶雲台之觀音靈驗記、萬叔豪之觀音靈異記、尤惜陰、丁仲佑之觀音靈感錄、李圓淨之新編觀音靈感錄及靈感近聞錄,皆流布甚廣。印光大師於李編譽為‘某觀音靈感之大成,可為一切信奉持念者之依據’。最近毛凌雲惕園居士,復發大願,搜羅當代事跡,纂為觀音靈感錄續編,台灣印經處為之出版。凡此諸家,征事取材,胥重來歷,增華濟美,相映益彰;足證感應道交,隨在不爽。而俶擾之世,大士尤慈雲布濩,垂愍沉溺有情也!
是集流通後,綜覽匯觀,鑑古衡今,裨益自無窮際。‘見者聞者,同升般若之寶筏;歸者敬者,共入無畏之慈林’。曷勝瓣香回向耶?殺青伊邇,輒述因緣梗概於簡端焉。

三、觀音慈林集記

觀音慈林集記(康熙戊申夏日鼎湖釋弘贊和南重編)
贊甫年二九,而二親鄰亡,每誦蓼莪,空慚烏鳥。聞說持齋,能資冥福,遂斷葷膻。未三載,閱壇經,便會宿懷。知人能作佛,即舍家趣於非家,冀立身行道,以益先靈。雖晨夕代為禮懇,及逢盂蘭必薦,而中情耿耿,愧誠力之未湔。爰於丁酉春,以西洋白□,繪千手千眼大悲聖像,舉高七尺,革除皮膠,而用香汁和彩,仍令畫者,日別沐浴更衣。像成罄衣缽資,延集僧眾,先為講釋大悲懺法宗趣,次乃三七日修禮,遂感大士身放金色光,手所執青紅二蓮花,頻放白光,緇素鹹睹,誠為希有。私衷慶慰,必蒙慈力,度親靈於上界矣。爾後凡於像前修禮,蓮花白光常涌,睹者莫不欣發淨信。自惟慈恩浩浣,雖粉身莫報。由是尋究三藏,撿諸傳記,據所見聞,用編此集,擬答洪庥之萬一。俾見者聞者,同升般若之寶筏;歸者敬者,共入無畏之慈林,長辭苦趣,直趨樂邦,是為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