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聚會發言圖

2013年1月22日,“武漢同城會”在微博發布了一張《親戚聚會發言圖》,因其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被網友猛烈轉發。該表總結了長輩們經常問到的問題。相互寒暄過後會很熟絡地來一句:“不認識我了嗎?小時候抱過你呢!”列表分析,然後親戚開始從有無對象、工作狀況等方面深入關心自己,引來網友的熱議。亦有網友出妙招——以一句“我還小呢”來應對親戚的過分關心。

介紹

2013年1月22日,“武漢同城會”在微博發布了一張《親戚聚會發言圖》,因其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被網友猛烈

網傳“親戚聚會發言圖”轉發。對號入座的同時,大家開始關心,碰到親戚的“拷問”,該如何應付。
該表總結了長輩們經常問到的問題。相互寒暄過後會很熟絡地來一句:“不認識我了嗎?小時候抱過你呢!”列表分析,其實這些親戚平時相互之間走動不多,問題一般直接切入主題:“結婚了嗎?”如果說結了,那就要詳細交代另一半的所有資料,重點是收入,接下來就會問:“生孩子了嗎?”如果說“生了”,長輩們就會要把小孩子叫來看看,然後讓其表演唱歌舞蹈、說笑話……如果說“沒生”,長輩們又會勸你早生孩子。如果“沒結婚”,就會問:“有對象了嗎?”如果有對象,長輩們就開始滔滔不絕:“怎么還不結婚,早點結婚好……”隨後,各種忠告撲面而來。
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負面情緒還可能衍生出扭曲的社會心態。“人們在網路上宣洩情緒,年輕人將壓力全部推給社會家庭,為自己的發展不如意卸責、解壓。”張頤武認為,媒體應及時疏導社會情緒,遏制浮躁心態,不要讓部分人的情緒波動演變為社會普遍問題。至於壓力的消解,則有賴於家人之間的共同努力:家長不要過度期望,年輕人也要放平心態,通過真實溝通,獲得家人理解。

應對妙招

面對犀利的拷問,網友也自有妙招,“x殘酷月光”將乖巧聽話進行到底:無論長輩說什麼,一律應下,並禮貌地以“嗯,好~謝謝××阿姨(伯伯)關心”作為結束語。網友“豌豆瘋”決定裝萌,以“俺還小著了”一句話回答所有問題。

網友熱議

此帖一出,網友紛紛告饒:春節回家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求別在傷口上狂妄地撒鹽了。
1、“戴墨鏡的維哥很有型”表示深有同感:知道我媽比我著急,可那些人比我媽還著急!
2、唉,要過春節了,又要去串親戚了。估計到時候又會被七大姑八大姨問啥時候帶回來一個對象啊?無奈啊,工資也那么少!這個網友總結的太到位了,就是我的心聲!
3、還是不回去了,在外漂著。
4、赤裸裸的現實啊,各位趕緊準備好答案啊!
5、這就是我今年不回家過年的原因,各種悲催的提問。
6、唉,我臉皮厚,一律當沒聽到!
7、要不要這么寫實?
8、《親戚聚會發言圖》所揭示的中國關係社會現象,無所謂好壞優劣,這是大的環境背景下產生的,與民族劣根性等批判說法無關。
9、無所謂啦,禮節性的回答:恩,好,謝謝XX(姑姑伯伯........)的關心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