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壞品味

親愛的壞品味

《親愛的壞品味》,作者逸飛媒體,由江蘇美術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本書介紹的各類藝術家如安迪·沃霍爾、吉恩·米切爾·巴斯奎特、薩爾瓦多·達利、南·戈爾丁、亞歷山大·邁克奎恩、維維安·韋斯特伍德等藝術家和明星在西方都產生過重大影響。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親愛的壞品味

20世紀西方文化藝術中有一種追求異類、怪異的風格品位。這種風格在文學、電影、戲劇等方面均有所表現,而在繪畫、攝影、音樂、時裝等方面表現的尢為突出。這類風格趣味的出現既體現了某種青年亞文化對另類怪異時尚的追求,也在某一程度上表現了對主流和正統的文化品位的反叛和背離。人們在常規的正統教育中不斷接受著古典嚴謹和高雅浪漫的趣味,以及正統嚴格的道德規範,然而人性中確實也存在著挑戰正統、打破規範、追求另類的文化心理傾向。

本書介紹的各類藝術家如安迪·沃霍爾、吉恩·米切爾·巴斯奎特、薩爾瓦多·達利、南·戈爾丁、亞歷山大·邁克奎恩、維維安·韋斯特伍德等藝術家和明星在西方都產生過重大影響。並在現代藝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們的藝術與表演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今天其視覺衝擊力都是巨大的。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另類品位”的藝術在挑戰人們正常的審美趣味的同時採用了迎合人們潛在的極端低俗和惡俗,或打破傳統文化禁忌的視覺表現方式,甚至不惜宣揚暴力、色慾、同性戀、異裝癖等,以達到視覺衝擊的強烈效果。

因此,本書雖然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西方另類藝術的視窗,讓我們看到了西方各種光怪陸離的視覺文化現象,但其中有一些極端藝術風格樣式畢竟與我國文化傳統和文化品位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甚至在一定程度可能會導致普通讀者由於不了解西方文化的背景,而產生“誤讀”的情況。這是需要引起廣大讀者特別注意的一點。因為我們應該知道所謂“壞品位”畢竟不代表西方文化的主流,而只是西方後現代多樣性文化中的一種邊緣和異類。作為西方藝術中的一種文化現象,我們完全可以從學術的角度去研究探討並對其加以理性的把握和批判性的認識,而不應該盲目的推崇和追隨。

編輯推薦

當今,藝術變化之巨大,與以往任何時期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傳統的藝術種類、樣式正在自我揚棄,它們之間的界線也逐漸消融,基因突變蔓生出來的許多藝術新種,更讓世人眼光發直。一些經典的藝術規律也似乎缺乏思想準備,顯得手足無措,力不從心。形而上形而下,詭譎奇異,林林總總,一言以蔽之,藝術現象層出不窮,國外“藝術現象學”應運而生,這些研究家們,對那些素材如獲至寶,一將它們收入囊中,帶回去窮究分析。直覺呈現的藝術生態和視覺語言本體傳達力度,感受我們每一個網路世界中的人。

按照馬克思主義觀點,存在決定意識。意識不可忽視,存在則不能視而不見,我不可能不應對,問題是如何正確。出於藝術出版者的責任感,我們不能停留在坐而論道的層面上,我們將世界範圍內各種藝術現象“無禁區”地提供給學人、藝術家、藝術愛好者,提供給正試圖創構中國藝術現象學的學者們,相信經過智力反應鏈的旋滌、發酵,流入的必定是清冽與醇正。

目錄

前言

藝術

贏盡世界的異端

天堂里的塗鴉者

患妄想症的夢旅人

草間彌生 被幻境追逐

攝影

荒木經惟 惡之泛愛者

私人日記

野獸派攝影師

音樂

變色龍的千面臉

火燒吉他

美女和殺人狂

時尚

外星人鴕鳥

壞孩子的剪刀手

兩面派的英式先鋒

帽子女巫

永不妥協的朋克女王

一個妖精的前世今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