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思想史視野中的當代視覺文化

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思想史視野中的當代視覺文化

《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思想史視野中的當代視覺文化》是2009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思想史視野中的當代視覺文化》內容簡介:當前,視覺機制的高位主宰和視覺文化的廣泛滲透帶給人類前所未有的愉悅體驗,也日益導致個體的壓抑和時空的迷幻。《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思想史視野中的當代視覺文化》以空間轉向和視覺隱喻理論及其相互關係作為切人點,在思想史的視野中分析當代視覺文化,揭示出隱藏其後的視覺隱喻問題和20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思想“空間轉向”的趨勢,探究眼睛的歷史性、圖像時代的基本性質和圖像時代美之表現形式,確立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當代視覺文化的深刻關聯,在此基礎上具體剖析當代電影、電視、手機、圖像再現中的女性等典型個案,追蹤生活世界圖像化和審美化的根源和結果。

《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思想史視野中的當代視覺文化》所處理的材料主要有:中國古代有關五官、視覺的材料,中國當代視覺文化現狀與典型文本,西方自古希臘以降有關視覺隱喻、空間轉向和視覺文化的哲學、美學、社會學論著以及文藝作品。鑒於論題涉及的範圍主要是西方思想中的視覺隱喻、空間轉向和當代中西方的視覺文化,《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思想史視野中的當代視覺文化》對中國古代思想中視覺和視覺隱喻的考察主要從與西方思想對照的角度選取,並非對它們的全景式考察。

從研究對象和涉及材料出發,《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思想史視野中的當代視覺文化》採取以下研究方法:在對材料進行分類與梳理的基礎上,以問題為中心,從個人視角出發,採取比較文化學、語源學分析、文化研究、文本分析、主題學、類型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材料中抽繹、建構出符合事實與邏輯的有效體系。鑒於任何一種判斷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強行剪裁豐富多樣的經驗事實以適應條分縷析的概念圖式的缺憾,《視覺隱喻與空間轉向:思想史視野中的當代視覺文化》將重點放在描述、闡釋和說明,在必須做出判斷時,也是從對理論材料和現實經驗的描述、闡釋和說明中得出的。

目錄

引言

第一章感官、視覺與觀看

第一節中國古代思想中的眼睛

一、感官的自然本性和眼睛的“辨色”功能

二、儒家的感官倫理:從自然之眼到社會之眼

三、道家的“內在之眼”

第二節西方傳統思想中的眼睛

一、作為感官的五官——與中國思想的巧合

二、眼睛與認知——眼睛的特殊性

三、柏拉圖對兩種眼睛的區分

第三節作為能力的視覺與作為行為的觀看

一、觀看行為的類型學研究

二、觀看行為的心理學研究

三、觀看行為的文化學分析

四、觀看的基本性質

第二章視覺隱喻

第一節感官等級制中的視覺中心主義

一、語言和思想中的視覺隱喻

二、感官等級制

三、視覺和其他感官的類型學差異

第二節視覺的文化象徵意蘊

一、西方古典時期的模仿

二、中世紀和啟蒙運動時期對光的崇拜

三、文藝復興時期的鏡子

四、近代以來的眼睛

第三節眼睛的歷史性?

一、眼睛具有歷史性

二、圖像的展示方式具有歷史性

三、現代性與眼睛的歷史性

四、小結

第四節世界的圖像化時代

一、世界圖像化的經驗事實與審美的生活化

二、圖像時代的基本性質

三、划過夜空的流星:圖像時代美之表現形式

第三章空間轉向與視覺隱喻:背景的凸現

第一節現代性與後現代性

一、眾聲喧譁中的概念游移

二、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的關係

第二節回歸肉體之眼:重新“看見”身體

一、審美現代性

二、視覺隱喻與身體

第三節空間轉向

一、空間轉向的經驗事實

二、空間轉向的性質和特徵

三、空間轉向的結果

第四節空間轉向與視覺隱喻

第四章眼見是否為虛——20世紀西方思想對視覺隱喻的破譯

第一節視聽轉換與超現實:本雅明和鮑德里亞對視覺圖像的沉思

一、本雅明:視覺對聽覺的勝利

二、鮑德里亞:“超真實”和符號的“幻象”

第二節那喀索斯的凝視:加達默爾對視覺存在論的反思

一、視覺模仿作為對存在的表現

二、遊戲:旁觀者在場的活動

第三節新感性與新美學:馬爾庫塞和威爾什論視覺心理

一、馬爾庫塞:視覺感性的社會解放功能

二、威爾什:視覺圖像作為對現實經驗的再確認

第四節文學中的視覺隱喻:利科和巴特論模仿

一、保爾·利科:模仿作為時間與敘事的中介

二、羅蘭·巴特:模仿作為文學的一種能力

第五節現象學的眼睛:胡塞爾和梅洛一龐蒂

一、胡塞爾:視覺中心主義的假定

二、梅洛一龐蒂:眼與心

第六節視覺中心主義的堅守或消解:海德格爾和德希達

一、海德格爾:存在之視覺

二、德希達:對視覺的“在場”形上學的消解

第七節時尚的目光:西美爾

一、分離與結合:現代社會中人一人關係的圖景

二、模仿與疏離:時尚的兩個向度

小結

第五章視覺文化:視覺隱喻的現實形態

第一節“全球同步上映”:身份認同危機的話語徵候

一、“全球同步”,“西方”優先

二、從文化差異到空間差異

三、好萊塢的文化霸權

四、“全球同步”的衝動根源

第二節通天塔情結與全球化迷思

一、情感的激流

二、語言的牢籠

三、空間的兩極

四、語言的自負抑或傳媒的幻象

第三節凝視:圖像再現中的女性形象

第四節空鏡子:生命的一個隱喻

第五節圖像時代的視覺狂歡:論視覺對聽覺的入侵

結論對當代審美特徵的一個嘗試性回答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