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孔子譙周

譙周,字允南,生於公元200年,去世於270年,終年71歲,三國時蜀國巴西郡西充國人。譙周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經學家、歷史學家、大教育家、儒學大師,有“西部孔子”之稱。

人物介紹

史學家陳壽、文學家李密、大將軍羅憲、杜軫等,都是譙周培養出來的學生。譙周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譙周憂國憂民,不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促成了國家的統一。

幼年喪父母,孤苦伶仃,隨舅父生活。從小酷愛學習,做了博學多才的蜀中名儒秦宓的弟子。雖家庭貧窮, 但譙周卻從不肯把精力放到治理產業方面來,他發憤讀書,常廢寢忘食地鑽研古籍,讀到會心處,竟欣然獨笑。他“潛識內敏”,孜孜不倦,研精攻籍。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譙周成了博貫古今、精通經書、知曉天文、見識卓拔的碩儒。

譙周,身高八尺,頗具士氣。公元223年,譙周23歲,丞相諸葛亮識之,任命他為勸學從事,大將軍蔣琬徙為典學從事。238年被調任劉禪太子家令。後歷中散大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等。《後漢書》、《三國志》、《華陽國志》等,均記載有譙周的事跡,或立傳、或言及,影響頗廣。

譙周對後主劉禪外出尋歡作樂、不理朝政甚為不滿,故作《上後主疏》,以王莽、劉玄、公孫述喪失民心的結局,與劉秀成帝業之艱為鑑戒,諫疏後主劉禪“敬賢任才”、“奉修先帝所施”而受到冷遇,貶為中散大夫。後主仍聽任宦官黃浩弄權,更兼姜維數度率軍伐魏,百姓勞苦,怨聲載道。譙周又撰《仇國論》,論及戰爭危害,批評姜維“窮兵黷武”,軍事盲動,勸後主少用兵,與民休息,這些建議未被採納, 致使國力日衰。“劉阿斗昏庸無能,是扶不起來的”,對此,國人盡知。元朝人胡醇讚揚譙周:“有文武全才而藏諸用,為邦家公計而顯諸仁”。劉禪如果早斬黃皓,重用譙周、西正等人,豈會被魏而滅?劉禪去魏國後,才後悔未重用譙周、西正等人才,但悔之晚矣。

譙周一生所經歷的是幾度曲折,即生於戰亂,長於鼎立,年老時面臨著由分治而走向統一。這就是譙周70年生活的時代特點。譙周語言幽默,傳記中說諸葛亮都被他幽默的話語逗樂。他詼諧幽默,文武才幹出眾,左右了三國鼎立的格局。魏元帝景耀四年,即公元263年冬,魏將鄧艾率軍伐蜀,克江油,破諸葛瞻於綿竹,逼進成都。後主劉禪倉惶失措,召集群臣計議,群臣多勸奔守南中或南逃投吳,在緊要關頭,譙周則謀求中國統一,不得已而策言歸魏,被後主採納。這樣既保證了後主劉禪不至於身敗名裂,又使全蜀老百姓不至於生靈塗炭,促進了國家的統一。

譙周經學功底深厚,出經入史,嫻習典禮,諳熟舊聞,游意於地方歷史掌故。他一生著述多達百篇,尤其史學著作,皆為史家所瞻目。

史學著作

《古史考》、《後漢記》、《蜀本記》、 《益州志》、《異物志》等;經學著作有:《論語譙氏注》、《五經然否論》等;典章制度著作有:《禮祭集志》、《喪服圖集》、《五教志》、《讖記》、《法訓》等。

著作情況

1、《古史考》,是我國古代一部有價值的歷史考證史書,為25卷本,失於宋元之間,清章宗原有輯本1卷,共91條。《晉書·司馬彪傳》說:“譙周以司馬遷《史記》一書,周秦以上,或采俗語百家之言,不專據正經,周於是作《古史考》25篇,皆憑舊典,糾遷謬誤”。周針對先秦史和遠古的傳聞提出了自已卓有建樹的看法,並雜有記敘和議論。《古史考》早在唐代就被譽為“能與《史記》並行於世”的史書。

《古史考》25篇,《晉書》和唐人劉知幾都曾提到過此書, 可惜原書亡於宋元之際。是古代第一部歷史考據專書,此書專門糾摘《史記》的謬誤,篇幅多達25卷。在[唐代]即被譽為“能與《史記》並行於世的史書”。 清人章宗源據該書輯錄一卷,得九十一條。該輯本刊於平津館叢書之中,書前有孫星衍序文一篇。這是一部古史考證性質的書籍,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據《晉書·司馬彪傳》記載,譙周撰寫此書的主要目的是為司馬遷的《史記》糾謬。譙周認為《史記》周秦以上的部分,有很多內容採用民間傳說和百家之言,因此與經典文獻的出入較大。他憑據舊典,對《史記》全書都一一進行了考證訂正。使古史更接近於真實。是我國古代一部有價值的歷史考證史書。以後唐朝人把它歸在考史書類,作為附錄與《史記》並行於世。它的許多成果被後來的《史記》三家注所吸收利用,成為章氏輯本的主要依據。

《古史考》對《史記》的考證、評述甚詳。清人姚振宗在《隋書·經籍志考證》中講:“是書專為考《史記》百三十篇而作,每篇皆有所考。”裴駰的《史記集解》,在《楚世家》楚之先人“坼剖而產”句下引乾寶語云:“先儒學士多疑此事。譙允南通才達學,精核數理者也,作古史考,以為作者妄記,廢而不論。”這條材料證明,只有當譙周以為作者妄記處才廢而不論,可見姚氏的說法並非妄斷。《古史考》對於《史記》的研究,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對一些史實進行了補充、綜合和解釋。

如中國馬車起源問題,古代有兩種說法,譙周將兩種說法融合在一起,《古史考》雲:“黃帝作車,少昊駕牛,禹時奚仲駕馬,仲又造車,廣其制度也”。認為黃帝發明最原始的車子,以馬駕車則是到奚仲時才開始,並廣而推行。

在《張儀列傳》中有“苴蜀相攻擊”的話句,譙周解釋說:“益州天苴讀為包黎之包,音與巴相近,以為今之巴郡。”

《蘇秦列傳》中,蘇秦嫂有“見季子位高金多”一語,譙周補充說:“蘇秦字季子”,比“其嫂呼小叔為季子”的解釋更為合理。

對《齊世家》中“太公望呂尚”句,補充說:“姓姜,名牙。”對於呂尚的經歷,補充說:“呂望嘗屠牛於朝歌,賣飲於孟津。”

——對一些歷史事件進行了評論。

如對呂布韋以千金行賄事論說道:“以詐獲爵,故曰竊也。”對司馬遷說“騶衍其言雖不軌,當亦有牛鼎之意乎”評論說:“觀太史公此論,是其愛奇之甚。”

——對史記的一些記載提出了質疑。

如《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把公伯僚列為孔子的弟子。譙周認為有誤,說:“疑公伯僚是讒愬之人,孔子不責而雲其如命何,非弟子之法也。今亦列此七十二賢之數,蓋太史公誤。”

——《古史考》所涉及的內容不止是《史記》,據章宗源講:“(古史考)又兼及後漢事,不獨糾遷書矣。”

如“蒸汽烹飪”有一萬多年歷史,在譙周的《古史考》記載中得到了證實, 《古史考》說:“黃帝時有釜甑,飲食之首始備”,“黃帝始蒸谷為飯,蒸谷為粥”。中國飲饌,技藝精湛,源遠流長。烤的歷史最久,接著是煮,蒸的出現則是建立在烹飪技術的進一步完善之後。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飪的國家就是中國,並貫穿了整箇中國農耕文明,關於蒸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一萬多年前的炎、黃時期,我們的祖先從水煮食物的原理中發現了蒸汽可把食物弄熟。

總之,《古史考》是一部用功很深的考史名著,對後世歷史考證學的發展影響很大。

2、《法訓》,據《隋書·經籍志》載,為8卷,原書亡佚。明人陶宗儀、清人嚴可均各錄有輯本,但均搜括不足,除《齊交篇》(嚴可均有輯錄)有篇名外,余者皆為散條。內容是論述有關道德、孝道、禮節、自力、治學、男女嫁娶等問題。以道德修養、為人處世、治學、生活等方面的內容為主,屬格言性質的書籍,有參考意義。

譙周談交友的經驗:“先淡後濃,先疏後密,先遠後近,交友之道也”。“和好人交遊,必然會受到好的陶冶;和惡人為伍,必然也要受到惡的薰染”。“風吹過香物以後,必然也會發出馨香”。

3、《益州志》、《巴蜀異物志》,是以鄉邦人士身份撰寫本土歷史,論述方域沿革、民俗風情、物產地理的一組專書。

譙周《異物志》云:“滇池,在建寧界,有大澤,水周二百餘里,水乍深廣,乍淺深,似如倒池,古俗之滇池” (《文選》卷四左思《蜀都賦》李善注引)。綜合起來看,《巴蜀異物志》大體成了後世“方誌”的雛形,是“方誌學的奠基石”。

譙周《益州志》云:成都織錦,既成,濯於江水,其文分明,勝於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蜀都賦》李善注引)。

4、《三巴記》,一卷,是撰述各地州、郡以及山、川的“地記”,內容包括各地的歷史和地理情況。

5、《論語譙氏注》,共十卷(唐陸德明《經典釋文》云為譙周著),清馬國翰輯一卷(見《續修四庫全書》)。

6、《五經論》,有人又稱《五經論仇》,《隋書·經籍志》稱為《五經然否論》,全書五卷,原書散佚。朱彝尊《經義考》輯錄了3條,馬國翰輯錄了4條,王謨也有輯本(見《續修四庫全書》)。其中以蔡映台搜羅最多,計七條。僅就輯錄所知,該書以詮解古代禮儀制度的內容為主,屬典制一類的著作。

7、《後漢記》,是譙周對東漢歷史文獻編篆學的重要貢獻,它處於殘缺的《東觀漢記》至晉人司馬彪撰《續漢書》近百年時間的接力中點。《晉書司馬彪傳》說:“漢氏中興,紇於建安,忠臣義士亦以昭著,然猶未盡,安、順以下,亡缺者多。”司馬彪的《續漢書》,是以譙周所刪削的“後漢史”為藍本,又補入安帝、順帝以下之缺而成,在諸家後漢史中是較好的一部。譙周刪東漢舊史而改作《後漢記》的作用不可否認,因為它不僅優於魏黃國中的《先賢表》、吳國謝承的《後漢書》,更重要的是譙周的《後漢記》為晉人司馬彪撰《續漢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史藉。現在《後漢記》除志被併入范著《後漢書》外,其餘部分大都亡佚。《續漢書》的八志有《律曆志》、《禮儀志》、《祭祀志》、《天文志》等。

8、《喪服圖集》,譙周撰。

9、清朝嘉慶年間,蓋方宓說:譙周還著有《五教志》、《蜀本記》、《蜀王本紀》、《益州志》等著作。

明代文獻記載,譙周在南充創辦了果山書院,是四川最早的書院。譙周學識淵博,為廣大好學者尊崇。他任勸學從事、典學從事十多年,為蜀漢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對蜀漢政權建設給予了有力支持。文立、陳壽、李密、羅憲等一大批優秀人才就是譙周培養出來的。譙門弟子象孔子門下一樣,也分四科。譙周弟子文立為德行科,比作顏回;陳壽、李密為文學科,比作游夏;羅憲為言語科,比作子貢等。譙門弟子,人才濟濟。

漢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年曾奉勸、支持劉備稱帝,傾全力輔政。公元270年冬天,譙周在洛陽病逝,歸葬於南充。譙周對國家、對民族的貢獻是巨大的。但在封建“正統論”的影響和那些想分裂國家的偏安政權的反對下,譙周的歷史地位長期受到不應有的壓抑和貶低。譙周順應歷史潮流,走和平統一道路,使蜀中人民免除了一場無妄之災。

譙周的歷史文化遺蹟,縣誌記載,在南充市城北五里店有譙周故宅譙賢鋪、觀星台;南充市城區內有譙周開辦的四川省最早的果山書院和紀念譙周的清風閣;南充市文化宮內有譙周墓、附近有譙公巷、譙公祠。(譙中友收集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